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911事件发生13周年。美国各界已经开始纷纷对此进行纪念。9月9日,3000面美国国旗竖立在加州马布里的小镇,纪念约3000名的逝者。9月8日,911的发生地世贸大厦旧址打起两道白光直射天空,它们是由88盏探照灯的矩阵组成以纪念在袭击中逝去的人们。9月7日,烟花在纽约城的夜空中盛开,纪念那些曾经像烟花一样绚烂的生命。
美国总统奥巴马也会于911当天发表讲话。已经有预测说他会讲到如何打击时下最猖獗的恐怖主义ISIS。自911至今,恐怖主义成为全球的聚焦话题。911事件也是成为美国人民心中的至痛之一。
到底为何发生911这样的人间悲剧?甚至中国国内也 有人观察和评论说:“13年了,为什么美国反恐越反越恐?”
多年来,美国各界对此也是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作为基督教立国的一个美国,对这个事件以属灵的角度进行解读,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美国许多基督教领袖从这个角度呼吁美国要悔改,归回上帝。
美国著名牧师葛培理的女儿安妮在911事件后曾被美国某电台邀请出席节目。面对主持人赤裸裸的提问“为何神会让此等悲剧发生?”安妮回答说,“我深信神跟我们一样,为此事极度痛心。但美国人在这些年来,将神从学校中赶走、将祂从政府内踢走、将祂从我们生活中剔走。我相信神只有默默地从我们的生活中无奈淡出。当初是我们自己叫神离开,为甚么现在又要问祂到底在那里?为什么我们有权质问神,为何不保护美国人?”
接着,安妮列举了美国911事件之前通过的一系列荒谬法规,她指出,“这一切是我们自己做成的,我们亲手摧毁了自己所栽种的。人们离弃神,却又质问神为何整个世界正走向地狱的门口。”
安妮的想法代表了不少虔诚美国人的心声。正是因此,911事件后,美国各地出现了属灵的复兴,一方面不少人重新回到教会里面寻找安慰,一方面也为美国把自由置于真理之上的沦落悔改。
中国也有学者对911事件从基督教的角度进行解读。被称为跨界思想家的段永朝在阅读《清教徒的礼物》后指出,美国丧失清教徒精神是导致911、金融危机等灾难的重要原因。
去年9月,《清教徒的礼物》一书出版。本书堪称一部管理文化的经典之作。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曾对这本书表现出极大兴趣,可惜未等到其出版就去世了。这本书是两位年逾八十的作者一生倾力之作,从宗教精神的角度分析美国管理文化,作者认为,目前商业社会的一切问题,皆源于商业本身背离了清教徒精神。
清教徒代表着谁?他们的核心价值观又是什么?清教徒比起所属派别,更加重要的是他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他们被认为是最为虔敬、最为圣洁的新教徒,清教徒认为“人人皆祭司,人人有召唤”。他们通过圣经来建立价值观,他们肯定现实生活,把世界当做自己的修道院,通过工作的位置来完成上帝托付的使命。在生活中把集体利益放于个人利益之上,担当责任,主持公正。在商业中诚实守信、珍视信誉。通过上帝的话语来建立社会的秩序。五月花号的清教徒到了北美,建立了美国,更重要的是奠定了这个国家的根基——基督信仰。
段永朝在阅读完这本书之后感慨说,“我一直认为美国2000年NASDAQ的暴跌、911事件、2008年金融危机,总体上有某种内在的联系,但一直又找不到清晰的线条一以贯之。这部书可谓令人颇有‘恍然大悟’之感。911与NASDAQ第一波大跌相距不远,美国许多学界有识之士(如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克鲁格曼、席勒;技术哲学家诺瓦克、凯文凯利、库兹韦尔;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彭特兰,心理学家海特等),试图摆脱美国昔日霸主的帝国光辉,找寻到美国精神的复兴之路,我认为,这本书点透了要害:美国丧失了清教徒精神。”
有基督徒博主也曾感慨过美国的景况,他说:“无论什么时代,福音传到哪里,哪里的文明和经济就能得到复兴,耶稣基督带给这个世界的是和平、饶恕、仁爱、诚信,这是人类社会所特别需要的,特别是在今天充满混乱和仇恨这个时代。上帝通过圣经把真理的话语教导世人,人们顺服他的话语去生活,世界会越来越美好。但是人类常常发明偶像,甚至以自己为世界的主宰,常常远离上帝。随着现代文明和经济的冲击,曾经是上帝建立的国家渐渐走向世俗,也出现了很多挂名基督徒。”
笔者看到这段论述,深有共鸣。看人类历史,去看神带领以色列百姓的历史会发现,当以色列百姓远离神时,神会通过外邦人的手抑或各样的灾害来管教他们。当911事件发生后,更多的美国人开始反思,他们安静下来取观察这个国家的生活和行为,反思这个国家主张的所谓民主、自由和正义到底是什么。比起恐怖袭击的危机,比起文明和经济的危机,更加本质的是信仰的危机,是核心价值的倒塌。失去了绝对的真理,一切只能会陷入相对化的混乱当中。当我们在各样的苦难中质问上帝在哪里的时候,其实上帝从未远离,只是我们选择抛弃了他。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