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5日

袁大同老师深圳婚恋讲座:若不走出“男女平等”观念的误区 剩男剩女将继续泛滥

作者: 施迦南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4年12月01日 16:03 |
播放

11月27日,主内婚恋专家袁大同老师到深圳梅林堂举办讲座,在问答环节时,他指出导致当今社会严重的“剩男剩女”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男女平等”的观念。他直言,“男女平等”观念若不纠正的话,剩男剩女现象将继续泛滥。

当天晚上,袁大同老师分享的主题是《婚姻是搭伴过日子吗?》,从而引申出《圣经》的教导,婚姻是一辈子的盟约。

数百位会众听完袁老师的分享后仍觉意犹未尽,因为婚姻问题在社会太普遍,大家有很多疑问。所以在问答环节,有一位80后的姐妹问道,“大龄未婚的姐妹该怎么办呢?是先把事业做好再考虑婚姻,还是事业和婚姻同时进行。”针对该问题,袁老师仔细剖析了当今“剩男剩女”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男女平等”观念的误区导致。

讲座现场,袁老师特别解释说,二十年前没有“剩男剩女”这一说,但如今为什么如此严重呢?

他继续解释,《圣经》记载起初上帝造男造女,强调的是要有秩序,而不是平等,所以“男女平等”不是《圣经》的教导。《圣经》强调的是人人都在上帝面前平等,在上帝审判台前,我们都是平等的。而在这个世界上,强调的是要井然有序。

袁老师举例说,摩西带领以色列百姓出埃及时,有60万男人,当时百姓所有的大小问题都去找摩西解决,这样他会非常累。但上帝藉着岳父告诉摩西,只有一个管理者会很累,这样不行,而是要形成秩序,设立不同的百夫长、千夫长来层层管理,一个家庭也要有秩序。夫妻没有秩序的话,如果按照所谓的平等,就乱套了。因为男人跟女人的角色不同,上帝造男人是要修理看守,女人是谨守持家,如果站错位置,家里面必定会乱套,无法正常运转。

“秩序才能保证交通正常运转,但平等的话就会撞车。上帝让每个人在世上都承担不同责任,根据这个原则,给不同人匹配不同的责任、权利、义务。上帝给亚当的权利更大,所以责任也更大,亚当是头必须要对妻子负责任。所以当夏娃犯错了,上帝首先责问的是亚当。然而现在的人都为了争取权利、利益平等,但不喜欢责任平等。”袁老师指出男女要懂得秩序的重要性。

另外,上帝强调秩序,乃是强调男人必须比女人承担更大的责任,敢于担当更大的艰难,这样的男人是上帝和人都喜悦的。“如果一个男人像女人一样柔弱胆小,一有困难躲在妻子背后,这个社会的中坚力量就失去了。”袁老师严厉地指出这个问题。

而对于女人来说,总是喜欢找比自己收入高、能力强、学位高的男人,这时候就不会强调对方要跟自己平等。袁老师解释说,“所以上帝需要给男人更多的培养,更多权力,更多发挥能量的机会。因为男人在上帝眼中是战士,以色列人打仗从不数算女人的数目。”

如果我们无法走出“男女平等”的误区,就要为自己错误的想法付代价。袁老师严肃地分享说,“男人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没有男人, 就没有任何抵抗力。所以我们不再强调男女平等, 而是要呼吁男人要站立起来,刚强壮胆。但现在男人普遍萎缩。如果中国所有的男人都像个真正的男人,勇敢担当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这个国家必定会越来越有力量。”

同时,袁老师也呼吁教会的弟兄们要站立起来,因为男人比女人更有力量,如果我们把男女一视同仁的话,男人就没有更多机会发挥更大能量。

并且,按照生理结构来说,男人比女人一般晚熟两三岁,20岁的女人已经很显成熟,但20岁的男人还显得比较青涩稚嫩。加上现在工作的挑战跟过去不一样,现在的工作越来越不用体力,更多是用脑力,比谁坐得住。所以这些工作越来越适合女性,出现很多职场的女强人,而男人大多数只能做苦力,在上层社会似乎没有太多发挥力气的地方。

袁老师还强调,男人的能量比女人大很多,一定要使用出来的,如果不往正面使,就往歪道使。至于那些大龄未婚的姐妹,袁老师表示她们眼光也很高,一般很难接受比自己工资低、学历低的男性,女人喜欢找比自己强的男人这个规律永远不会改变。

而且过去男人的工作机会普遍比女人多很多,所以女人基本上都能找到丈夫。现在出现的问题是,剩男很多,剩女也比较多,“这些剩女嫁给剩男不就行了吗?但又嫁不了,因为现在女人对男人的标准普遍都高,而男人大多数都只是做苦力的,所以就没法结婚。”袁老师有些无奈地解释道。

最后,袁老师鼓励大家说,“神在背后看着我们做的每个决定,我们都要回归《圣经》原则,男人当刚强壮胆,做大丈夫,女人当做男人的帮助者,做真正的女人,乐于服事丈夫、孩子。因为这就是在服事主耶稣基督。求主保守我们的婚姻,不要再背离神的真道太遥远。”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