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宇宙中有数十亿颗行星。近期,“生命之道”(BioLogos)会议概述了发现外星智能生命所带来的神学意义。
3月28日,生命之道基金会(BioLogos Foundation)主席、加尔文学院物理和天文学系前任主席黛博拉·哈尔斯马(Deborah Haarsma)就这一棘手的假设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圣经有主张和教导支持其他外星智能生命的潜在发现。
生命之道基金会为一家基督教倡导组织,旨在帮助将圣经信仰与现代科学理论连接起来,因为当今世俗社会有很多人认为两者必然存在争议。
这次会议的主题为“超越冲突”(beyond conflict)。哈尔斯马在会上称,如果在其他星球上发现了外星生命,“道成肉身”神学也并不会被证明是错误的。
虽然网络评论家和无神论者都认为外星智能生命的发现将意味着“有组织宗教的终结”,但哈尔斯马对认为基督教非常“狭隘”、只是地方性而没有宇宙意义的这类观念进行批驳。
《圣经》记载了有关地球上所发生的事情,但哈尔斯马指出《圣经》其实还要更狭隘,因为它真正关注的是亚伯拉罕及其后裔。在新约中,《圣经》关注的是耶稣的生平和事工。她指出,新约故事主要发生在中东地区。纵观耶稣的全部旅程,他其实并没有离开自己的出生地太远。但是,尽管《圣经》主要集中在某个地理区域,但《圣经》的信息仍旧适用于整个地球。
哈尔斯马表示:“对于某一特定文化和特定位置,上帝的启示是非常特别。但是,圣经的主张是基于全宇宙。《歌罗西书》一章有说‘因为万有都是靠他造的,无论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见的,不能看见的;或是有位的,主治的,执政的,掌权的;一概都是藉着他造的,又是为他造的’。”
哈尔斯马称,鉴于《歌罗西书》一章的这段经文,表明基督教的主张其实远远超过了地球的范围,“存在于整个宇宙之中”。“在地球上道成肉身的基督,与那位存在于整个宇宙中的基督同为一人。无论是否存在外星智能生命,圣经的主张都是适用于全宇宙,这点无可辩驳。”
有人可能会问:外星生命的发现是否会降低人类的重要性呢?
哈尔斯马表示:“无论是否存在智能生命,我们在上帝眼中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从何得知呢?其实,耶稣的道成肉身就是个巨大的线索。上帝来到我们中间,还以我们中一员的身份住下来。基督为我们而死。上帝派遣圣灵与我们同在。这些使我们在上帝眼中具有重要意义,就像我们与他的关系一样重要。”
但是,发现外星智能生命会改变对于基督道成肉身的看法吗?对此,哈尔斯马解释说,这样的问题令很多基督徒无法赞同。她也指出了几种神学上的可能性。
一种可能性是基督在地球上的牺牲将整个宇宙赎了回去,而另一可能性为外星生命可能并不需要救赎,因为在面对罪和堕落时,它们做出了与人类截然不同的选择。
哈尔斯马认为,存在一种可能,即上帝可能在这些外星星球上有着化身,以此为它们提供救赎。她提出的最后一种可能性为,与人类归向上帝的道路所不同,外星生命也有着自己归向上帝的道路。
哈尔斯马指出,在最后一部小说《纳尼亚传奇》(The Chronicles of Narnia)系列丛书中,作者鲁益师(C.S.Lewis)就提出过“上帝在其他星球上也存在着化身“这一想法。
“在纳尼亚,你会看到狮子亚斯兰(Aslan)。在这个不同的世界中,上帝是以狮子的形象出现。在《纳尼亚传奇》的末尾《最后一战》(The Last Battle)中,你会看到作者鲁益师认为很多世界都指向了同一位上帝,但上帝在这些世界都有着不同的化身。”
在《太空三部曲》(The Space Trilogy)的《漫游金星》(Perelandra)中,哈尔斯马指出刘易斯就提到化身诞生后的生命如何仍然看起来像基督。此外存在一种观念,即上帝在地球上的化身会对其他地方的智能生命产生影响。
哈尔斯马承认:“对此,我确实不知道如何正确回答,因为这里存在多种可供考虑的选择。”
“所以我并不认为外星生命是基督教的一位搅局者。外星生命的发现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上帝如何与外星生命存在联系,基督徒有多种看法,但我们确实了解到基督是采用了化身为人类的方式。因此,我们对于道成肉身本身的理解仍旧很健全。”
尽管存在不同的可能性,但哈尔斯马断言上帝的本质将保持不变。她强调说:“上帝有相同爱的本质,有相同的牺牲渴望,也有拯救人类归向上帝的相同愿望。虽然基督徒对于上帝与外星生命的联系有多种看法,但我们知道基督是为了赎回全人类的罪而死。”
同一天,美国航天航空局天体物理学家詹妮弗·怀斯曼(Jennifer Wiseman)和天体生物学家斯蒂芬·弗里兰德(Stephen Freeland)也加入哈尔斯马的讨论。怀斯曼讨论了整个宇宙存在大量系外行星和恒星的证据,弗里兰德则关注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和分布。
以上翻译自《基督邮报》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