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在地铁上遇到一位老年基督徒,他是恢复高考以后第一届考入大学的学生,参加过战争、赶上了文革、遇见了五四、经历过饥荒、逃避过瘟疫......
这位基督徒爷爷讲话时不自觉颤动的仅剩三根手指的右手,以无声的言语传递着历史留下的痕迹。在他的诉说中我仿佛置身于往昔,看着眼前这位满面慈祥的老者,很难相信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发生在他的身上。
在他面前我是一个晚辈,当时我请教了一个问题:“当您经历过这么多事情之后,您对当今的青年人有怎样的劝勉呢?”老者说:“要珍惜生命,尽全力的努力,不要辜负上帝给予的时间。”
后来我多次到这位老人家拜访,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在世界的日子不多了,但是你要趁着还有机会火热服事神。”每一次听见他这样说、同时望着他花白的头发时,我心中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在余下不多的时间中殷勤的引导年轻的一代,会带有怎样的一种情感呢?
我想到所罗门在传道书的最后写到:“总意就是敬畏神,谨慎他的诫命”。所罗门用一生的时间,用王朝的兴衰作为代价,最后明白唯有敬畏神才是出路。
而眼前的老人,他身边来来往往无数人,经历了一个时代的变革,如同一位活着的历史书卷,而他在提醒后人“要趁着有机会,火热服事神”,这怎不叫人受警戒呢?
此后,老人去世,我在参加他的葬礼时,被死亡震撼到了——无论何人,无论曾经多么幸运,当死亡来临的时候,一切都将会被带走。
因此离开殡仪馆的那一瞬间,我忽然放下了很多。论断、纷争、仇恨在那一瞬间变得都不那么重要,名利、地位、房屋我也全都不在意。只是深呼一口气,忽然间觉得能活着就应该努力去做该做的事情,除了生死都是小事情。
现实中,很多事情都会成为我们生命的包袱:
为了金钱追逐,最后成了一场空;
为了名利追逐,无奈只是黄粱一梦;
为了梦想追逐,最后却曲终人散。
时间中,有无数诱惑存在于身边,就像钓鱼的鱼饵,看似美味可口,但是其中隐藏着害人的毒勾,在享受的瞬间以至于付上生命的代价。而我们在追求看似美好的事物时,不也正是如此么?
向死而生,只有看透死亡的本质,才能摆脱生命的浮华,只有直视死亡的空洞,才会珍惜生命的真实。就像箴言书中说:“往遭丧的家去,强如往宴乐的家去,因为死是众人的结局,活人也必将这事放在心上”。 这智慧就存在其中。
今天晚上回家的时候,在过马路的过程中看见了一个老奶奶,背已经弯曲近九十度,拄着拐棍艰难的行走着。当看到她的那一瞬间,我忽然觉得别人的眼光、说法变得都不在重要,因为能在有限的时间中,在身体健康的当下,认真完成上帝托付我们的事情,这才是最重要的。
在行走的途中,太多人的声音和言论会干扰我们判断,以至于我们会茫然,甚至有些人会因为他人的一些言语从此一蹶不振。其实,何必如此呢?何必在意一个必死之人的言语呢?我们只管坚持上帝托付我们的事情,等到万物的终结时上帝对我们判断才才最重要。
向死而生,当把死亡放在眼前的时候,就会轻看很多荣辱,夸赞会过去、讽刺会过去、尊贵会过去、贫穷也会过去,当不在被他人的视角束缚自己的行为时,才会活出神在基督里面为我们设立的自由。
王侯将相,文豪史杰在历史的长河中,都成为了过去时。没有谁将生命永存至今,纵然一代始皇想方设法要长生不老,但是终究没有逃脱死亡的宿命。
当一个人长将死放在心中,那么生命中自然会迸发出生存的欲望和能力,也自然能不辜负一点一点时间,去竭力完成上帝所托付我们要完成的使命。
有的时候我在回顾耶稣一生时,就深深觉得耶稣会计算的自己时间,耶稣的每一步走得都非常踏实,他知道自己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而且在有限的时间中完成了如此重要的救赎计划。因为他知道自己在世上的日不多,也知道自己归父的时间,所以他一直将使命存在心头从没忘记,以至于成为神人之间的中保。
回头看保罗呢?他岂不也是在时间中努力完成使命的人么?纵然他生命中经历了多次生命的危险,经历贫穷和逼迫,但是他却不以为然,正如他说:“至暂至轻的苦楚,为要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他看见了死亡之后的荣耀,从而更珍惜生活中的每一点滴。
向死而生,当知道自己在世界的日此有限,才会努力的完成一生中的使命。看到死亡以后的遭遇,就更会谨小慎微的对待现实的生活。
每个人都会离开这个世界,这是每个成年人都知道事情,但是却很少有人为此做好了准备。有些时候有些人仿佛觉得自己不会死一样,在享受、安逸、放纵中任意的浪费时间,但是当死亡真的来到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
“当像智慧人。要爱惜光阴,因为现今的世代邪恶。”仇敌魔鬼为我们编制了很多网罗,使我们在昏沉中浪费了自己生命中最宝贵的时间,以至于没有得到神让我们在时间中要得到的赏赐。
世事无常,我们永远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个先来,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珍惜现在所有的时间,在时间中竭力追求,这样才能得到神在基督耶稣里面为我们存留的奖赏。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