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德蕾莎修女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她身穿一件只值一美元的印度纱丽走上了领奖台。不论是和总统会面还是服侍穷人,她都穿着这件衣服,她没有别的衣服。台下坐着珠光宝气、身份显赫的贵人,她视而不见,她的眼中只有穷人。台下立刻鸦雀无声。 “这个荣誉,我个人不配,我是代表世界上所有的穷人、病人和孤独的人来领奖的,因为我相信,你们愿意借着颁奖给我,而承认穷人也有尊严。”德蕾莎修女这样说。
以穷人的名义领奖,是因为她一生都以穷人的名义活着。 当她知道诺贝尔奖颁奖大会的宴席要花7000美金时,她恳求大会主席取消宴席,她说:“你们用这些钱只宴请135人,而这笔钱够15000人吃一天。”宴会被取消了,修女拿到这笔钱,同时还拿到了40万瑞币的捐款。那个被所有人仰慕的诺贝尔奖牌也被她卖掉了,所得售款连同奖金全部献给了穷人。对她来说,那些奖牌如果不变成钱为穷人服务就一钱不值。
特蕾莎,本名艾格尼丝,1910年8月27日出生于奥斯曼帝国。她的父母是阿尔巴尼亚人,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艾格尼丝9岁时,父亲去世,之后家里一无所有,母亲卓娜总是会对孩子们说:“天助自助者!我们一定要自助,为了上帝的缘故!”母亲还经常告诉孩子们:“你们做善事,不要勉强地做,要像是在岸边丢小石子到大海那么自在才好。”在卓娜的努力下,整个家庭笼罩在信仰的气氛之中,他们靠对上帝的虔诚度过艰难岁月。
1929年5月,艾格尼丝给自己取了教名“特蕾莎”,这个名字来源于传教士的主保圣女,艾格尼丝希望自己能像圣女特蕾莎一样,为了展示上主的爱奋斗一生。1931年,21岁的特蕾莎正式成为修女,1937年5月决定成为终身职业修女。
1947年东巴基斯坦脱离印度独立,加尔各答涌入了数以万计的难民,传染病如霍乱和麻风病没有受到控制,在街头巷尾爆发开来,加尔各答的街头,学校的高墙外越来越像是地狱,这一些折磨着特蕾莎修女的心,在不断向总主教以及梵蒂冈请求下,1948年,教皇庇护十二世终于给特蕾莎修女以自由修女身份行善的许可。
特蕾莎离开修道院时,神父对她说:“如果有一天你想回来,我们随时欢迎你,修道院的大门将始终为你敞开着。但我们会为你祈祷成功的。”神父的话使特蕾莎深受感动,她再也控制不住感情,流下了泪水。她依然坚定地说:“如果这是上帝的工作,就一定会成功。”这一年,特蕾莎38岁。
对上帝有着坚定信念的特蕾莎也曾产生过信仰危机。生病时,孤独和软弱导致的迷惘,像魔鬼的诱惑一样,使她感到从未有过的困扰。《来做我的光:“加尔各答圣徒”私人档案》一书披露了特蕾莎修女亲手写下的文字。“我没有信仰——我不敢说出堵在我心里的话语和想法……这让我活在无法言说的痛苦之中,”这是特蕾莎在一封未署日期的信中的话。特蕾莎的内心斗争展示了她凡人的一面——她并不是一个从未对上帝或生活的终极意义有所怀疑的石膏圣人。
1950年10月,特蕾莎修女与其他12位修女,成立了仁爱传教修女会(Missionaries of Charity,又称博济会),并将教会的修女服改为印度妇女传统的莎丽,以白布镶上朴素的蓝边,成为博济会修女的制服。
临终关怀医院(也叫“垂死之家”)成立于1954年,是特蕾莎创建的专供垂死者和贫病者的安息之地。每天,修女们从街道旁、阴沟里,有时甚至是从火葬场和坟坑里救起那些穷病伤残者,或濒死者。他们有的浑身溃烂;有的伤口处生满蛆虫,身上爬满蚂蚁……他们中的大多数,大概一生都没有洗过一次澡,而修女们却温柔地为他们清洗,包扎,不抱怨,不嫌弃。一位老人,在入院的当天傍晚就死去了。他是特蕾莎从垃圾桶里找到的。老人临死时泪流满面,感激地对特蕾莎说:“是我儿子将我扔在外面的,我一辈子活得像条狗,但现在我却死得像个人。”
特蕾莎的行为曾遭到一些传教士的反对,他们认为她损害了教会的形象和尊严;一些印度“爱国者”抗议,说她让加尔各答这座城市和贫困划上了等号,在全世界起到了负面宣传的作用;更不用说,她一直面临教派矛盾和种族冲突,随时都可能有人冲过来对她高喊“滚出去”。但是特蕾莎没有退缩,坚持以自己的方式帮助穷人。
随着社会上参与仁爱传教修女会人员的增多,特蕾莎把帮助的范围扩展得更广。1957年底,印度政府同意特蕾莎在加尔各答郊外一个叫安哥拉的地方建第一所麻风病收容中心;不久,修女会又将会务拓展到其他国家,修女们从此可以奔赴世界各地为所有的穷人服务了;1969年,特蕾莎修女国际合作协会成立,允许非神职工作者的加入;1980年,修女会的所有收容之家开始向吸毒者、娼妓和受虐待的妇女开放;1985年,第一所艾滋病医院在纽约建立;1988年,为拯救因核意外而受到辐射伤害的人们,特蕾莎向前苏联提出申请,促使一所位于切尔诺贝利附近的救济中心迅速建立……渐渐地,崇拜特蕾莎的总统、传媒大亨和工商巨子越来越多,他们不断捐钱给仁爱传教修女会,截至1997年,修女会已拥有4亿多美元的资产,在世界各地开办了六百所会院,分布在127个国家,共有来自111个国家的修女修士7000多人,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修女来自印度的中产阶级,有的甚至是出生于婆罗门阶层的贵族小姐。
1997年9月5日晚9点30分,特蕾莎因心脏衰竭在加尔各答仁爱传教修女会总部安然辞世。去世时,她的个人财产只有一张耶稣受难像、一双凉鞋和三件粗布莎丽。去世前,特蕾莎曾说过:“从血缘上讲,我是阿尔巴尼亚人;从公民身份上讲,我是印度人,但从信仰上讲,我属于全世界。”9月7日,远在罗马的教宗若望保罗专门为特蕾莎献上了一台追思弥撒,教宗说:“这位举世公认的穷人之母,为所有人——无论是信徒还是非信徒,树立了一个强有力的榜样,即向我们见证了上主的爱。她的经验使我们知道:就算在最艰难最困苦的时刻,人生仍然是有价值的,只要有爱。”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