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生塞特之后,又在世八百年,并且生儿养女……塞特生以挪士之后,又活了八百零七年,并且生儿养女。塞特共活了九百一十二岁就死了……以挪士生该南之后,又活了八百一十五年,并且生儿养女……该南生玛勒列之后,又活了八百四十年,并且生儿养女……玛勒列生雅列之后,又活了八百三十年,并且生儿养女……雅列生以诺之后,又活了八百年,并且生儿养女……以诺生玛土撒拉之后,与上帝同行三百年,并且生儿养女……玛土撒拉生拉麦之后,又活了七百八十二年,并且生儿养女。(创5:4-26)
《创世记》的这段经文中反复出现了“生儿养女”这四个字,上帝对这些人类始祖一生的记录没有别的,就是生儿养女,可见这在上帝眼中是何等重要!“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上帝设立婚姻的第二个目的,是要我们为上帝来生养敬虔的后代。结婚之后,下一件最天经地义的事情该是什么?是生养孩子!不论到哪里参加婚礼,你都会听到人们这样问新郎、新娘或他们的父母:“什么时候抱娃娃呀?”
但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进入了“丁克”家庭。“丁克”(DINK)是英语“Double Income No Kid”的缩写,意思是说夫妻双方都有工作和收入,却不要孩子。为什么不要孩子?因为怕麻烦、加大经济负担、影响事业发展、占用两个人自由的时间和空间,甚至担心万一离婚后孩子会成为累赘,等等。总之,人生苦短,两个人要有时间尽情享受人生的快乐。将孩子看成是负担,而非上帝的祝福,这是一种错误观念,丁克家庭的出现就是这种观念造成的。
圣经中多次强调,夫妻二人养育的后代是上帝的产业,是上帝赐下的美好祝福,更是“二人成为一体”的具体体现。在生养孩子的过程中,虽然有许多的苦难和操劳,但上帝其实是要通过儿女给夫妻更多的喜乐,这喜乐也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已婚男女不能出于自私的目的而拒绝上帝的祝福。
我儿子小的时候,我和妻子到国外去工作,儿子留在奶奶家。我们认为那是为了给儿子一个美好的未来而做出的牺牲。后来由于想念儿子,我就托空姐将儿子带去和我们度暑假。在那之前我每天做梦都思念他。我想,等见到他,我就扑过去,紧紧抱住他,先跟他亲够了再说。可是,等我冲过去要抱他的时候,10岁的儿子却躲闪我,因为在他眼中我已经成了陌生人。我问他想不想爸爸,他毫不犹豫地说“不想”。我当时心里好不辛酸。那时我已经认识了基督,所以我祷告求问主:“为什么会这样?”圣灵启示我说:“你得到了你一直想得到的一些东西,然而为此失去了我要赐给你的更加宝贵的东西。”
从那时起,我才明白什么对我是更重要的。做妻子的丈夫、儿子的父亲和父母的儿子,这都是上帝赋予我的天职。努力去履行这些天职带给我的责任,才是我真正的价值所在。那个暑假,我和妻子每天都尽可能多地和儿子沟通,跟他一起玩耍,为他祷告。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在送他回国的路上,他恋恋不舍,不愿离开。后来,我母亲打电话来说,他每天晚上都说想爸爸妈妈。我听了心里有一种特别的价值感,一个孩子在朝思暮想地盼望着我,我对于他是多么的重要!
那之后,我们很快就决定回国和孩子在一起。现在我的儿子是一个满有上帝恩典的青年人。每当我们看到他健康地成长,就感到过去在他身上所有的付出、所有的辛苦劳累都非常值得。他常常带给我们好消息,使我们工作、生活中的压力瞬时荡然无存,内心充满对上帝由衷的感恩之情。我发自内心地认同:儿子是上帝给我们夫妻最重要的产业,也是我们在世得到的最大祝福。千万不要弃绝上帝的祝福!
上帝要我们不仅“生”,而且“养”。如果我们只是生孩子,却没有亲自养育,我们与孩子之间就不可能建立起亲密关系,孩子也不会成为敬虔、正直的人。目前,在我们国家,只生不养的问题极其普遍。许多年轻父母将自己个人的成功看得比教养孩子更重要,撒手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保姆或者幼儿园的阿姨、老师去养育,这与拒绝生育孩子同样不讨上帝喜悦。
有一次,我的儿子发烧不退,我看到他难受的样子,心里祷告:“上帝,求你快让我的儿子好起来吧!如果一定要受这个罪,就求你能让我来代替他。”
正在这时候,上帝忽然感动我:“儿子发烧你都如此的痛苦,要是将他献出去,你会怎么样呢?”
听了这话我不禁打了一个冷战:“别!主啊,千万别!”“我不就是为了爱你们,而将我的独生子基督耶稣奉献出来了吗?我不会夺走你的儿子,我只希望你能亲身体会一下,看着罪恶的人们折磨耶稣时,我的感受如何。”
当时我便热泪盈眶。我发现自己有时候会思考基督在十字架上所忍受的是什么样的痛苦,却很少想到过天父当时的感受。就是在儿子这次病痛期间,我才真正体会到上帝为我们做了多么伟大的事,并从心里由衷地产生感激之情。我想:“主啊,我感谢你!没有你的儿子基督耶稣在十字架上所受的痛苦,我们就不会得到救恩。没有我儿子这次的病痛,我也无法真正领悟到救恩的高昂代价。”
如果你没有孩子,没有通过精心养育他们而与他们建立起亲密的关系,你就很难切身体会到上帝的情感。不论你的工作多忙,要亲手将孩子抚养成人。否则,你将错失人生道路上这份宝贵的经历和极其重要的一课。
节选自《携手共渡生命河》_南方出版社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