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一部叫《晏阳初》的电影在CCTV6播放,与红色电影不同,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晏阳初是一个以行动跟随基督的人,他称自己为“follower of Christ”,是一个一生关注世界平民教育的基督徒。
随着时空转换,那些在公众中曾经喧嚣一时被吹捧的人物慢慢淡出人们的记忆;同时,一些长期不为人所知的人物,却越来越被人谈论、纪念、敬仰,出现在文字、影像之中。晏阳初就是这样一个人。电影《晏阳初》就是这一趋势的一个时代旁白。
电影《晏阳初》反映的是晏阳初及其同仁在1926至1937年间,在河北定县(今天的定州)从事平民教育的一个侧影,由于晏阳初的巨大感召,诸多博士、教授被吸引到定县,开始了中国农村乡建的伟大实验。根据晏阳初的总结,当时占中国80%以上的农村人口,被愚、贫、弱、私所困,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民不认字。晏阳初,一个美国耶鲁大学的高材生,骑着驴游走于定县乡间小镇,亲身体验中国农民的喜怒哀乐。他自己也亲站讲台,一个一个教农民认字。
晏阳初到底何许人也?国人都知道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晏阳初曾与爱因斯坦被一起列在有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人物之中。美国前总统里根向他颁发过“终止饥饿奖”。晏阳初的平教事业,跨出种族国界,延伸到东南亚、拉美等许多国家,是怎样一种信仰,让晏阳初去关心别人的事?
晏阳初生在四川,从小受过儒家文化传统教育,由于他父亲教内地会传教士中文,晏阳初最后进入内地会开办的教会学校,并于1904年14岁的时候受洗。基督耶稣受难拯救人类的精神,对他一生影响至深,他的一生像一团燃烧的火焰,把自己的才华、青春、热情都投入平民这个群体。
人世间任何一种值得纪念的事业,在当事人头脑中总会有一种左右其思想的信仰和观念,人生事业的高度不会超过其思想。倘若晏阳初受的一直是儒家教育,或许受“父母在,不远游”的影响,一生都懒得出去看外面的世界,更遑论关心泰国、菲律宾等国的平民了。
曾经的世界首富,如今数一数二的慈善家比尔·盖茨又关注什么?他2007年6月在哈佛大学毕业生的演讲中呼吁青年才俊们要关注世界上的贫困和不平等,对他影响至深的竟然是少年时代熟悉的一句《圣经》经文:多给谁就向谁多要。不分国界、民族去关注穷人、服务弱势人群,体现出的是一种基督信仰的博爱和舍己。
从某个方面看,教会对社会的直接“贡献”似乎不大,是所谓“非生产性”组织,可它所输出的神的话语、信仰、价值观、信心却左右了千千万万一流的头脑,这些一流的头脑改变了世界。你能否想象出,若非教会率先在中国办西学、建医院,我们今天所称为的教育事业依然不过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四书五经的重复。
教会正像人类社会的灯塔,在哪里建立,就照亮人心的黑暗。教会虽然没有华丽的外表,却站在影响力的顶峰,直接叩击人的心灵,在教会的头耶稣基督的带领下,源源不断输出行动的动力。英国议会议员威伯福斯及其克拉朋联盟三十多年在议会废除奴隶贸易的抗争,最终获得胜利,就是这一影响力在人类社会历史上的巅峰之作。
与晏阳初不同的是另外一个留美博士:宋尚节,他从27岁回国,把短短十几年的余生都用在了福音布道上。宋尚节博士除了在教会内部,至今在公众中还是不为人所知的人物。这两个当时中国的一流人物曾经在定县会面。宋博士赞叹晏阳初的工作名不虚传,别具心裁,并佩服到极点。
然而,宋尚节博士的职分更是一个属天的职分,他也从梦中得神指引:花朵虽美丽芬芳,却不过是暂时的荣耀。
两人会面八十年过去,今天的中国最缺什么?是读书、识字吗?
看着一个个李刚、药家鑫的出现;诸多没有廉耻二奶、小三、淫官的横行;让人提心吊胆的三鹿奶粉;读书人犬儒、功利化的趋势,掩面痛思,中国社会的一个重大课题依然是左右人思想的信仰问题,是一个传续怎样文化道统的问题。
有什么信仰,就有什么样的人;有怎样的人,就有怎样的社会。
今天,晏阳初又回来了,那股影响他一生的深刻信仰力量,也正在唤醒中国人的灵魂。相信当宋尚节博士出现在屏幕上的那一天,将会掀起更伟大的属灵复兴。(杨弟兄)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