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中国基督徒人数的增加、基督徒比例的增长,各行各业的翘楚中自然也会基督徒的身影。各类的媒体报道中,包括重要的个央电视台的节目中出现的人物也时不时就是基督徒的,比如去年突然一鸣惊人的林书豪、从杀手变传道又在北大读神学博士的吕代豪、著名励志演讲家尼克胡哲、《我是歌手》中被誉为“心灵歌手”的黄绮珊……
他们都是虔诚的基督徒,在围绕节目主题的言谈之间所散发的活泼的生命与馨香——即使是透过有距离的摄像机——也可以让观众感受到几分。
不过,比起他们的名气和经历来,一些平凡的基督徒的故事之所以能够在央视节目等平台中展现,则更为纯粹的展现了生命感动生命的力量。
——伯格理:
“他生的时候苗族人尊他为苗王;他死了,这些人也尊他为苗族救星。最后把他安葬时,苗族的同胞三天三夜为他守墓,三天三夜地唱着赞美诗不忍离去,以悼念他们的朋友,他们的导师。”这是一位苗族人在去年央视的节目中《用生命爱中国》对来华传教士伯格理牧师的见证。即便至今忆他时,老人们亦不禁感动落泪。
1887年,伯格理放弃了安逸的生活、公务员的工作,也放下了自己的家人,接受上帝的呼召来到中国传教,然而传教的过程却是历经千辛万苦。
伯格理的所作所为给当地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让他们感受到这位传教士实实在在的爱心,也体察到了基督之爱的深厚与真诚。一位苗族人提起他的爱时说到:“大家没有见过天国,并不知道天国是怎样的,但是我们知道,在伯格理的周围就是天国。”
“基督教的爱是超越的,超越民族、阶级,超越自然的环境。爱超越了一切,在不到二十年很短的时间中,他把那个地狱一般的地方变成了一个天国。”
——牧琳爱:
一个美国老人,一个传教士的后代,卖掉山林、别墅、花园和汽车,赴聊城农村14年,行善无数感动中国人,她把一切都奉献给了中国,她说她虽然是一个美国人,但是有一颗中国心。
这是2013年5月6日央视《新闻联播》上对一个普通老人的挽联式的报道。用时4分27秒,约占整个新闻联播时长的六分之一,这在“寸秒寸金”的新闻联播节目中并不多见。这位老人叫做牧琳爱,身在中国,老年时返回中国服事十多年,又死在中国。
1999年,耄耋之年的她卖掉在美国的山林、别墅、花园和汽车,赴聊城农村,用14的时间,完成了自己在有生之年帮助山东乡村民众的心愿。捐资助学、修路植树、爱心义诊……牧琳爱定居阳谷县农村期间,做了数不清的好事,成为村民眼中实实在在的慈善大使。以至于她自己也说不清到底捐出了多少善款。
央视《新闻联播》还配发了短评说,牧琳爱的晚年丝毫没有夕阳黄昏的感觉,相反,她把知识、财富都不计回报地留给了她所热爱的中国乡村,这一切让她的晚年光彩照人。老人走了,除了留给我们家人般的温馨回忆,还有一份超越国界,也超越年龄的精神遗产。
详细:传教士后代上央视《新闻联播》:牧琳爱老人行善14年感动中国人
——廖智:
2013年5月13日23:25分,不少守在电视机前的观众借着柴静的《看见》认识了一位叫做廖智的基督徒的故事:廖智今年28岁,如果没有当年汶川的地震,她应该有一个完美的家庭,女儿也该满周岁了,她也依然在德阳市天天好舞蹈学校教学生跳舞。但地震摧毁了一切。5月12日午饭后,廖智和婆婆在家逗孩子玩,突然,地震来袭,她眼睁睁看着自家一半的空间垮掉,几秒钟后她和婆婆、女儿一起随垮塌的房屋掉了下去……在那场灾难中,她失去了深爱的女儿和婆婆。 廖智在废墟里挺过26小时后获救,但却面临截肢的现实。
虽然失去双腿,但廖智并没有放弃舞蹈梦。在没有腿的这条舞蹈之路上,廖智流过眼泪,心里痛苦过,挣扎过,想放弃过······但最终,她还是坚持了下来。而她用她残缺的身体演绎的并不残缺的心灵舞蹈也鼓舞了许许多多在困境中的人。
雅安地震,她奔赴抢险救灾一线,被赞为最美志愿者。面对灾难,廖智不觉得谁亏欠了她,“如果一切不是这样子发生的话 我也不能成为现在的样子”柴静感叹说“廖智的生命美的让人流泪。”
——带给我们的思考
伯格理已经入土多年、牧琳爱晚年没有娇美容貌、廖智也只是一个平凡的赈灾志愿者…..可以说,他们是平凡的、他们没有当下可以仰仗的名气或者其他一般人可以依靠的东西,但却能够感动央视的设置组,透过央视的平台感动更多人,最根本是因为他们的生命动人。
的确,笔者在观看他们的故事时,心底油然升起一句话:世人也许会拒绝我们的信仰,但不会拒绝我们的生命。
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耶稣曾以“光和盐”比喻基督徒,“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他再咸呢?以后无用,不过丢在外面,被人践踏了。 你们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 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 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
我们见证我们的信仰最有力量的不是我们的口,而是我们的生命。愿更多耶稣基督的跟从者活出真实的生命,感动人、造就人、荣耀天父。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