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2日

中国基督徒藉《宗教改革运动思考》更多了解宗教改革与人文主义、西方现代化

作者: 郑欣荣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5年12月08日 14:03 |
播放

谈起宗教改革与人文主义,中国人大多以为这是两个彼此对立的话题,在研究西方进入近代史的过程中,大多国人也往往以为人文主义比起宗教改革是更重要、更进步的力量。

然而,伴随着国外许多优秀译作的引入与出版,中国的基督徒们也可以更为近距离的发现原来人文主义和西方现代化背后都有宗教改革巨大推力的帮助。

《宗教改革运动思潮》是一本由当代杰出的福音派神学家和教育家阿利斯特·麦格拉思(Alister McGrath)1988年出版的著作。这本书中译本最初已经在2009年首次于中国内出版,译者蔡锦图与陈佐人也是华人教会界著名的神学教授。 最近,这本书在内地再版。

麦格拉思在该书的序言中谈到宗教改革的意义:“对历史学家来说,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是最具吸引力的研究范畴之一。对于那些对基督教会史及其宗教观念感兴趣的人来说,这范畴对他们仍有大意义。宗教改革运动包括了若干范畴,即使有重叠之处,仍然是人类活动相当突出的范围——教会与社会的道德与结构的改革,政治问题的新取向,经济思想的转型,基督教属灵观的更新,以及基督教教义的改革。这运动是基于一组差不多是紧扣相连的观念,相信那足以说成是改教方案的基础观念。”

该书中文版的出版者也是谈到在国内出版此书也是考虑到在大多数国人眼中,宗教改革运动只是西方漫长历史长河中年代久远的事件,至于这场运动所由发生的思想根源,改革中所涉及的神学教义,我们却了解甚微,更不用说它对包括今天的东西方在内的整个人类社会及基督教会所带来的影响了。

“如果我们可以把宗教改革运动比作一棵树的话,透过《宗教改革运动思潮》这本书,读者可以洞察这棵树所赖以汲取养分并向各个方向伸展的树根——改教家所共同关注的‘因信称义’、‘预定论’、‘回到圣经’、‘圣礼教义’、‘教会教义’等基督教神学思想;也可以直观地看到其粗壮挺拔的树干及其繁茂的枝杈——宗教改革运动中的众派别和个人,比如路德的信义宗,加尔文的改革宗,以及茨温利、梅兰希顿、布塞等人,以及浓郁的树叶——众派别和个人在改革中所坚持的同中有异的改革措施和神学教义;并且可以看到它的丰硕果实—— 改革所取得的成功,以及带给教会及人类历史的重要影响。”

“作者动态地展现了宗教改革运动从改革的呼声到发生、发展、结束的整个过程,以及这场运动得以展开的背景,比如人文主义和经院哲学等伟大的思潮运动、极端的宗教改革运动和罗马天主教等其他宗教意识形态,以及16世纪早期的帝国城市的政治和社会实况,从其中凸现出宗教改革运动的主要神学观念。”

该书繁体版出版之后,在华人教会界也得到赞誉。 张麟至牧师在这本书的书评特别赞叹第六章:“在我看来,第六章论圣经是本书最重要的,它也是宗教改革的传统——以圣经为本的基督教人文主义,这个传统可说是教父时代,特别是奥古斯丁,便建立了,而由主流改教家恢复之,再由17世纪神学家加以光大之,因此不仅建立了宗教改革的众教会,也同时缔造了近代基督教文化,其影响及于政治、经济、艺术、科技等。虽然作者未明言,显然他认定宗教改革是将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精神,与圣经结合起来,使整个西方脱离中世纪而迈向现代。换句话说,宗教改革是文化的推力,而非阻力;是基督教文明的主要因素,而非促成因素而已。脱离了宗教改革的信仰,它所孕育出来的民主政治等必将枯竭而危殆。”

这本书出版以来,中国内部不少基督徒也藉此更多了解了宗教改革对于社会和历史的意义,尤其是人文主义思潮的背后原来与宗教改革有深刻的关系,有基督徒在豆瓣上评论说:“与我,对于宗教改革运动又是一次很好的启蒙!”“澄清了一些在中文语境下很需要澄清的概念,比如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帮助我了解一系列宗教改革前后的观念,特别是宗教观念,对于基督徒而言,了解我们的传统是我们的责任,更是中国教会需要认真面对的。”“对于基督徒和非信徒都是好书。”

在其中文版中,麦格拉思在序言中写到:“16世纪的宗教改革被公认是基督教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虽然宗教改革开始于西欧,但是它对世界各地的基督徒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改教家所开始的运动是要在新约圣经的光照下重新审视基督教的思想和实践,而这运动并非一劳永逸的。宗教改革开始了一个持续的反思和反省的运动, 总结就是,‘教会必须经常自我改革'。此思想是建立在使徒保罗著名的观点之上,保罗对帖撒罗尼迦的教会说:‘凡事要察验,善美的要持守。’(帖前5:21) 因此宗教改革是寻求正确的基督教信仰。它意味着避免自满,保持警醒。我们必须始终确保我们的行为和教义是对基督教信仰的最佳诠释和应用。”

“宗教改革既不是感伤地审视发黄的老照片, 也不是对已经失去之纯真岁月的痴情回忆, 对已逝的时光和安全感的顾盼流连。它是对过去的事件、个人和思想进行冷静的省察,以便发掘现在的潜能。重要的是,现今的基督教并非个个方面都是理想的,但是我们愿意在基督教传统之下,借鉴其独特的历史来思考与现今不同的可能性。 宗教改革挑战我们, 并提供有益的资源来改善基督徒的生活和思想。宗教改革之所以重要,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人们普遍认为,宗教改革处在‘现代前期’的黎明阶段。宗教改革多次将中世纪与现代连接起来。它代表了一个分水岭——中世纪的灭亡和现代世界的兴起。很多现代世界的宗教、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被我们视为当然,其实它们都源于欧洲的宗教改革。尽管宗教改革并没有预见我们当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其中许多方面与现代的处境都密切相关。改教家与我们拥有同样的兴趣、渴望和抱负。那个时期的作品中很多内容具有惊人的现代感。从历史上看,这恰恰是我们期望的。宗教改革必须形成适用于新时代的基督教思想和实践形式, 这个新时代随着中世纪的瓦解而到来。总体来说,中世纪的属灵观与现代世界的新需要和新兴趣是脱节的, 需要被淘汰。宗教改革尝试将福音应用在逐渐以平信徒为主导的新兴世界的城市, 这种尝试是必需的,甚至是滞后的。”

“这也就意味着宗教改革所关注的问题对今天的中国社会同样有意义。宗教改革关注的是工作的属灵意义;是我们如何保持我们个体的身份,使我们不致迷失或淹没在整体的社会中;是我们如何生活,如何建立个人世界;最重要的,是如何滋养和培育我们与神之间的关系,使我们得着生命并在神的护理之中成长。研究宗教改革就是深入基督教的历史,并发现它的丰盛。我要鼓励所有预备开始这个探索和发现旅程的人。那会是一条通往灵性更新,个人成长和集体复兴之路。”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