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2日

【观点】牧者反思:谈及清明,你的“清明”在哪里?

作者: 康晓蓉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7年04月05日 11:12 |
播放

编者按:
每每清明节,基督徒到底要不要过清明、基督徒要不要祭祖、基督徒过清明节要注意什么......等等类似的话题都会刷爆基督徒的朋友圈。刚过去的清明节,基督时报发布了“关于基督徒祭祖问题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新教教徒在祭祖问题上持更为保守的态度,大家更多认同的是我们要孝顺、和怀念、纪念我们的父母,但我们不能祭拜。的确,这是基督徒必须持守的:我们不祭拜偶像、我们也不能去交鬼。

但与此同时,在对此问题上的留言上,一些基督徒表现出“非此即彼”的态度值得关注和反思,特别是语言上呈现一种比较过激的态度,仿佛只要一谈祭祖就斥之以“从撒旦来的”之类的言论,一谈墓前下拜就成了跪拜偶像,一谈在坟头哭泣就是交鬼邪风......对此,一位西南的牧者从信仰和文化的角度出发,谈到对此现象的反思。

她说:“在圣经的希伯来文化里,某一个人过世之后,不要说至亲的人,就是邻舍朋友,表达安慰关爱的方式就是大大为之哀哭,将自己的眼泪收集在瓶子里再送给对方,中国缅怀逝去的亲人时怎么就变成这么“怪怪的”呢”

清明一词,既可为名词,也作形容词。名词意为清明节。形容词之意至少有三个以上:1. 清澈明朗。宋代欧阳修 《秋声赋》:“其容清明,天高日晶。”2. 有法度,有条理。毛传:“不崇朝而天下清明。” 3. 神志清晰;清察明审。《礼记·玉藻》:“色容厉肃,视容清明。”诗人郭沫若的一句诗:“我们的理智是清明的,不会跟着狂人们一道发狂。”还有形容声音清脆明亮等意。

清明节,先清扫自己这座“坟墓”

以此看来,每逢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一些基督徒的自以为义的甚嚣尘上之辞,比如:不可这,不可那……否则就出于魔鬼,叫人跌倒之类。或者小心翼翼分辨“记祖”和“祭祖”的不同,好像沾了“祭祖”就在交鬼一样,免得被人论断,甚至被弟兄姊妹踏上一只脚——看,保罗说:“外邦人所献的祭是祭鬼,不是祭 神,我不愿意你们与鬼相交。”(哥林多前书11:20)同在祖先或离世不久的亲人坟前,人所行的是“记念”还是“祭祀”,怎能凭外貌判断呢,判断人的不是在乎上帝吗?基督徒怎能自居上帝之位呢?并非上帝,又凭什么轻易断定呢?若是对这些有点“清明”,或许更能造就人,也叫上帝得荣耀。

圣经上从来没有这么一句:中国基督徒听好了,你们不可过清明节,不可……若是有,也就息了纷争。为何对此多有纷嚷?无乃对圣经经文在成书时期的当时文化中的启示有不同的释义,加上在现代文化语境中圣灵又将经文光照给当今的读者,而有不同的诠释。是的,圣经启示了耶稣基督的真理,但没有一个人是真理在握,除了耶稣基督本身充充满满有恩典,有真理。各人所持的不过是对这一真理的不同诠释。既是不同诠释,为何不能谦卑地说:“这只是我个人的领受而已。”自己本着所领受的遵行主道,当是主所喜悦的。对于领受不同,或是一时不能行出来的肢体,为何不可像保罗一样说:“然而我们到了什么地步,就当照着什么地步行。”既体贴,又勉励。

且时代不同,诠释也会有所不同。加尔文对真理的诠释即便是在那个时代比较贴近圣经启示的诠释,但时移景迁,那时的诠释放在当下就不见得是最好的。上帝难道不是活着的上帝吗?不是在不同历史语境中对人心说话的上帝吗?若是把彼时的诠释奉为此时至高的不可变易的真理,宗派、传统、规条等不就是这么形成的吗?法利赛人的本质不就是如此吗?经上怎么责备法利赛人的呢?不是称“他们的喉咙为敞开的坟墓”吗?清明节我们先扫扫自己的这座“坟墓”,或许更有意义,就像领圣餐时“人应当自己省察,然后吃这饼,喝这杯”。

为何看着传统节日中的“梁木”,而看不见自己眼中的“刺”

一边清扫自己这座“敞开的坟墓”,一边反思我们的言语、态度为何不能“用盐调和”?为何不能在节日和生活中运用基督徒行事为人的“自由原则”?为何总爱论断他人的软弱而显出自己的刚强?查考新约中“软弱”一词的意思很多,依赖于语境而有不同的诠释。简要有如下的语境意义:1、疾病,有病的,虚弱的(太8:17,林前11:30,林前12:22) 2、肉体软弱(太26:41,可14:38) 3、贫苦(徒20:35,帖前5:14)4、形容信心小(罗4:19) 5、在罪中(罗 5:6,罗8:3,林前15:43,来7:28) 6、人类属灵理解能力的局限(罗6:19,罗8:26) 7、良心软弱(罗马书14:1-2,罗15:1,林前8:7-12,林前9:22)8、形容没有能力(林前1:27,来7:18,来11:34)……“向软弱的人,我就作软弱的人,为要得软弱的人。向什么样的人,我就作什么样的人。无论如何总要救些人。”(哥林多后书9:22)十字架上的耶稣基督是何等的苦弱呢?我们这些蒙恩的罪人算什么,竟如此各执己见,唯恐显不出自己的高明、正义,真理在我手?如果这些“显明”不能荣耀上帝,叫众人得益处,姑且“忍耐”一点吧,免得有的弟兄姊妹诚惶诚恐地拘泥规条、教条。

为什么不忍耐着清察明审呢?怎么就从“不可跪拜那些像”就推论出不可跪拜死人活人,再进一步推到基督徒若跪拜、烧纸、恸哭就在交鬼?这种思维方式不但带着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迷思,也易产生很多排斥中间层次的极端想法。而且似乎也不明白圣经一再强调“你要保守你的心”,“天国就在你们心里”究竟意味着什么。由此像哥林多教会的信徒分不清拜偶像的行为和吃祭偶像之物之间的区别,而混淆、困惑、争闹。“万物都本于上帝”……“食物也不能叫上帝看重我们”(哥林多前书8:6-8)清明节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传统的形成也是不断添加中,从一年的一个美好春天的节期到逐渐融合寒食节、上巳节、植树节等习俗,内容和意义也在丰富和变化中。难道其中就一点也没有上帝的普遍恩典?就没有我们应当感恩赞美的地方?古人尚晓清明踏青,换个精神,慎思追远,为什么自豪于开启了属灵眼睛的基督徒就看着传统节日中的“梁木”,却看不见自己眼中的“刺”?

不需要“优越感”这种弱势的回应

这根“刺”多么大,且扎得多深呢?以致于一旦成为基督徒就要形成和未信者在过节上的决裂之势,难怪百年前就有人大呼“多一个基督徒,就少一个中国人”,可惜上帝造我们就为中国人。不仅对未信者以我们的教义、规条、传统相对抗而行,对自认为的主内的“异见者”,动辄就居高临下地炮轰之,好为人师地谆谆教导各样“不可”。其优越感简直“从亚伦的胡须又流到衣襟”,这种优越感从何而来呢?从圣经吗,圣经没有明文。从真理吗,除了主耶稣谁也不是真理。从神学吗,任何神学作为理论都哟修正的可能。宣称不可修改的神学正是异端的重要特点。从宗派吗,没有一个宗派是基督教会的完全代言人。从传统吗,不是传统叫我们得以自由,乃是真理的圣灵叫我们得以自由。

优越感多显示为蔑视或自负的性质或状态。奥地利心理学家A·阿德勒认为优越感就是想尽办法追求权力,企图凌驾于他人之上的愿望。具有优越感的人,容易以不适当的方式(如高傲、固执、自我欣赏等)表现出这种心理状态。归于上帝名下的人实在得谦卑靠主以不断“祛魅”啊。否则优越感使人沦陷在群体无意识,便伴随着灾难性的后果。何况优越感不仅为强势的表现,也是弱势的回应。1756年,正在持续衰落中的土耳其帝国被法国大使告知:法奥同盟正式宣告成立。一个极其傲慢的答复:帝国政府“对一头猪和另一头猪的联合”不感兴趣。中国人谙熟其味:1840年后,面对西方的军事优势,清朝开始的反应是:洋人不过是“船坚炮利”、奇技淫巧而已。百年后我们仍断定西方文明已经烂到根底,腐朽的帝国主义不过是“垂而不死”,“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西方人们,需要我们的援助和拯救。

说起诸般此类的历史,难免贻笑大方。作为中国基督徒,难道不当警醒这些潜伏在我们骨子里的贻笑大方吗?试图以上帝儿女的身份全然抹杀实际语境里中国人的身份,以一种宗教传统去对抗更悠长、更强大的节日传统,我们还有没有一点别的事可做,能不能以基督的新视野,新异象去看待传统呢,并在传统上有所新作为呢?而不是每逢过节时就打一阵口水仗,然后第二年再来。让未信者看西洋镜式地莫名其妙,并越发反感:基督徒不仅信得数祖忘典,还特别有病。

4月10日前到10日后的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让我们心意更新而变化,抖擞抖擞精神,灵里清明,学会觉察自己的主观性,避免因自身的主观性而让自己看不到事物的另一面,也让那些动辄称对方出自撒旦的语言暴力冬天一样抖落吧!


2017年4月5日 清明节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