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圣经提摩太后书中,使徒保罗对他属灵的儿子提摩太劝勉说:“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欲,同那清心祷告主的人追求公义、信德、仁爱、和平。”
这句经文每每默想中,总能再次让人看到,少年人学习祷告、操练祷告是多么的重要和美好,尤其是一起为公义、信德、仁爱和和平祷告并追求时,是一件多么蒙神喜悦的美事。
从小就是基督徒,去年在北方一所大学毕业刚刚、后南下到深圳工作,也经历了不少职场历练的梁姐妹是个典型的乐观的90后女孩,但她的信仰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回顾自己信仰成长时,除了过去一年在职场上很多的曲折与收获之外,她首先回忆起大学时代时的信仰经历。虽然从小受奶奶影响,算是个基督徒,但对于基督信仰并不懂,而真正的改变和成长反而是在大学时代她开始参与团契和服事时。最开始她和很多基督徒学生一样,信仰处于停滞、对信仰也并不热心。但她和周围几位小伙伴无意之间发起的晚祷团契不仅祝福了她的学业、她的信仰,也祝福了她周围许多可以被称为是“小伙伴”的大学里面的弟兄姐妹们。晚祷团契并不仅仅帮助他们属灵生命的成长,也给予他们一同服事和参与慈善的力量,成员们一同组织公益慈善的平台和活动来具体实践耶稣所说的“作光作盐”的使命,这让她看到如此一个晚祷团契对于大学生的信仰生活、以及实践都可以发挥有益而具体的帮助。
说起晚祷团契成立的初衷,梁姊妹很坦率地说,仅仅只是希望“晚自习的时间段不要浪费”这个理由。当时,3、4个基督徒学生们简单地围成一圈分享祷告,这就是晚祷最初开始的形态,此后人数渐渐增加,大家都乐于参加晚祷。于是,晚间祷告开始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种常态。晚祷的复兴,带起了这些基督徒学生们想要作光作盐、更加荣神益人的念头,于是,他们就开始发起一个“心灵驿站”的小社团,它将每年毕业学生带不走的衣服一批批送到云南贫困孩童的手中,为社会付出一点微小的贡献。
从一个晚祷团契的复兴,到一个公益慈善社团的兴起,就连创始人们也没有想到两年后会具有如此影响力,带动了身边一些教会也开始争相效法,投入到公益慈善之中帮助许多有需要的人群。作为创始人之一的梁凯丽姊妹分享说:“起初的想法很渺小,只是想要多做有意义的事情。能一路走到今天,全靠神奇妙的带领。”
晚祷团契,让晚间祷告成为大学生基督徒日常生活的一种常态
出生在普通家庭的梁姊妹,虽然有着一位信主的奶奶,但这份信仰并未影响到她。上大学之前,梁姊妹对教会的感觉是陌生的。大学进入团契后,梁姊妹开始学习圣经,与神建立关系。
大三时,梁姊妹了解到学校里基督徒并不多,即便有也基本不去参加聚会,灵命较为软弱。此后不久,梁姊妹认识了本校哲学系的一位学生,他带着梁姊妹一起去参加学校的晚自习——在这之前,晚自习的时间梁姊妹基本都浪费在“无所事事”上,甚至觉得有时间去晚自习倒不如在教会服事更有意思。
一段时间后,跟着哲学系学生开始晚自习的梁姊妹在学习上变得更加规律。自己得着了益处,梁姊妹便找了其他弟兄姐妹来商议,提出“带着学校其他基督徒一同晚自习”的建议。梁姊妹说:团契生活不应只在教会,学校也需要有,基督徒们应当互帮互长。
于是,梁姊妹先和另外两个弟兄一起恢复正常晚自习。一周后,考虑到团契生活里不能没有祷告这个项目,她们又自发地开始起了晚祷的生活。
刚开始晚祷时,团契里只有3-4个人,几个人围坐在一起,祷告题目很快就分享完了一圈,然后祷告个几分钟就结束了。随着日益累积地祷告,越祷告越有恩典,晚祷生活慢慢成为了她们日常里的一种习惯。
就这样一小段时间后,开始晚祷、体会到甘甜的这几个人萌生了新的想法:基督徒应该要作光作盐,在学校可以起到正面影响力的作用。但是,怎样才能去影响别人呢?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于是,梁姊妹几人一边开始冥思苦想好的办法,一边在晚祷上坚持为学校的复兴祷告。
偶然的情况下,梁姊妹发现原来学校有个微信公众平台,而且还做得很不错,顿时萌生了“团契也可以做一个”的念头。随后,他们开始做起晚祷团契的微信公众平台,效果出乎意料地好。再加上一直以来晚祷上都在为学校不断地祷告,没过多久,神的工作大大展开:从前只是零星几个人祷告,到后来每天普通的祷告时间都至少有十几人参加——晚祷已经成为了这些基督徒学生很习惯的一种聚会和团契生活的方式,就好像学生需要每天上课一样自然。
这些本来灵命停滞或软弱的基督徒学生的团契生活恢复后,大家在学习方面也开始变得不一样:以前晚自习都是可去可不去,现在虽然都不在同一班级,但到时间了都会互相叫着去晚自习,把荒废的时间都补了回来。
这样的改变,也成为一个真实的好见证。
通过做公益慈善作光作盐,
2015年,梁姊妹想要更进一步使微信公众平台变得有自己的特色,于是想到了做公益慈善。
在这之前,她观察和思考了很久,发现学生毕业时很多衣服都带不走,有些八九成新的扔掉实在可惜,再加上学校快递给学生的收费都非常便宜,梁姊妹就想通过这方面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经过多方打听,她得知有个公益机构快要做不下去,便想着不如与他们合作来做慈善,这样他们的资金也可以利用起来。于是,梁姊妹和其他几位弟兄姐妹开始各自分工:有祷告的托住;有去联系这个公益机构的;还有其他人去寻找可以接受捐赠衣服给贫困儿童的中间平台。
梁姊妹询问了很多牧者、同工,还有曾参加过短宣的一些基督徒,得知云南那边条件较差,又通过一个姐妹辗转知道在云南福贡县有一个事工非常符合她们的条件。
于是,梁姊妹立刻联系,并有教会的同工亲自去到那边看了,确实是很需要他人的帮助。梁姊妹开始着手从学生那里收集衣服。短短两天时间,得到教会和学校两方支持的梁姊妹等人一共收集了一吨的衣服,分别整理打包好以后邮寄到了云南。
这件事给晚祷团契带来很好的社会名声,连学校也感到衣物募捐是个很好的慈善方式,于是也效仿他们做衣物募捐。学校收集了为数不少的衣服后,却出现了现实困难——没有地方可寄。梁姊妹这里虽然有地方可寄,但衣服都被学校收走,也是倍感压力。梁姊妹和几位姐妹祷告后带着信心去找校方,说服他们把衣服交给团契来处理。最终经过很多沟通,团契和学校合作开始作这样的捐赠。
第一次捐赠成功后不久,在校的基督徒们就发起和成立了一个叫做“心灵驿站”的社团,希望能用福音和爱的力量去见证、影响非基督徒、影响社会。
梁姊妹见证,现在她所在的教会牧者也提倡其他信徒和学校来效仿他们,要影响其它的团契和更多基督徒,真正做到“作光作盐”,“荣神益人”。
以下是晚祷团契创始人之一的梁姊妹个人分享:
基督时报:是否想过团契会在今天会产生这样的影响力呢?
梁姊妹:当时只是觉得上个自习,不要浪费时间,根本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基督时报:回顾这一路的复兴历程,你有什么感想吗?
梁姊妹:回想起来,感觉神的带领很奇妙。当时刚开始时,只是想到要上自习,没想到还可以祷告。那时我们里面只有4、5个人,而且还有2、3个人是不常来的。我们就建议去祷告吧,因为我们真的需要祷告。好像仅仅就是因为“需要”,所以就开始了。
神感动我们去做事工时,我们没有惧怕,没有觉得在学校做很难,没有说这些活动不太好做、很有限等等,而是真的把它们放在祷告里,跟着祷告去做。所以能走到现在第一是跟着神的带领,第二是要带着信心敢做。
基督时报:现在你毕业后,晚祷团契还在继续吗?
梁姊妹:在。都是一批基督徒学生毕业了,下一批会继承。
以下是晚祷团契创始人之一的周弟兄个人分享见证:
基督时报:能简单分享一下晚祷团契创立的过程吗?
周弟兄:2013年的时候在我的团契里认识了梁姐妹,当时因为有这方面(祷告)的需要,想要建立晚祷,所以就一起开始祷告了。我们通过原先的团契就认识了不少主内的弟兄姐妹,晚祷时就把他们叫出来一起祷告。坚持到现在,晚祷的意义不仅仅只是在教会里有需要时才做,平时弟兄姊妹之间也是互相帮助,互相代祷。
基督时报:怎么给同学们介绍晚祷的呢?
周弟兄:之前弟兄姐妹们在学校也发现不少周围和我们情况类似的基督徒,没有教会、处于散养状态,信仰很难维持,灵命比较软弱。我们找到他们后,就邀请他们一起加入进来祷告了。
基督时报:怎么看待这个团契的影响力呢?
周弟兄:其实近几年整个中国(的福音)都很复兴,在之前全家信主的人很少,现在很多这样的。整个大环境比之前也是好了很多,我们也希望所在的教会能够感觉到有一种异象——祷告的祭坛若还不建立,就有祸了,不仅仅是在教会里面,在许多有基督徒的地方都需要有祷告的祭坛。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