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2日

浅谈:商业化对教会带来的冲击

作者: 若望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9年07月31日 18:22 |
播放

改革开放以来,不少基督徒跟着社会大潮,纷纷下海经商,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也造就一批企业家,成为中国大陆最早富起来的群体。

不少基督徒企业家在发家致富后,非常热心教会的事工,慷慨地奉献,为很多教堂的建立、各项事工的开展做出贡献。商人基督徒成为中国教会一股新兴力量,是当前中国事工的重要推动力。可以说,没有这些老板的付出,中国教会将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可很多事情却有两面,商业资本在给教会带来发展的同时,商业化也冲击着教会事工,从而走向了反面。比如在有些地区,部分教会里老板出资建了教堂,但马上就夺取了教会的管理权,对各项事工开始介入。认为“我出钱建了堂,就要成为教会的领袖”。 

我们必须明确的是,教会是主的家,而不是个人或家族的。就算奉献再多的钱、为教会事工劳心劳力,也无法取代主成为教会的主人。我们奉献的目的乃是出于对上帝的爱,向主献上感恩。这是一种无偿的义务,而非利益交换。如果想借此获取教会权力,则违背了奉献之道了。如果这样,教会岂不是跟社会团体一样吗?可以做到“有钱能使鬼推磨”,其神圣性、超越性又何在呢?因此,广大主内企业家务必警醒,如果乐意事奉,就不要有成为教会主人的想法。

有些商人很会做生意,但未必就在神学真理有见识。如果他们过度地在教会事工上指手画脚,因着其缺乏真理上的装备,就很容易传播一些错误的信息。这其中,最突出就是成功神学的泛滥。有些基督徒商人有着很多的逐利心理,很容易接受成功神学。这种学说为他们的价值观提供了重要的“神圣”依据,支持他们所从事的事业,甚至还可使他们成为教会中的“圣徒”。而当他们掌握教会权力时,必然会极力宣扬成功神学,很多信徒在不知不觉认同了其观点,价值观发生了改变,以追求属世的成功为目的,弱化甚至否定为主受苦、安贫乐道、奉献牺牲等等基督徒的高贵品质。结果就是导致教会世俗化,失去神圣性。

而有些人的头脑很“精明”,早就看上了教会这个巨大市场,在教会里推销自己的商品,并将其“神圣化”。原来敬拜主的教会因此发生了变质,成了“百货公司”。更有甚者,有些商人还通过牧者、长老等人在信徒中的影响力,来为商品打开销路。此外,有些商人还会自称某某商品来自“圣灵”的带领,而让信徒购买。有些信仰单纯者就轻易上钩,付了“智商税”。部分主内老板利用教会的关系赚了一把,只是上帝会如何看将圣殿变为贼窝的行为,想必大家都清楚。

更严重的是,某些老板还会将教产视为私有化。有的人觉得既然教会是我建立的,那么其产权也是我的,可以随意支配。而当自己在生意场上遇到资金周转问题时,就会从教产中拿出一部分做应对困局。甚至有人把教会的钱拿去做风险投资,比如炒股、融资、借贷等等活动,其中也不乏一些非法行为。这种行为完全无视教产需要“分别为圣”的教导。

上帝在中华大地兴起很多基督徒企业家是件美事,因为任何事工的开展都需要资金,而热心的主内企业家为此提供了坚实保障,这是教会发展必要的基础之一。但有些基督徒商人却因着财物而骄傲,忘记了奉献是无条件的,是出于爱的目的。把属于主的教堂变为私人的产业,或者将其视为经营的市场,完全颠倒了应有秩序。因此我们需要警醒,重视商业化对教会带来的冲击,及时纠正错误,促进中国教会的发展。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