你有没有发现我们所赖以生存的地球是如此的美妙——植物通过绿叶的光合作用吸收我们所呼出的二氧化碳并为我们提供可以吸收的氧气;微生物作为分解者将我们所产生的食物垃圾分解,再由植物重新利用起来;动物与植物也为我们提供了成长和生活所需要的一切营养、水分和物质基础。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复杂且统一的动态平衡系统,便是上帝为我们所创造的生存环境。
这便是生态系统。地球上已知生物已经达到了200万种,而这些生物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彼此相互连接,依靠地球的水、阳光和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共同生存和发展。这种由生物群体与环境之间所组成的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动态平衡系统,就是生态系统。
类似地,人类社会是否也会形成与生态系统相似的动态平衡系统呢?一个行业环境或者一个宗教环境是否也会形成一个“生态系统”?教会之间是否会形成某种动态平衡系统?
在雅加达2023基督教研讨大会的一个以 “全球福音运动”为主题的工作坊中,一位来自澳洲的、牧会几十年的刘牧师便在其中探讨了教会之间形成的一种动态平衡系统,他称之为“福音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最早是1935年由一个英国生态学家亚瑟·乔治·坦斯利爵士提出的。他认为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统一整体。
而随着对生态系统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人类社会的组织和运转与之是如此的相似,便将“生态系统”这一概念大量引入社会科学领域。比如,在商业中也有一个商业生态系统,其基本构想是“强调各个企业不应过分专注于竞争领域,而应以宏观角度,视自身为生态系统内的一环,理解自身有能力且尝试跨足多样产业领域,不断与系统成员共同合作进行技术或产品创新。”
而“福音生态系统”应该与商业生态系统类似,这就意味着教会要有大公合一的精神。刘牧师引用了提摩太·凯勒牧师在《21世纪教会成长学》中的内容解释了教会“大公性”的意义:“一个教会、一个宗派不可能赢得一个城市,需要一个城市所有宗派和教会合作来赢得一个城市。整个城市会蓬勃发展。改变一个城市需要福音运动。”
提摩太·凯勒牧师所说这种“福音运动”便是一种福音生态系统,是一个可以推动城市异象发展的系统,而这是需要整个城市的教会彼此进行合作才能达成的,可以通过教会繁殖、福音更新等过程来进行。
而福音生态系统的含义在提摩太·凯勒论城市运动时指出了:“当福音在一个城市产生运动时,基督的整个身体比人口增长的更快,以致在城市中的基督徒人口比例在上升。我们称之为运动,因为它是由跨越好一些宗派和网络的活力组成。它不限于一个教会或一组领袖,或一个独立的组织中心,它的前进运动也不是依靠一个机构。它是有机和自我繁殖……”
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教会牧养和植堂的压力与难题就已经够多了,哪里还有什么心思构建“福音生态系统”呢?
使徒行传16章展示了使徒保罗接受“马其顿呼声”的经历,刘牧师指出这种植堂模式和我们的一样,都是“被神安排去祝福人,从而带给人更新的生命” 。因此,在面对压力和苦难时,我们会看到上帝继续地保守。刘牧师鼓励大家可以走出自己,去思想在我们各自的城市“教会有什么机会可以合作”、“在哪里合作”才可以让我们为主做见证,让大家看到基督教和基督徒是不一样的,让他们有机会可以信靠耶稣。
在印度,有一位牧师去尝试了做福音运动的事情。刘牧师分享了他的故事,这位印度牧师是将教会植堂与为城市培养伟大领袖结合起来。这位印度牧师表示:“我们是在进行城市更新的工作,帮助领袖培养能为城市带来改变的中介人。我们帮助人将古老的福音使用新颖的方式应用在生活的各个方面。”
此外,刘牧师还分享了由欧洲城市到城市事工策划的工具——“城市植堂的不同阶段”。一般来说,一个城市之中所植堂的教会会有五个不同的阶段。
阶段一:竞争
教会之间彼此互相不信任,虽然留意到他人的存在,但只在意个人利益,这种福音生态系统的结果是不健康的。
阶段二:互存
教会之间彼此互相不理睬,他们并不公开竞争,也不抢别人的羊,但这种福音生态系统带来的结果是教会在一个城市的潜能受限。
阶段三:沟通
各个教会彼此认识,教会及其领袖也开始尝试沟通有关植堂的事。这种福音生态系统已经拥有一个基础,若能前进一步就能影响城市。
阶段四:合作
教会之间彼此帮助,其领袖们也开始互享资源和经验,甚至开始一起商讨策略。这种福音生态系统的结果是各个教会一同更多地投入,并建立健康的以福音为中心的教会。
阶段五:共同目标
教会之间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彼此连结,共有一个天国的心态,促使各样的人一同为对方和城市而付出。这种福音生态系统的结果是各个教会成为了彼此的福音伙伴。
最后,刘牧师总结说:“当教会彼此合作的时候,我们就会有见证、有能力。”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