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此声明,这篇文章并没有新意,如果读者想追寻什么新的洞见,你大可以就在这裡停住,不要再费神读下去。我只想在这篇文章提出,很多时候我们要求圣经解释自己根深蒂固的概念,而不是我们去解释圣经,这一点哮天犬博士和曾思瀚博士已经多次提过。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去形容这种现象,这就是“历史学家的谬误”:我们倾向于以现今的知识去解释以往发生的事情和古人的说话。
现代人怎样解释【旧约圣经‧约拿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相信许多人对约拿的故事已经耳熟能详,我不需要在此详细地叙述,简单地说,上帝派遣先知约拿到尼尼微城宣讲神审判的信息,但他拒绝,后来被“呑拿”呑噬。不少人以约拿作为反面教材,称他为“宣教逃兵”,并且由此而引申出:宣教师应当绝对顺从神的差遣,而不是要去选择自己心仪的工场。
但这种解释有点问题,这就是我们混淆了现代宣教师和旧约时代先知的角色。在古代近东先知的任务是传达神的信息,而宣教师则是去改变别人的信仰,引人归主。简单地说,先知信息的重点之一是在于审判,而宣教士的信息则强调拯救。古代近东的宗教是多神宗教,而不是一神论,古人并不认为地方的神可以是普世的神。约拿并不是到尼尼微城去讲述一个全面的希伯来神学观,或是要求尼尼微人改变自己的宗教。
不过,这种以宣教角度去解释旧约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福音派教会十分重视传福音这大使命,难怪人们很容易会将宣教意识带入旧约裡面。其实这问题也见于对新约的解释,现在许多福音派教会对福音的理解是拯救灵魂,而不是去改变不公义的社会现状。结果,在灵魂得救这大前提下,甚至连新约亦受到这种释经法影响,【路加福音】第四章十六至十九节就是一个例子:“耶稣来到拿撒勒,就是他长大的地方,在安息日,照他平常的规矩进了会堂,站起来要念圣经。有人把先知以赛亚的书交给他,他就打开,找到一处写著说:“主的灵在我身上,因为他用膏膏我,叫我传福音给贫穷的人,差遣我报告被掳的得释放、瞎眼的得看见,叫那受压制的得自由,报告神悦纳人的喜年。’”
曾经有人这样去解释路加福音第四章:
1.“传福音给贫穷的人,”特指向那些在属灵的事上贫穷、在神面前不富足的人(十二21)传讲神国的福音。
2.“被掳的得释放,”特指释放那些被撒但所掳掠并受牠辖制的人(徒廿六18;约一五19)。
3.“瞎眼的得看见,”特指医治那些被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的人(林后四4)。
4.“叫那受压制的得自由,”特指释放那些被罪恶所捆绑并压制的人(约八34;罗六18)。
然而,在耶稣当时的处境衪的听众真的是这样去理解福音吗?我们可以从耶稣的行动去诠释耶稣自己的说话,耶稣跟穷人、税吏、失贞妇人、妓女相处,他还医治盲人和痳疯病者,总括来说,就是那些在社会上被边缘化和受到压迫的人,所以,大有可能贫穷的人是经济意义上的穷人,被掳的人是失去人身自由的人,瞎眼的人是身体有缺陷的人,受压制的人是在社会上或政治上被压迫的人,如此看来,福音其实具有浓厚的社会性、经济性、政治性,而不单单是属灵的。
这种对福音的理解当然带来不少争议,过去有些人乾脆贬之为“社会福音”。在二十世纪八零年代香港福音派开始留心社会关怀,浸信会牧师刘少康曾经在亚洲归主协会的一场演讲中说:“传福音是教会的右手,社会关怀是教会的左手。”一方面我欣赏刘牧师对社会关怀的肯定,但另一方面,我有点怀疑到底传福音和社会关怀是不是两种不同的东西,如果按照【路加福音】第四章所说,那么福音应该包含了社会关怀,而许多时侯社会关怀会颠覆现状,挑战有权势的人。
现在让我们回到【约拿书】,为什么约拿拒绝到尼尼微传递神的信息呢?解经家有不同的诠释,我建议大家最好参考旧约专家李思敬博士的解释,在这裡我不敢班门弄斧,在夫子庙前卖文章,在微软电脑工程师面前写程式。但无论如何,【约拿书】对对现代人发出一个重要的讯息:那就是神的僕人需要忠实地宣讲上帝的审判,无论自己是否愿意。
作者余创豪 chonghoyu@gmail.com,转载于信仰百川(Faith100.org),基督时报蒙允转载,不拥有版权;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基督时报保持中立。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