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前任教宗本笃十六世(Benedict XVI)发表评论,将性侵丑闻归咎于天主教在道德神学上的“垮塌”及性解放运动(sexual revolution)的影响。
这位名誉教宗在德国天主教期刊《神职人员之友》(德:Klerusblatt)上发表了一篇文章,称自己想向天主教教会发出一份“强烈的信息”,即作为“抵抗毁灭势力”的一股力量,如果天主教教会想要再次拥有“真正可信度”的话,则需要重归上帝。
在对抗社会日益增加的性放纵方面,本笃十六世称“天主教的道德神学遭遇垮塌,使得教会无法进行自卫抵抗。”
他还认为,在导致“那段岁月成长起来的下一代牧师的彻底垮塌”当中,上世纪60年代的性解放运动也扮演了一个角色。
他也表示,天主教教会内部,在本该是男性为教牧工作作准备的神学院当中,也开始出现问题。
“在各类的神学院当中,他们建立起了同性恋团体。这些团体或多或少公开地、显著地改变了神学院的氛围。”
本笃十六世称,在德国南部的一所神学院中,学习的平信徒都有妻子和孩子陪伴,“偶尔也有女朋友作陪”。
“这个神学院的此种氛围根本无法为教牧工作的准备提供支持。”
“罗马教廷是知道这类问题,但还没有得到准确的报告。”
在谈到教会中的娈童现象时,本笃十六世称在上世纪80年代后半期,此种情况还没有变得“严重”。同时天主教官员会保护被指控的人,以“达到如此程度以致于难以定罪”来解决问题。
“为什么娈童现象会达到这样的程度呢?终极答案为上帝的缺位。”
“这是我们这个时代道德动荡的必然结果,所以我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我们自己要再次依靠上帝而生活,要信靠他。”
“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必须再次学会将上帝视作生活的基础,而不是把他当作一个无所谓的词句。”
针对本笃十六世的解释,外界存在着一些批评。
耶稣会杂志《美国》(America)编辑詹姆斯·J·马丁(James J Martin)牧师在推特上表示:“我对名誉教宗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尤其是以他作为一位神学家而言。”
“但是,我不能同意他对性侵危机进行分析的大部分。将性侵危机归咎于状况不堪的神学及20世纪60年代的性欲,这是完全不符合事件特征的。”
教会历史学家克里斯托弗·贝利托(Christopher Bellitto)表示,本笃十六世的这篇分析忽略是2月份现任教宗方济各的性侵全球峰会、忽略了性侵现象不局限于西方国家的事实、而且还忽略了天主教性侵现象是要早于动荡的上世纪60年代的。
贝利托通过一封电子邮件告知美联社:“这是场灾难性的不负责任,因为对现任教宗方济各在2019年性侵全球峰会上表示将继续打击性侵的论述,该文反而唱了个反调。”
“该文基本上忽略了我们从性侵事件中所学到的经验教训。”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