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5日

【译稿】如何从读经中获得最大量而宝贵的信息?

作者: 义工 水中杯 翻译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5年07月27日 08:41 |
播放

编者按:我们在通读《圣经》时很少注意一些细节描写,但国外一位基督徒撰稿人提出不仅魔鬼在乎细节,上帝更在乎我们生活的细节和方方面面。他通过以下内容的分享,希望帮助基督徒能仔细品味《圣经》的细节描写,获得更多宝贵的信息。

我想你熟悉“魔鬼在细节”的现代谚语,它通常出现在人们都认同遇到问题时可以做更多以解决问题的常规想法的情况下。但我非常震惊地发现这句谚语的原始形式竟然是“上帝在细节”,我不确定修改后的形式是否是与它的头韵和韵律有关,抑或是因为在印刷字体和无尽的“条款与条件”的世界,我们对细节越来越感到不耐烦。

最近在做有关马可福音的一些工作时,作者所释放的有关耶稣的信息之详细让我震惊。试比较一下马可福音5章1-2节与马太福音8章28节和路加福音8章26节的对应经文(这是读经文时的一个很好锻炼)。只有马可强调“渡海”和耶稣走出船的细节,该细节反映出耶稣在钓鱼方面的兴趣,它可能是出自彼得书。另外,只有马可告诉我们说耶稣在船上“枕着枕头”(4章28节)睡着了。还有,只有马可告诉我们,5000人坐在青草地上吃饱喝足了(6章39节)。

当我通读第5章中耶稣的每一个医治时,有三个细节特别明显。

在马可福音5章的第一部分“医治被鬼附着的人”的故事充满了戏剧性和混乱,似乎有很多叫喊声,当耶稣一走出船,这个野人,用每一个能想到的文明方式,朝他大声呼叫,而耶稣显然已经被呼喊回来,将这个男人身上的大力污鬼赶在一群猪身上,这群猪尖叫着冲下悬崖。然而,这一切的噪动过后是一种神秘的平静:该男子坐着,“穿上衣服,心里明白过来。”自从他们所有关于世界会怎么样的假设受到了挑战后,他的邻居们就发现没什么事比这更让人害怕。这里让我吃惊的细节是,那人是“穿上衣服”。衣服是从何而来呢?它一定是从耶稣或门徒那里来的。耶稣不只是恢复人的理智,他也恢复了人的尊严。

第二个细节是来自一个患了12年血漏的女人的故事。她的故事与另一个交织着,他们一起可提供一个对比研究。她是个可怜的,无名的女人,而管会堂(Jairus)是一个富裕、有影响力的人。但他们都很绝望,迫切需要向耶稣寻求帮助。被人群推挤,且羞于被看到,她做了唯一能想到的的事,伸手摸了摸耶稣的衣裳禭子。这里的细节是:耶稣顿时觉得有能力从自己身上出去。耶稣,道成肉身又被圣灵充满、创造奇迹的人、尊敬的老师觉得有能力离开,耶稣用很高的代价,时间、注意力、精力尽他所能的医治我们,而他也愿意把这三样都给了这个女人。

第三细节是在相关的另一个故事中。同样,当耶稣来到管会堂的家,有许多人乱嚷,除了沉浸在悲痛之中的全家人外,还有收费的专业吹手。耶稣让他们退去(不温柔的耶稣在这里是温顺和温和的),来到这个死了的只有信心和希望包围的女孩旁边。同样,马可独自在记录实际的话语中讲到耶稣用希伯来语说:“ 大利大,古米”(闺女,起来吧!)。他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呢?如果是我,我想我会把她当做我炫耀成功的典型以此展示上帝通过我作工的能力,而耶稣却继续关心她的幸福,安排着食物和隐私。

这告诉我们很多关于读好《圣经》所需要的东西。在冗长的时代,我们不习惯放慢脚步注意《圣经》的细节。但这实际上比到手的最新的专家评论更重要。在迅速阅读,迅速约会和迅速一切的世界,我们需要花时间去学习如何慢速阅读。

而这些看得见的微小细节使我们想起一些更多与生命有关的东西。不管外界如何变化,不管利益如何划分,耶稣总是不懈的将注意力集中在他所处交之人的幸福上,照顾到他们生活的琐碎。

我不知道这是否也意味着我们繁忙生活中的重要小事。我们有在细小事情上关心他人么?当有人在我面前,我给他们全部注意力并预留任何可能分散的注意力么?我有像耶稣一样准备好时间、精力和注意力么?不是魔鬼,只有天使在乎细节,神的国度天使忍耐的好消息,使新生命每天都得到增长。

本文由义工翻译 原文作者伊恩·保罗(Ian Paul)阅读原文请点击此处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