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2日

基督徒历史人物之:传教士安礼逊小传

作者: 若望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9年01月19日 18:11 |
播放

安礼逊(Desen An , Alan S. Moore Anderson,或译:安德森·阿兰·慕尔)为近代来闽南宣教士,他为闽南以及东南亚等地的教育事业贡献良多。

1876年,安礼逊生于英国一个贵族家庭。其父理查德担任过伦敦警察总监,在孙中山“伦敦蒙难”时曾给予救助,使孙得以脱险。安礼逊全家都是虔诚的基督徒,但信仰背景很多元,有圣公会、长老会、弟兄会、贵格会等等。安礼逊成长于这样的家庭,使他对各种神学思潮都有一定的了解。1896年,他听到穆德(John R. Mott)的证道,一年后明确了自己被主蒙召,立志从事海外宣教和教导工作。于是,他放弃仕途经济,进入神学院深造。他先后在威斯敏斯特学院和剑桥大学威士明德学院等地学习,1902年毕业后,被按立为牧师。

1903年,英国长老会派遣安礼逊前往中国。他来到厦门后,受文高能牧师邀请,到泉州兴办学校。1904年,安礼逊与同工在泉州平水庙创办培元中学,附办养正小学,安礼逊任学校总理(校长)。学校初定每周聚祷一次,叫"祈祷会",使得福音在师生中广为传播。

为了学校发展,需要扩建校舍,增加设备。安礼逊于1908年、1912年、1916年三次回英国募款,此外他还2次赴爪哇、菲律宾,1次赴仰光、新加坡等地筹款。在他的努力下,培元中学的规模不断扩大,不仅建起新的校舍,更配备了抽水机、压水机、静电起电机、真空抽水机、真空二半球、辐射叶片旋转仪等物理仪器,及不少益智玩具等仪器设备,满足了学生教学实践的需要。值得一提的是,1920年,孙中山先生为了感激安礼逊父亲当年的救助,以及对科教兴国的重视,专程来到培元中学视察。为培元中学题赠“共进大同”四字。

在安礼逊等人带领下,培元中学的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培养了很多优秀人才,如:著名的圣经地理学者吕荣辉博士、原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张文裕院士,原燕京大学教授谢毓铭,原复旦大学校长谢希德,复旦大学首席教授苏东水,同济大学教授黄烈德,原中国音协主席李焕之,原厦门大学校长林祖庚,原福州大学、集美大学校长黄金陵、泰国侨领李引桐,印尼侨领李尚大,菲律宾侨领王金炳等等。

安礼逊认为,在中国办教育,必须由中国人自己担当,于是他在教学之余,也积极培养接班人,1922年,便辞去学校总理职务,荐校友、校监许志祺(锡安)任校长,自己则退任副校长。任副校长后,仍一如既往地为学校事务操劳。

1931年,安礼逊被教会调往新加坡办学,为建校他四处奔波募捐,一些从培元中学毕业的校友也纷纷慷慨解囊,支助老校长办学。1941年,安礼逊在南非休假,并为学校筹集资金。但不久,太平洋战争爆发,新加坡很快沦陷,他只好前往印度,直到1946年回到新加坡。此后他在Katong和Muar等地安度晚年,直到1959年在新加坡安息主怀。

据一位国外的教会史学家记载“安礼逊终生未婚。他生活极为敬虔,富有幽默感,而且有向个人传福音的恩赐。他有点像诗人,搜集一些格言谜语,用来和年轻人展开对话。他在宣教方面具有强烈的战略意识,甚至不惜花费自己的资金为教会的发展而购置土地。”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