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社会公益事业已吹响“集结号”,教会为此做好准备了吗?

作者: 严以勒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8年03月29日 08:02 |
播放

今年以来正当很多教会在揪着心关注于“新宗教事务管理条例”,并考虑着如何应对可能会到来的逼迫的时候,另一个文件已经悄然出台了,可是似乎很少有人去关注它。这个对教会有利好一面的文件就是民政部于2018年1月8日公布的《民政部关于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意见》(民发〔2017〕191号,以下简称《意见》)。

据报道,《意见》针对社区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不健全、培育机制不完善、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提出了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目标、服务范围、服务内容等,尤其是在对社会组织的扶持上,提出了具体而详细的要求,要为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的功能开路。

很显然,这个《意见》的出台也是当下政府转变职能的一个重要体现,由过去那种包揽一切的全能型转向高效又精简的服务型,因政府角色和职能的转化而留下的空白,需要由许许多多的社会组织去填补并发挥作用。所以,政府也充分意识到要大力推动各类公益类社会组织的培育。

因此,《意见》指出中国当前在家庭服务、健康服务、养老服务、育幼服务等领域,存在着对社区内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空巢老人、农村留守人员、困境儿童、残疾人等困难群体提供生活照料、文体娱乐、医疗保健等社会服务的迫切需要。为此,《意见》特别提出一个近期展望:到2020年,实现城市每个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10个社区社会组织,农村每个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5个社区社会组织;再过5到10年,社区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更加健全,成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有力支撑。

在这种时代大背景下,教会不能单单关注于如何应对逼迫的问题,我们当承认逼迫是有的,但很多时候又是被夸大了的。因此,教会也要考虑的一个大课题是,如何把握时机,顺势而动,并大有作为呢?这势必也涉及到教会自身的转型问题。

回顾教会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基督教不仅是“说”的宗教,更是“做”的宗教,不仅在于强调“传道”,更在于重视“爱邻舍”的关怀活动。主耶稣就是这样既“说”又“做”的。其实自从教会诞生起,这两千年来就一直伴随着各种社会关怀事工,并由此衍生出各类公益慈善组织,不仅是在践行耶稣“爱邻舍”的教导,也为见证基督做了很好的社会预工,还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前进,显示出基督教的强大力量。

在中国,由于种种原因教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社会关怀并不热心,甚至压根就没有这样的概念。那时的教会还以处于“地下”状态自居,加上诸如圣俗二元论等观念的捆绑,对社会关怀并没有清晰的认知。但是以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为标志,很多教会好像也被“震醒”了一般,从中看到了社会关怀的重要性。尽管在赈灾活动中也暴露出一些不成熟的做法,但至少让很多教会意识到社会关怀这一概念,建立起负担和使命,并思考如何根据自身的状况有针对性地展开社区事工。

其实早在四十多年前的洛桑会议就吹响了福音派教会进行社会关怀的“集结号”,1974年在洛桑会议上被通过的《洛桑信约》对基督徒的社会责任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其中有这样一段阐述:“我们在此表示忏悔,因我们忽略了社会关怀,有时认为布道与社会关怀是互相排斥的。尽管与人和好并不等同于与上帝和好,社会关怀也不等同于布道,政治解放也不等同于救恩,我们还是确信:福音布道和社会政治关怀都是我们基督徒的责任。因为这两方面是我们在神论和人论的教义上,以及我们对邻舍的爱和对基督的顺服的必要体现。”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教会落后了几十年。

可喜的是,在教会开始意识到社会关怀概念的同时,外部环境也在不断改善中。尤其是近些年来,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型,对社会公益组织的需求也愈来愈显著,政府部门也不断出台有关法规文件,也在鼓励宗教界参与慈善公益,不仅降低门槛,还多多给予扶持。上述出台的《民政部关于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意见》就是一个很有力的证据。

既然国家都在政策上予以不断开路,我们当然可以视为背后有“上帝的手”在推动,基督徒也能在这里找到广阔的天地,这些领域教会和基督徒都可以参与进去。过去我们常说教会处于“地下”状态,虽然有外部环境限制的缘故,但不可否认也有自我封闭的因素。因此,对于中国的家庭教会来说,关注社会关怀也有另一个特别意义,那就是开展公益慈善活动可以成为处于“地下”状态的家庭教会接触社会进入社会的一个很好的方式。

近日有基督教媒体采访了从事公益慈善事业的基督徒专业人士,也谈到了这个课题:“教会如何参与到大力发展社会社区组织的形势中?”

从事医疗救助服务工作的冯弟兄在采访中满怀信心地指出:“随着社会的进步,政策的推动执行,从广义上来看,已经不存在基督徒参与甚至创办社会组织的瓶颈了。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参与到相应的社会服务当中去。从我从事的志愿服务领域来说,就是一个门槛很低,限制很少的方式,无论是在校的学生,还是成年人,都可以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去。”

现在来看,教会也许过于看重对上帝的属灵敬拜,为此很多时候忙于购堂,忙于建造漂亮的会堂,忙于各种教务事工的规划和运作,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爱邻舍的诫命。其实敬拜上帝的聚会和爱邻舍的行动并不是互相矛盾的,两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因此,我们要说的是,中国的教会不能光顾着应对可能有的逼迫,仅仅为自己的生存而战,否则会容易被边缘化。教会更要有广阔的视野,看到时代的需要,跟上时代的脉络,把握时机,顺势而动。可以这么说,我们遇到了一个最适合践行耶稣教导的时代,并且可以为拓展上帝的国度大有所为。正如受访的冯弟兄所言:“基督教会一直在致力于社会服务,推动社会的进步,这是圣经给基督徒的教导,也是上帝亲自在做的事情——用爱和恩典来让世界更美好。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