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顾名思义,就是城堡加市场。可见,城市一出现,就具有防御和交易两种功能。现代城市的“城堡”作用削弱了,而“市场”功能却增强了。从城市的发展来看,它是与社会分工、商品生产和市场发育紧密相连的,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城市化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变革引起的,它表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城市人口不断膨胀;农村地区逐步演化为城市地域,城镇数目不断增加;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不断提高。
城市化不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人口集聚、财富集聚、技术集聚和服务集聚的过程,也是城市居民生活方式转变、生产方式转变、组织方式转变和文化价值观念转变的过程。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经常伴随和交织着宗教的传播与发展。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宗教活动对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建设都有着重大影响。
很多宗教都是从城市发端的,这是因为城市人口密集,城镇居民的精神生活容易形成广泛的宗教需求,从而创新了宗教供给。罗马帝国时期的基督教即是一种城市的宗教,它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的传播就是沿着水陆的通商大道进行的。城市化运动建立的众多城市和与其相连的道路网络,对于后来的基督教传播也是有利的。基督教适应城市生活,在城市下层的平民、奴隶、自由人、手艺人和商人中间广泛传播,即使罗马政府不断地残酷镇压,基督教也仍然在依托城市不断地扩大势力。后来,罗马政府不但宣布基督教合法,还利用主教管理城市的财政。在民政方面,主教的特权也逐步扩大。主教不仅督察下级城市行政官、行使从前由保民官所执行的否决权、监督公共建设和城市拨款、稽核城市账册,甚至还亲自选择城市管理员。罗马帝国的城市化在一定意义上是使基督教成为中世纪主宰欧洲精神世界支柱的载体和通道。
在中东地区,城市宗教化、宗教城市化的特点十分突出,城市或城区往往就是宗教文化遗产的所在地。例如麦地那、麦加和耶路撒冷等城市都有宗教圣城之称,而在土耳其最大的城市伊斯坦布尔,宗教建筑高度密集,仅清真寺就达700多座。在中东地区,大量存在着类似伊斯坦布尔这样的城市。
宗教传播和宗教的相遇、竞争、对话也通常发生在城市,并推动或改变着城市文化的内涵。在人类历史上,多次发生过不同种族人群的迁徙,传统宗教信仰与本民族的文化会伴随着他们的迁徙而传播到其居住国,于是其居住国的城市就会逐渐形成多元文化与多元宗教并存的情形。例如,在我国唐代,首都长安城就聚集了佛教、道教、景教、伊斯兰教等多种宗教,这些宗教共同影响着唐代文化的繁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开始全面提速。到2008年,我国城市化率为45.7%,而根据建设部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55%到60%。正因为如此,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说:“美国的高科技和中国的城市化,将会是影响21世纪全球发展的两大重要事件。”事实上,我国的城市化不仅带来了经济的腾飞,也引起了宗教信仰的复兴以及多种宗教信仰在城市的相遇和碰撞。这是因为,在城市高速发展的同时,人们也更容易出现孤独寂寞、身心疲惫、心理失衡、人际疏离感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迫切需要借鉴包括宗教在内的多种治理机制来加以调节。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高师宁曾指出,宗教在城市化进程中本身也面临着挑战。例如,如何使宗教中古老的传统与现代社会协调起来,并且在现代社会有所发扬光大?当城市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时,宗教如何有效地抵抗日益增长的物质主义?当现代化带给城市生活更多的色彩时,宗教如何面对日益加深的世俗化现象?等等。显然,这些问题有待更多的人来思考和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