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2日

当遇到性侵害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走出心灵的沼泽?

作者: 梁睿利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3年06月10日 00:14 |
播放

近日,自海南一校长带女生开房事件被媒体曝光后,在过去的“六一”儿童节的近一周时间,连续又在多地出现“孩子遭遇性侵害”的新闻。面对遭遇性侵犯的孩子,甚至是成人,家长当如何陪伴或者体恤他们呢?

“性侵犯”这个话题并不陌生,查看社会新闻会发现此类案件时有发生,能够被侵犯的大多数是儿童,因为他们往往手无缚鸡之力,甚至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有的孩子遭遇这样的事情,因为无知就一直隐瞒,直到成人。但当成人后,童年的经历却时时在影响着自己的性格、感情与人际交往能力。

最让人感到痛苦的是,儿童受到性伤害的事件,调查下来发现85%以上是熟人、亲戚、朋友,甚至是亲生父母。这样的伤害对于孩子来说意味着无助与迷茫,那面对这样的事情,作为家长当怎么做呢?基督时报同工收集了一些基本的资料,希望给大家带来启迪。

在事件发生当下,对孩子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很重要。首先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孩子说不想上学,就不要上学,说想休学,就尽量休学,这不是在纵容孩子,因为遭遇如此创伤,很难短期恢复。这时候家长一定要理解和接纳孩子任何可能的情绪表现和异常行为,因为,面对如此重大的伤害,什么样的反应都不为过,需要多长时间恢复都是合理的。

在没有孩子同意的情况下不要有太多的人看望,哪怕是爷爷奶奶等至亲。不要责怪孩子,“你怎么不喊救命”,“你怎么不逃走”等等话语一定不要乱说,更不能急于向孩子了解“发生了什么”,这会引起二次创伤。

另外,在家长报案,录口供时需要孩子讲述事情发生过程,如果说话不注重技巧,孩子就会感受到被揭伤疤一样的二次伤害。

父母还要与孩子沟通帮助做一些生理上的防范,尽可能避免例如怀孕等后续的伤害。家长的耐心和细心陪伴很重要,真诚地传递出你们依然爱她、信任她、理解她很重要,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允许她自己慢慢面对和处理。

中国农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中心主任施钢特别提醒家长,帮助遭遇“性伤害”的孩子康复是很不容易的,康复的时间长短也会因为个体差异和方法的得当有很大的不同。如果可以,建议家长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或者在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指导下帮助孩子。

一定用坚定的语言告诉她:“这不是你的错!”坚定而明确的正向回应能直接针对其内心深处的“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自我贬低”,会有效缓解受害者内心的“自耻感”,会有效帮助其完成“自我认知”的重建,促其“提升自我价值”。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