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2日

凤凰网荐一本关于传教士的厚重之书:《寻找•苏慧廉——传教士与近代中国》

作者: 王新毅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3年05月08日 01:04 |
播放

将近四十万字、作者耗时六年、跨越三大洲追寻、翻阅翔实史料……这都使得《寻找•苏慧廉——传教士与近代中国》这本书无疑会是一本关于传教士的厚重之书。

凤凰网文化日前也关注这本书与它的作者沈迦。沈迦,1969年出生于温州。杭州大学新闻系毕业,浙江大学文学硕士。曾任《温州日报》记者、编辑,现居加拿大。出版有《文化人换笔》、《温州话》、《普通人——甲乙堂收藏札记》《夏承焘致谢玉岑手札笺释》等多本专著。近年致力于温州基督教史及苏慧廉研究,历经数年,走访太原、北京、香港、澳门、牛津、剑桥及英伦半岛等苏慧廉生活过的城市,重返历史现场、寻找历史后人。遍查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图书馆、英国国家图书馆、英国国家档案馆、大英博物馆、牛津大学图书馆、剑桥大学图书馆、美国耶鲁大学图书馆、香港大学图书馆、台北胡适纪念馆等,在世界各地打捞被中国有意无意遗忘的历史。

而这本书注目的焦点人物苏慧廉的选取也是别具匠心。首先,作为一个温州人,沈迦对这位曾生活在温州数十年、并奉献数十年的传教士心存尊敬。并且,苏慧廉在历史中也许可以说是一个“穿针引线”的关键人物。

苏慧廉,英国人,传教士,著名的教育家,欧洲一流的汉学家。他一生最好的时光都在中国度过,他的故事,却少有人知。在十九世纪晚期至二十世纪初的中国,这三个字与许多历史大事件、历史名人关联密切。二十岁出头的他,漂洋过海从英国来到中国,他的未婚妻也追随而来。他的孩子出生在这里,并由此开始了一生与中国的缘分。他在温州定居二十余载,设立禁烟所,修医院建学堂。学习温州方言,编撰便于外国人学习中文的《四千常用汉字学生袖珍字典》,向西方介绍中文典籍。

由于他在教育方面的杰出才能,被聘为山西大学堂的总教习。随后受聘牛津,成为牛津大学汉学教授。而苏慧廉之后的继任者,正是陈寅恪(因二战未成行)。苏慧廉的女儿,长大之回到中国,创办培华女校,这是林徽因的母校。他是中英庚款顾问委员会的英方代表,是让英国庚子赔款最终退还中国的有力推手。苏慧廉经历中国最动荡的时期,而他的历程,也是那个时代的缩影。理雅各、李提摩太、赫德、严复、王国维、蔡元培、吴佩孚、胡适、顾颉刚、费正清,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都与苏慧廉有着或近或远的联系。

作者沈迦历时六年,跨越三大洲,用翔实的史料,为我们还原了苏慧廉百年前的人生轨迹,也描绘出大时代的波澜诡谲。日光之下,众生如蚁。对历史的追溯,不光是为了这些不能忘却的纪念,还有对那些逝去的岁月,保持一份尊重。

全书近四十万字的分量不仅说明传教士——苏慧廉在近代中国来华传教士中的分量,又说明本书作者——沈迦在撰写过程中的辛劳,正如他在书中所述“我是认真写这本书的,前后花了六年”“期间补读了一两百本书,关注的重点是苏慧廉时代”。

这本书你走进了苏慧廉生活的时代,亦感受到作者对这位来华传教士的敬意,正如作者所推崇的:“对历史的追溯,不光是为了这些不能忘却的纪念,还有对那些逝去的岁月,保持一份尊重。”

在最近凤凰网文化的专访中,沈迦回忆自己从小与苏慧廉的关注,也是他写这本书的缘起。“我出生在一个基督教家庭,所以很小很小的时候便随着祖母去教堂,礼拜天去教堂在我们家是一个很日常的事件.祖母去的教堂就是本书的主人公苏慧廉建造的温州城西教堂….”

而说到苏慧廉最吸引他的价值,沈迦说:“很难用一两句话来概括苏慧廉,你可以讲他是那个时代很有影响的传教士,也可以讲他是那个时代很知名的教育家,也可以讲他是当时整个欧洲很重要的汉学家。我觉得这三个名词可以概括他--传教士、教育家、汉学家,甚至还是个社会活动家。”

“苏慧廉这个人在他的那个时代为中国做了那么多,为什么中国反会把他忘记。”这样的一个人我们不应该忘记,于是沈迦开始寻找这个人的故事和那个时代的故事。“我这本书的书名,在“寻找”与“苏慧廉”之间,中间有个分隔号。这也就是说,我要寻找的不仅仅是苏慧廉。”

对于这本书,有推荐说:“中国人是一个知恩图报的族群,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们今天对利玛窦以来的传教士还缺少一个道歉,缺少一声感谢,缺少一句对不起。在这一长串传教士名单中,苏慧廉就是其中一个佼佼者,这部书忠实记载了苏慧廉极不平凡的生命轨迹,值得一读。  ”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