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毕业的姊妹,找我聊天说:“我以前就是因为家里外公外婆我妈我爸信主,从小耳濡目染加上我妈带领着信的,后来慢慢自己大了,发现我妈所谓的见证我自己身上也有发生过,但我现在觉得那就是个巧合,很多人就硬往恩典上靠,我现在越来越反对这样的信徒,总说信心有多大恩典就有多大,现在我依旧相信有上帝,但是听别人说的,我已经远远不能信服,我现在就想亲身经历感受一次,但是我又怕有某些特别不好的事情发生给我一次深刻的教训,所以询问你,因为以前在团契听几位弟兄讲过,经常能感觉到神的恩典。另外,你信上帝是为了进天堂得永生吗?如果是这样,和那些追求长生不老的人有什么区别呢?”
这个问题我想我们年轻人大都是深有体会的。于是在聚会的时候问大家,有谁自己切身感受过若不是上帝帮助就完蛋了的经历,很少部分举手说自己有过,绝大数说有的仍然说的是见证了亲人的经历而非自己。
所以就不奇怪为什么年轻一代基督徒对圣经的背诵没有那么的积极,对于禁食祷告没有那么积极,对于礼拜之外的聚会没有那么积极,因为没有了功利主义,就需要寻求新的动力。
就好像我们的国歌,年轻人唱起来总是懒懒散散,拖拖拉拉的,没什么力量。如果是军人,或者抗战老兵唱出来的又是另外一种精神,那么以此就说我们不爱国吗?老一辈的人很有意思,总是认为年轻人没有经历过岁月的磨练,吃不了苦,难成大器。但也不是所有的老年人都是这么认为的,很多有见识的老一辈恰恰相反,他们认为时代变了,老一套行不通了,这是年轻人的天下了。
现在想想也不难理解,那些从战争年代艰苦岁月走过来的人,到了今天,如果观念没有更新是很难自处的。他们很多源于那个时代的经验,今天的年轻人根本就无所谓,有修养的人可能会满怀尊敬,修养差一些的可能就不屑一顾了。而那些老人家为什么一再的强调那些艰难困苦的岁月呢?我想那些可能是他们的唯一骄傲了,是唯一超越年轻人的人生财富,是年轻人不懂而他们自豪的事儿了。
所以再回到教会中,这种现象就更加明显了。老一辈的基督徒常常指责我们年轻人不懂谦卑,不相信神的大能,祷告不用功,不敬虔,穿着不得体等等。不像他们凡事祷告,凡事感恩。如果你是一间老人居多传统教会的,你一定不能穿的过于时尚;你如果感冒发烧跑去了医院,一定被指责没有信心;如果教会很多查经班,祷告会之类的小聚会你都不参加,一定被说是不追求,贪爱世界。
所以老年人是很喜欢做见证的,小一点的教会都有见证环节,年轻人的聚会很少有见证。他们的见证都是哪些呢?不可能天天有重症患者得医治嘛,所以见证无非是今天头疼,祷告过后不疼了;今天衣服忘记收,天好像要下雨,祷告过后没下;家庭家里丢了一只鸡,祷告后找到了;今天孙子不听话,祷告后听话了;今天儿子考试,祷告后考的特别好;靠着耶稣基督,赚了大钱等等。所以他们觉得自己这样才像基督徒,才是基督徒应该有的生活,年轻人简直太糟糕了。可是我们完全是另一种处事风格,发烧感冒,疼痛腹泻要对症下药,严重的立即就医;天气预报有雨,出门前就把衣服收回屋内;家里的鸡丢了就找,找不到就吸取教训不要再丢了;小孩不听话就想想有什么更好的教育方式;考试成绩是平时学习的写照,真实的成绩才能帮助老师家长掌握孩子的学习状况;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觉得这些都是人自己可以努力解决的事儿,上帝何其伟大,这点小事我们就自己处理了。
并不是要辩论谁对谁错,时代在进步,很多事情发生了改变,我们的观念也需要与时俱进。今天医学如此发达,以至于大部分的疾病医生都可以解决了,医学难道不是上帝的普遍启示,不也是恩典吗?
对于神迹奇事,圣经的教导其实更为我们年轻人接受。整个的旧约历史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神迹不足以建立信仰,如果神迹管用,耶稣就白白牺牲了。耶稣大多数的情况下,医治好一个病人都是告诉他们,不要把我为你做的事说出去,平平安安的回家去吧。显然耶稣并不希望百姓的信仰建立在医病赶鬼的神迹奇事上,也不希望他们跟随耶稣就是为了吃饼得饱,这样看来,今天热衷于神迹奇事,做成功见证的人,恰是耶稣极力逃离的人了。
年轻的基督徒不怎么喜欢参加过多的聚会,说明我们不追求吗啊?这已经不是上个世纪,不是那个只有很少的人能看懂一点圣经,其他基督徒大都没什么文化,他们需要这些聚会去帮助自己更好的明白神的话语。现在资讯如此发达,网络上什么样的名牧的讲道都有,甚至有各种神学院的经典课程。很多时候虽然我们没有去参加教会的查经班,但这不表示我们就一点不追求,我们可能私底下获得了比查经班更丰富的信息。
在艰难的岁月里,老一辈的基督徒形成了他们的信仰模式,他们无依无靠的时候学会了单单的仰望神,凡事感恩,不管大事小事总交托给上帝。以至于到了现在这么发达和平的时代,那一种的信仰方式似乎很难然年轻人接受。同样的,我们年轻人的信仰表达也和长辈们不太一样,我们并不习惯于凡事祷告交托,我们总想先自己努力尝试着解决,尽人的本分,往往无能为力的时候才跪到上帝的面前,对于流行在教会所谓的神迹奇事我们表现出怀疑与谨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