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圣经学者巴斯德教授的研经亮光,旧约会幕中的六件圣器,在《约翰福音》中均有所对应:
先从整本书来看,铜祭坛对应着约1章的“神的羔羊”;洗濯盆对应着约3章的“重生之道”;饼桌对应着约4章的“活水”和约6章的“生命粮”;金灯台对应着约8-9章的“世上的光”;金香坛对应着约14-16章的“奉主名祷告”;至圣所的约柜对应着约17章的“大祭司的祷告”。
就受难周来说,也有这样奇妙的对应。铜祭坛对应着约12章的“牺牲与被举”;洗濯盆对应着约13章的“洗脚”;饼桌对应着约15章的“结果子”;金灯台对应着约14-16章的“圣灵”;金香坛对应着约14-16章的“奉主名祷告”;至圣所的约柜对应着约17章的“大祭司祷告”。
会幕预表神的同在,里面的一事一物莫不彰显着基督的荣耀。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会理解荣耀正是《约翰福音》一个重要的神学主题:“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1:14)
子的荣耀即父的荣耀
对于有一神观念的犹太人来说,这一点太容易理解了。因为知道世上只有一位神,所以,神的儿子其实就是神的另一种说法,或者说就是神自己。
“并且称神为他的父,将自己和神当作平等。”(5:18)在此书17章“大祭司的祷告”中,主为自己祷告,“现在求你使我同你享荣耀,就是未有世界以先,我同你所有的荣耀。”(17:5)我们现在对神有“三位一体”的观念,也帮助我们正确理解这一点,父的荣耀就是子的荣耀,子的荣耀就是父的荣耀。
人的荣耀与父独生子的荣耀
“虽然如此,官长有好些信他的,只因法利赛人的缘故,就不承认,恐怕被赶出会堂。这是因为他们爱人的荣耀过于爱神的荣耀。”(12:42-43)
这里点出两种荣耀:人的荣耀和神的荣耀。因着利害关系,恐怕被赶出会堂,这些犹太人的官长在“人的荣耀”面前,就无视“神的荣耀”,可以看出我们人是多么懦弱和短视。
有时候,因为软弱,我也在众人面前不敢明目张胆地见证主,荣耀主,求主饶恕。使徒保罗曾写信给哥林多教会说,“所以,你们或吃或喝,无论做什么,都要为荣耀神而行。”一切为了神的荣耀,这是基督徒当有的正常的荣耀观。
因信看见父独生子的荣耀
“我不是对你说过,你若信,就必看见神的荣耀吗?”(11:40)这是当时耶稣基督对马大说的,其实也是对历世历代的基督徒说的。
难怪此卷书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信”,要看见神藉着作者在《约翰福音》中所彰显的基督的荣耀,要明白和进入《约翰福音》的真理深处,就非因信不可。在第1章12节,作者这样来写“信”: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赐他们权柄作神的儿女。
在第20章31节,则这样来写“信”:但记这些事要叫你们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并且叫你们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阿们。
至高之处荣耀归于神
《路加福音》记载,主降生天使报喜信时说,“在至高之处荣耀归于神!在地上平安归与他所喜悦的人!”荣耀和神的“至高”有关系,“至高”又和“至圣”有关系。
在圣经中,神的名字有很多,其中有两个名字“至高者”和“至圣者”,却和神的荣耀有独特的关系,我们要留心。保罗有一个信仰聚焦,“只知道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约翰告诉我们要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这都是对的,也是一致的。但在“大祭司的祷告”中,在全卷《约翰福音》书中,耶稣基督反复强调他是神差来的,从天降下仍旧在天。
我们要看见神的荣耀,就要聚焦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就当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独生子,同时,也要平衡地信他是父所差来的,来自于天,至高、至圣,有神圣的荣耀。知道神是至高至圣的,能坚固我们聚焦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也能坚固我们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
忍耐等候直到见父独生子的荣耀
“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若是没有,我就早已告诉你们了。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我若去为你们预备了地方,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我在哪里,叫你们也在那里。”(14:2-3)这是满有安慰的话语。
如同耶稣的名字所启示的那样,他是拯救者,要把他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蒙主耶稣基督的拯救,我们得着了耶稣基督的生命,在地上做完当作的工,将来在天上与主面对面,何等的恩典!何等的荣耀!既有这一切,我们就当忍耐等候,直到主第二次再来,得见主的荣耀。
“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1:14)使徒约翰看见过父独生子的荣光,彼得看见过父独生子的荣光,雅各看见过父独生子的荣光,保罗看见过父独生子的荣光,我们也能在信心里看见父独生子的荣光,他乐意对爱他的人有属灵的显现。
“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爱我的必蒙我父爱他,我也要爱他,并且要向他显现。”(14:21)“人若爱我,就必遵行我的道;我父也必爱他,并且我们要到他那里去,与他同住。”(14:23)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