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5日

观点丨中国基督教当下的挑战与反思

作者: 伊天原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8年09月06日 08:58 |
播放

现在中国基督教进入一个政教关系的新阶段,尤其是家庭教会,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阶段。

从2005年《宗教事务条例》开始实施,尤其是从2008年开始,中国官方对家庭教会形成一个新的认识和判断,开始默认其相对合法的存在,并给与其一定的活动空间,随后将近十年时间,大陆家庭教会进入一个有相对活动空间和活动自由的阶段。

然而从2014年开始,大陆的政教关系开始进入紧张状态,先是官方对以温州三自教会为代表的浙江三自教会进行整肃,也就是所谓的“拆十字架”事件,然后是从2017年开始的对全国家庭教会开始的要求全面登记和进行敏感性甄别,从而引发以成都秋雨圣约教会与官方的对抗,成为继北京守望“户外敬拜”事件之后又一个举世瞩目的一个代表性政教冲突事件。

为何在持续了将近十年的相对宽松的阶段之后,大陆基督教与官方的政教关系突然开始变得紧张起来?

关键原因是在近十年的相对宽松阶段,中国基督教的整体表现并不令人满意,对于社会的影响力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中国基督教在这十年并没有充分利用相对宽松的有利处境更多的参与到社会服务、社会关怀和公益慈善方面以展现其自身健康有益的公共形象,而是陷入到以传道人牧者利益为中心的自身势力的扩张上,沉溺于由牧师和传道人主导的内部控制力的构建,强化牧者权威。

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强调牧者权威,通过教会章程来明确牧者的权力,仍然是家长制传统的延续;

2、不断强化牧者对信徒的控制,由此非常强调圣俗二分,强调分别为圣,不是努力帮助基督徒进入社会,在社会中不断成长,而是要基督徒脱离社会,完全被局限在教会里,这样更便于对信徒的控制,尤其是通过婚姻对信徒的控制。很多教会本教会年轻未婚会友的婚姻要接受牧者的安排、监督和许可,典型的例子是2015年五月武汉某教会团契“世纪婚礼”,引起很多批评;

3、越来越强调十一奉献,对信徒尤其是年轻信徒造成很大的经济压力,这在一些改革宗教会表现的特别突出;

4、无论是三自还是家庭教会,把所有的资源财力几乎都用在建立教堂上,把教会变成了教堂。温州三江教堂耗资3000万,守望教会筹款2700万购买写字楼建立中心堂会,就是典型例子。这使得中国教会陷入到盲目的建堂攀比之中,浪费了大量资源;

5、为了争夺正统性和权威性,各宗派之间为了教义正确性爆发无休无止的冲突,形成巨大的内耗,这一点在今日一些极端改革宗教会表现的最为典型,几乎已经是唯我独尊,其他宗派都是异端;

6、很多有影响力的牧者都在跑马圈地,热衷于建立神学班、培训班,争夺信众,植堂建堂,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而并不是致力于传福音;

7、为了政教关系的政治正确而纠缠不休,家庭教会自认为只有自己是正确的,觉得自己代表真信仰就可以一美遮百丑,结果家庭教会深陷在政治漩涡中而无法自拔;

由于这十年教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以牧者传道人建立自身权威和影响力为中心的阶段,名义上是一味强调传福音,结果变成了拉人入教,扩大自身势力。教会的主要人力物力财力都是耗费在这种体制化的权威构建上,没有太多精力、资源关注和参与社会服务、公益慈善,因为对于教会来讲,认为纯粹做公益慈善而不传福音是社会福音派的做法,是违背信仰立场的,同时也是亏本的事工。

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之中,正经历着巨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的考验和折磨,由此衍生出大量社会问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亲子教育、夫妻关系、老年化社会、残疾人照顾、打工群体的城市化等等,这迫切需要民间力量的参与和行动,官方对此是希望民间力量介入但又很警惕。而目前中国基督教对此既没有兴趣参与,也没有能力参与。即便是参与,也是为了传教,这又会引起官方的警惕和社会公众的反感。

其结果是,由于教会未能影响社会,帮助他人,使得教会在建立自身的公共形象和公共参与方面,无所建树,甚至引起很多人的反感,觉得基督教只顾发展自己的势力,却没有对社会做出什么贡献。

尤其是这几年中国基督教深受美国宗教右派之影响,而宗教右派反对人人平等,反对男女平等,反对夫妻平等,反对宽容和相互尊重、一味攻击和抹黑他们所认为的左派,使得原本对基督教有好感的很多知识分子大失所望。其所倡导的基本价值观和中国世俗社会的普遍接受的价值观之间形成巨大对立和冲突,大大削弱了甚至恶化了基督教已经在中国建立起来的良好形象。

作为一神教体系的基督教,其自身逻辑和中国传统的以强调世俗理性、世俗文化、世俗人生为目的的文明传统,两者间的张力是不容忽视的。因为中国人比较强调宗教的现实作用和效果,而不是过于追求宗教的神圣超越性,对各种宗教往往一视同仁,有用就信,并没有认为哪个宗教代表绝对正确,因此很难接受一种排他性的宗教,而中国基督教在如何解决这两者间的张力紧张关系方面,所做努力目前来看远远不够,一味强调要反对各种其他宗教和民间迷信巫术,以至于有教会连滴水观音都不准信徒摆在家中,显得既肤浅又强势。

因此,从官方到民间社会,对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疑虑重重,官方疑虑基督教成为挑战官方政府权威的政治性力量,民间疑虑基督教在削弱中国自身的文化传统,因此,目前官方对于基督教从三自教会到家庭教会的全面限制,是前一个阶段宽松政策的反弹。

那么,基督教该如何作为以重建自身的公众形象?这已经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核心问题。

可以设想的解决方案是:

1、进入社会,尽力在社会关怀公益慈善方面有所突破,在现有体制框架下,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的努力,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官方的尊重,关键是不要以传教为目的,就是为了单纯的帮助他人,关怀社会。这实际上意味着信仰理念的更新;

2、回到以平信徒为中心的教会建造上,帮助平信徒能够更好的提升自己的各种能力和素质,从而在社会中立足,有更好的个人见证和社会影响力,而不是为了树立牧者的权威,不是为了建造更大更豪华的教堂、聚会场所,追求更大的宗教权势。牧者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和野心的冲动,把自己看作是平信徒的帮助者、建议者而不是主宰和权威;

3、走出宗教封闭的城堡,理解和尊重中国自身的文明形态和文化传统,不要排他和否定,要有普遍启示和普遍恩典的眼光,有一个基督徒胸怀和气度来面对自身所在国家的文明传统;

4、在政治上保持独立和中立,不要卷入政治的漩涡之中,不要谋求政治权力来扩张宗教势力。基督信仰是以改变人心,影响社会而发挥作用的,君士坦丁的政教合一模式并不是基督的教导和要求。

在目前情势下,中国基督教尤其是家庭教会该如何面对基督教在中国的现实合理存在这个挑战,对基督教在中国的成长而言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这需要官方、民间社会和中国基督教在互相努力认识和理解对方的情况下有足够的智慧来化解,使得中国教会的成长能跨过这一巨大考验。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