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出门在火车里坐着,一面码字的同时,一面戴着耳机听音乐,当时我还在想最美的生活莫过于如此。一会来了两个学生面相的女孩,身着整洁阳光,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一个坐在了我旁边,一个坐在了我对面,或许所谓旅行就是感受每一个瞬间的美好吧!
不一会透过耳机的音乐声听见了两个女生的对话(我真的不是故意的),他们一会儿聊到学校的生活,一会聊到父母的工作,一会聊到去过哪些城市旅游,一会聊到看不上班级的某某人......将近两个小时的车程,他们的对话一直没有停止,而在每一个话题中都是以大篇幅的脏话作为连接语,用嘲讽和高傲的态度谈论着每一个话题。
我调大音乐的响声,希望听不见他们的对话。看着他们的衣着与清纯的面庞,听着她们口中大篇幅的脏话,总觉得那么不和谐。如果用圣经中的话来讲或许就是:“妇女美貌而无见识,就如金环带在猪鼻上”,美好的事物存在于不该存在的地方,总是会让人感觉惋惜。
因为在做大学生与青少年工作,所以常常会接触到这些年轻人,这几年中觉得大学中的女孩子变化特变快,原本温文尔雅的形象,在今天变得越来越彪悍泼辣;现在的青少年也变得什么都敢说。我想与其说这是一种无畏,不如说这是一种更为严重的放纵。
越来越急功近利的时代,使人心越来越来越浮躁,喧嚣的世界让人中越来越不安,促使更多的人用言语发表着自己的愤怒和不满,彼此感染,而又相互伤害。
时代在不断的改变,撒旦也从未停止攻击人,而无论历史怎样改变,神儿女说话的原则却从来没有改变。
圣经里面说“你们的言语要常常带着和气,好像用盐调和,就可知道该怎样回答各人”。
在今天的这个时代中,能心平气和的与别人说话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在个人的心中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耿耿于怀,不愿放下分毫。
特别当自己被别人刺伤,被别人侵害的时候,又怎么能心中带着和气呢?
所以我们作为基督徒,要学习常常的与基督有一个密切交往的生活。常常与上帝亲近,与耶稣同行,当我们与神有美好的关系以后,即使忽然发生惊慌也好、危险也好,我们也不至于害怕,因为我们知道神与我们同在。从另外一个角度讲的话,一个人如果能常常与基督联合,那么他生命的性情、生命中的追求自然会越来越趋向与基督,生命中自然就会由内而外的发出属天的温柔、良善、忍耐等等美好的性情。
为什么一个容易失去平和的心呢?为什么人容易在环境中容易被触碰得到呢?或许因为人心中缺乏一种安全。
当看那些人在争吵中的行为时,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他们愤怒也好、打斗也好,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一旦自己利益受到侵害,就会触动自己的怒气。
但是如果一个人能真实的将安全感和富足建立在基督的里面,那么就不会被眼前的事物影响自己的心情,也不会因为一时的得失而做出任何有失体统的事情,因为他知道永恒中的美好。
越暴躁的语言背后,越隐藏了一颗脆弱的心,而这颗心只有基督能修复,也唯有基督能抚平一切的创伤,带来和平、医治一切的纷争。
当一个基督徒出现争吵的时候,实际上就是一种失去爱的表现。圣经中告诉我们要“爱人如己”,“要为弟兄舍命”。如果我们在路程中,依然与别人争吵、依然与别人争夺,这又怎能体现出基督徒爱的属性呢?
基督徒失去爱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与爱的源头断绝了,如果心中常常存着基督的死,那么基督的生自然会在我们生命中显明出来。在基督的生中,我们就会明白什么叫做“别人打你左脸,你把右脸也给他打”、“别人让你送一里路,你就送他两里路”,因为圣灵就会引导我们心中充满对人的爱。
看到与我们争吵人,虽然他在伤害我们、虽然他在侵犯我们的权利,但是我们依然能在基督哪里学会感恩,依然能在困苦中学会对上帝的依靠,因为心中懂得什么是爱,懂得耶稣那一份完全的舍己。
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情绪的奴隶,太多人被情绪所左右。很多婚姻的氛围因为一个人的情绪受影响,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因为一个人情绪受到影响。因为不会控制情绪,所以导致很多的关系都被破坏掉了。
我们基督徒是在需要将情绪回归到耶稣基督的面前,不在凭着血气生活,不再依靠自己的感受生活,能单单纯纯的顺服神的旨意,成为神公义的器皿。很多时候我觉得跟随神也好,侍奉神也好,不是一时的澎湃,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需要一种很稳定的状态。生活其实也是一样,不是我们要一时对人好或坏,而是能保证在稳定中对人的爱和宽容。
心里面是温柔,言语间自然流露出的是温柔;心里面是苦毒,言语间自然流露出的是苦毒。苦井中怎能发出甜水呢?苹果树怎能长出梨呢?生命的本质如何,自然就会接触怎样的果子来。
所以我们实在需要神的怜悯,在我们还存在于世界的这一点点时间中,能不断亲近神,在上帝的恩典中不断经历他改变的大能,使我们生命越发的学像基督。达到“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这样的美好。
如今的世代邪恶,为了神的荣耀在口舌上做美好的见证,我们还要砥砺前行。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