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已经向理想主义告别的著名作家梁晓声评价热播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时说到,“这是令人非常欣慰的一件事情,在相当长的时期,我们的电视剧种现实题材是那么少,其中年代剧尤其少。《平凡的世界》具有特殊意义,播出的时间正是我们呼唤年代戏历史感的阶段。”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由路遥同名小说改编,目前,网上点击量近20亿,原著小说脱销,社会热议不断……人们不禁发问,为何《平凡的世界》今天还这么热?
梁晓声认为,“青年在读文学作品时,总是试图从中找到和自己相似的角色,从中看到一个人物,在人生的困境中不低头。那么他们会暗示自己,也要那样。甚至有时会刻意的模仿,但模仿本身其实就是向上(进步)的一个开始。”
他还说到,“全部人类文化的一个任务,就在于不断而反复的强调平凡的人生,这原本是社会的人的最基本价值。最广大的平凡者的人生需要不断的呈现、肯定、关注。从他们的人生中,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包括展现他们的困惑,甚至包括批评他们的缺点。而不要使平凡就约等于失败的人生。”
其实,真正能够打动人的就是平凡的生活,因为看似平凡的生活中有着不平凡,那就是人性的本真、美德和人格所散发的光辉。这些带给人们感动、温暖和前进的力量。在上世纪80年代,这部曾获得中国最高文学奖项之一——矛盾文学奖的作品被许多农村知识青年视为“精神圣经”,是必备的案头书、枕边书。
梁晓声现在最想告诉大家的是,如何作为一个正常人去生活。但事实上,此前很长一段时间他笔下的“北大荒”系列小说中传递的却是“不正常不平凡的生活”。很多人物都被赋予了更多的悲壮,更多的英雄意味。比如经典长篇小说《雪城》,主人公姚玉慧,徐淑芳等许多知青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不能坚持,失去方向,最终沦为社会的无助者。曾经的激情与理想主义在现实中灰飞烟灭,徒剩下悲壮。
有人评论到,“梁晓声的作品就是这样的强心针,从短篇到中篇到长篇,一次更比一次强,仿佛他要把全中国青年心中的理想激情彻底用完,只有用这种激情方式才能祭奠他们曾被激情点燃又被焚毁了的青春。”
不过,渐渐的,梁晓声预见到理想主义在中国的极致,《雪城》之后,作为老牌理想主义者的他不得不挥泪向理想主义告别,转变写作风格,开始写社会时评,包括少数杂文。
梁晓声与路遥这两位作家同一年出生,又是同时代的著名作家,但是创作思路和内容却有很多的不同。相对于梁晓声理想主义高大上的“乌托邦”,路遥《平凡的世界》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
时代在不断改变,但是每一代人都需要经历的精神成长,应该学会从各种磨难中走出来,精神上强大起来,变得更坚强,这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焕发青春活力的心路历程。尤其在现代社会面对物质生活潮流、功利主义和世俗价值观的冲击的情况下,优秀的文艺作品显得尤为重要。但事实上,整个现代文化更多呈现的是一片衰颓现象。
对此,美国文化历史学家雅克·巴尔赞曾表示,在专业化的支配下,人文学科被学术研究侵蚀,丧失了其人文气质,沦为纯粹技术性的分析;文化被委托给专家,成为谋生手段,成为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不再是大众完善自己精神的财富;艺术成为功利性的收藏活动,人们没有对艺术的真正理解,却为其疯狂飙升的价格而蠢蠢欲动;知识则转变可随时检索的信息洪流,人们专注于占有事实而不是领悟语境或者意义……
《平凡的世界》带领人们重新回归生活本身,回归生命本真,人民网评论到,尽管从头至尾,孙少平都没能脱离所谓的“社会底层”,但从他身上,人们看到了人性的温暖、奋斗的执着、美德的力量。在精神坐标闪耀的世界,他是真正的王者。对这种价值的珍视与礼赞,深藏着打动一代代人的心灵密码,正如路遥笔力千钧的书写:“真正万古长青的却是普通的无人纪念碑——生生不息的人类生活自身。是的,生命之树常青。”
平凡的人生不等于失败的人生。有的人过着像水一样的生活,反复、乏味又无聊。还有的人过着像酒一样的生活,充满热情、味道和力量。生活环境也许是同样的平凡,但生命却因精神世界信仰可以散发出耀眼的光辉,传递出不一样的生活。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