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9日

经验|案例:如何用“5G”方式带领小组聚会?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作者: 石伊泉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4年05月22日 10:26 |
播放

对许多教会而言,传统的大堂式聚会既严肃古板,又缺乏互动沟通,很难满足新时代教会的发展与牧养,也不利于信徒的学习与成长。各个地方的教会小组事工的尝试虽然已经遍地开花,以小组聚会最为普遍。然而成立小组不难,如何让小组聚会变得生动有趣而且能持续进步,却并非易事。

小组聚会5G模式是哪5G?

小组聚会带领5G模式是过去十多年来兴起的一种模式,在华人教会中逐渐扩展。5G的名字,起源于五个环节的名字起头的大写字母都是G,因此简称5G,这五个环节分别是:
1.Gel (凝聚),属于定向期,目的是帮助新来者感到舒适自在、受欢迎和被重视;并且帮助组员有归属感和联系感。它可以透过非正式的活动即创造一个使人凝聚的环境(舒适的灯光、氯氛、烛光、香味或茶点)、以及正式的活动即破冰游戏来实现。

 2.Glorify(荣耀),属于适应期,目的是荣耀上帝;和让组员们可以彼此鼓励,让大家看见上帝的伟大。它可以透过吟唱建立信心的诗歌;见证环节来实现。

3.Grow(成长),属于共同期,目的是帮助组员一同实践上帝的话而使生命得改变;并且培养爱上帝和爱失丧灵魂的热忱。可以透过比如信息分享、或者分享教会的主日信息、或者小组教材/门徒训练等来实现。

4.Go(出发),属于行动期,目的是彼此激励,帮助大家继续在亲友和社群中设定对象,为这些对象代祷,并与他们建立关系,进而带领他们决志信耶稣,同时尽量彼此配搭,联合各人的努力和恩赐从而发出最大果效。它可以透过关怀、代祷、个人布道等方法来完成。

5. Gesr-up(加速),属于倍增期,目的是强化教会和小组的异象与方向;和激励组员,帮助个人接受自己在教会及小组的异象,以及活动中的岗位。它可以透过事工传递、信息强化、小组奉献、服事提醒等方式来推进。

一个真实的实践案例:

笔者有幸来到一华南城市教会,亲历了一场由“5G”方式带领的小组聚会。去之前只是听说了 “活跃”、“青年”、“成长很大”等几个关键词,所以笔者带着好奇的心前去观摩体验:

 “凝聚”(Gel)——围成圈来做场游戏

当笔者走进房间,一位姐妹正在一个储物柜前做着预备工作,她一头干净利落的乌黑短发、鼻梁上架着一副浅框眼镜。她热情地向近前来的客人们打着招呼:“欢迎你们!”然后,发出了爽朗的笑声,露出一排整洁的牙齿。

再来到里屋,映入眼帘的椅子并不是排成“横行竖列”的方阵,而是自由松散地被摆成一个圆圈。圆圈当中停放着一个三层金属小架子,上面放着各样包装花花绿绿的小零食。

大家入座后,每人都拿到了一张小纸片、一支黑色签字笔。刚刚招呼我们的姐妹站起来说:“我是燕燕,第一个‘凝聚’环节由我带领。我们一起来玩个小游戏,我来提问,请大家把自己的答案写在小纸片上。”

燕燕的第一个问题是:“你来自哪个城市?”众人都低头快速地写下答案,安静等待第二个问题。问答互动共持续了六轮,问题设置均指向个人,提问简洁也并不难答。最后,燕燕请在场的所有人依次快速讲出自己每个问题的答案。随即,我们便听到类似报数一样的回答。在“你最钦佩的人”一题的答案中,有两人回答了保罗,三人写的是自己的牧者。另外,在回答“你今天最开心的事”时,一半人的回答是“参加晚上的小组”或“与“能弟兄姐妹聊天”。

在这个过程中,有人对自己陌生的城市名称做了进一步的提问和确认,有人因为听到与自己答案一致而发出了惊喜的感叹,有人为对方的开心事而表达了向上帝的感恩,也有人由于没写出答案而不好意思地挠头。渐渐地,这个由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长相、不同背景的十一个人围坐起来的圆圈内,传来了热闹的讨论声与愉快的欢笑声。

 “荣耀”(Glorify)——站起身来唱诗赞美

燕燕走到身边的另外一位姐妹旁,在背后轻轻拍她,说:“下面由小颂老师带领大家进入‘荣耀’环节。”

小颂老师,黄栗色的头发被自然地扎起,卷曲的发尾聚成一束未开放的花朵。只见她一边微笑一边手握话筒,移步到人群的前面,与燕燕姐妹一左一右面朝大家站好。她挥舞起左臂,发出邀请:“每个人自由站立、一起歌唱来敬拜赞美。”

伴随着前奏中富有节奏感的音乐,紧接一句“我走到神的祭坛……”人心就一下子聚焦和提拔到了上帝面前,大家举目抬头,看着视频屏幕中的滚动歌词,跟上节拍进入到敬拜状态。

诗歌渐入高潮,小颂老师不时用话语做着回应的祷告,大家也像歌词中写的“敞开心毫无保留,将荣耀颂赞都归给你……”,更加敞开与自由地唱着。

唱诗结束,整个空间依旧被激昂而火热的旋律震动着,大家的脸也透出光亮与红润。

“成长”(Grow)——以问答互动来分享话语

进入第三个环节,大家陆续坐回自己的位置。不知道什么时候,琼琼姐妹已从外屋回来,手中端着纸杯,亲切地递给座位上的客人们。此时的主持者也换作了另一位长发姐姐——杏华,她穿着朴素,一根黑色皮筋束起低低的马尾悄悄透露了她低调却沉稳的个性。杏华提议,大家先对主日信息中印象深刻的内容进行自由分享。燕燕第一个发言:“我先分享吧。圣经中并没有说你要做你自己,而是说你是我所造,你里面有我的形象,你要活出我的荣耀,不是活出你自己的荣耀。这个还蛮冲击我的价值观。过去我总觉得自己积极主动,事情做得好,收到的评价也蛮高。现在察觉,自己常常会归荣耀给自己,而不是给上帝。我们的价值观根基应该是上帝。”  

杏华分享说:“印象最深的是AI。AI智能可以代替人手所做的很多工作,我们的工作也变得不稳定,我想如果没有信仰是很可怕的。但跟随耶稣,祂是丰盛的,我们可以不完整,但祂接纳,祂是我们永远的宝藏。” 杏华眼里闪着亮光,又补充了一句:“这么想想,做上帝的儿女挺好的!”

接着,杏华带大家翻阅圣经,问谁愿意朗读经文,其他人认真来听。立刻响应的又是燕燕,她主动提出要诵读,刻意放慢语速、拉长语调、提高音量,盖过了周围孩子们的嬉闹与哭叫声。

今晚小组共读的经文是“大卫救基伊拉居民”开头的五节。杏华说:“我现在来提问题,大家谁想到了就轻松地回答。第一个问题是,大卫听到了什么样的事?”问题一被抛出,大家纷纷用经文中的话来作答。第二个问题:“大卫听到后去做了什么?”就这样,杏华像一位走在众人前面的向导,一边问一边前行,众人也一边听一边跟随。在问答互动中,主要人物、事件、细节都一一被梳理清晰了起来。

杏华说:“我也是在向牧师学习,读了经文就继续深挖,和我们的属灵生活联系起来。我们每天都会听到许多事,但基本上听到就过去了。但大卫听到这件事可不可以不管?”
“可以。”
“这个责任是谁的?”
“扫罗。”
“对!在扫罗身上。其实话语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才会有用。如果我们看了、忘了、也就过了。我们听到事情时,是不是也像大卫一样有积极的回应。还是说听着与自己无关,就过去了。像前段时间少年杀人案,我听到了,觉得离自己很遥远,依旧吃自己的饭做自己的事。回头看看大卫,帮助基伊拉是很冒险的,但他却愿意帮助。联想到自己,我们是否可以像大卫一样,也作出积极的反应。”说到这里,大家频频点头。于是,杏华进一步问道:“大家有没有碰到事就先停下来,像大卫一样去寻求上帝旨意的经历吗?”

众人在故事中被拉回现实。有人回忆并分享了自己女儿持续发烧,凭着祷告被医治的得胜故事;也有人讲述了自己为了某些事祷告后却没有顺服的软弱经历。

在杏华一次次提问,又一次次挖掘深意中,其他人一次次回应,又一次次进入了思考。面对短短五节的经文,大家不仅掌握了故事的梗概,也挖掘了关键启示,同时还联系了个人的生活与实际,找到了可以操练的功课。

接下来,杏华给出了三个问题,并将大家分成三人小组进行讨论。笔者所在的小组中,其中一位是被邀请过来做嘉宾参观的教会的主任牧师,另一位是琼琼姐妹。在小组中,前半场一直保持安静的琼琼姐妹率先开口,讲述了自己当天工作上遇到的人和事,面临困惑时的祷告与寻求。小组的讨论自由而松弛,有时离题有时又被拉回,期间牧师也关心了姐妹的日常生活、孩子的教育并询问了她的代祷的事项。当琼琼说起孩子难带时,牧师像一位慈祥的老父亲一样,支招说:“晚上给孩子讲个睡前故事嘛,这个很好。”

“加速”(Gear Up)——以见证来鼓励参与祷告

“加速”环节的主持棒传到了另一位姐妹手中,她为大家讲述了一个故事。故事提到出生于同一家庭的兄妹俩,哥哥因为身体患病的缘故,对自己的遭遇充满着无数的抱怨,不参与社会活动也不接受他人的关怀,那些负面的思想逐渐将他淹没在更为封闭、自我、消极的世界里。而作为基督徒的妹妹,每天像个小太阳,走到哪里哪里亮。整栋六层的小楼里,所有扶手都是她亲手擦过的,遇到哪家有事,就会过去搭把手。

故事讲完了,姐妹说:“这真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命景况。哥哥眼中全是’我’的需要,妹妹眼中更多是‘你’的需要;一个要,一个给;一个越来越黑暗,一个越来越敞亮。所以,我鼓励弟兄姐妹来参与祷告会,虽然那个祷告会和自己看似没有关系,但是又很有关系,因为都是为了上帝的国度发展相关的事工、传道人祷告。当我们愿意效法给出去的人,关注别人的事,可能自己的烦恼反而慢慢淡忘了。”

人群中传来赞同与感恩的应答。该环节在一阵热烈的鼓掌声中结束。

最大的亮点,原来是会后全员评估:一起聊聊如何更卓越?

在燕燕诚挚地邀请之下,作为嘉宾的主任牧师为大家做了祝福祷告。本以为聚会就要到此结束了,但燕燕再次高呼:“大家请留下来,花5-10分钟时间,可以吃点东西,一起再对每个环节中的带领人做个评估吧。要讲出两个优点和一个卓越(待提升的地方)。”

大家停下来,也不再坐着,而是站地更为聚拢。在燕燕的引导下,从第一个环节开始自由点评。燕燕还转向新来的客人,请他们也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她鼓励人人参与并且能够发言,她很认真地说:“有评估就会有思想,有思想就能有进步。”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的声音便越发高昂了起来。很快,在十分钟内就总结出了有价值的卓越内容:“凝聚”环节中,主持人最好加上总结与衔接;“荣耀”环节中,大家唱歌的位置可以更靠拢,或者手拉手等。“成长”环节中,需要把控时间。 “加速”环节可以更有力一些,最好与大家敲定参与祷告会的时间地点等。

燕燕为大家解释说,一般在小组聚会中会跳过“出发”环节,真正的“出发”会单独举办一月一次的出行活动。每次小组聚会都是有主题的,这次是“倾听”与“敞开”。她很惊讶自己前期没能与小颂老师沟通太多,但选用的诗歌却是《敞开心不停赞美》,将两部分内容很完美地衔接在了一起。

这个评估时间很像一部电影结束后片尾突然又续播了一段幕后花絮,引得众人再次驻足观看。小小花絮中,大家是站在一起、不分彼此的肢体,没有攀比与嘲笑,也没有指责与论断。有的只是愉快的谈论、幸福的回忆、还原并分享着聚会中那些遇到的卡点、没想到的盲点、碰撞出来的笑点与意外收获的亮点。燕燕说:“我知道在耶稣基督里面,我是安全的,所以我敞开分享。”

看着大家一个个点头微笑,笔者想,这或许也代表了这群平凡又热情的小组群体的真实心声,也道出了这个看似普通却又能持续成长的小组生命力的根基。


参考资料:
小组聚会带领(5G)黄春生牧师 https://chunsheng-huangchunsheng.blogspot.com/2011/11/5g.html

图片来源:Jed Villejo via unsplash.com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