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生命是一段路程,每个人都会有一个起点。每个人也都在追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有人追求事业的发展,有人追求社会的地位。很多时候没有人会关注自己是谁?为什么活着?要到哪里去?这一生该如何去活?
深处嘈杂的社会,每个人对于自我价值的认知都局限于一个小的范围,或许种种的内在问题使自己不堪重负,最终所爆发出来的是恶劣的品质。这些问题唯有正确的信仰才能够纠正其根本。
信仰如同一面镜子,能够看清每个人,看清生命的意义。
一.认识自我的价值
每个人活着都是神所赋予的价值,从神独特的创造可以看出,每个人生命的价值是充满神的形象和样式。也就是说,每个人的价值是不能够脱离神而独立存在的,这价值是神给人的礼物,让人能够荣耀祂。
在每个人生命的历程当中都会经历“认识自己”的过程,也许是在自己会说第一句话的时候,也许是自己接受父母启蒙的教育时,又或者是接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时等。对于没有信仰的人来说他们所认为的自我价值无非就是活着一天潇洒一天;亦可能是人生苦短、及时行乐。
我处于一个基督化的家庭,从小领受基督信仰的教导,不骂人、不打架、不偷东西、不说谎等;这些教育几乎每天父母都会重复一遍。在家庭当中,父母所教导的一切都是标准,从来不会问我的感受和观察我的反应。父母的文化教育程度有限、对信仰认识也有限,所以在教导孩子“价值”的问题上也会有许多的不足和缺欠。
我很小的时候对自我价值的认知完全来自于父母的教导,只要顺服父母就是一个听话的小孩,听话的小孩就是“有价值”。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尝试脱离父母的掌控,不想要活在父母的背影下,随之叛逆期也到来,因而常常和母亲顶嘴、故意惹母亲生气,甚至上学逃课,上课时不听课与老师对着干。
那时对于自我价值的认识就是“随性”,自己喜欢去做,我行我素,完全抛弃小时候父母基督信仰的强制性教导。逐渐这种生活已不堪重负,发觉周围人开始对自己远离,甚至最后只剩下自己一个人,不再有朋友亲近。慢慢性格开始变得孤僻不想要与人接触,内心出现猜忌多疑,周遭的人和环境使我没有安全感,信仰也仅仅只成为一种精神寄托。
当父母觉地我有点不对劲时,我已处于性格孤僻和言语寡少的状态。由于当时学习成绩不容乐观,父母决定送我去神学班——当然我也是乐意去的,也许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学习。
我对于自我价值认识的转折就在参加为期一年的神学班后。
那时我在学习的过程中发觉这里的人都比较和善,而且自己也能够得到身边人的认可,通过学习神的话逐渐明白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知道自己是神所创造且有属神的特质。
慢慢的我开始向周围人打开内心,因为认识自己是神独特的创造,在神面前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我意识到真实的自我价值就是一个新的身份:“基督徒”、“神学生”、“讲道人”、“教会团队的一员”,这不仅仅是对身份价值的认识,更是帮助我对生命特质的认识。原来我仅仅活在一个自我封闭的小世界当中,没有在基督信仰上扎根仅停留在表面上,当神引导我看到祂的伟大时才发觉自己多么渺小,又多么的蒙神所爱。
认识自我的价值不是一句话的总结,而是需要生命切实的经历,并且每个成长的阶段对于自我价值的认知都不一样。
成长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重点。价值观的正确与否是自我形象与成长的关键,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就没有正确的自我形象感。
原生家庭教导的一些价值观念会使得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无法摆脱,但应不断寻找成长的契机,反思问题出在哪里,是父母循环的教导?还是周遭环境的影响?是情绪化所导致?已或者一些媒体信息给予的引导?……
当然这些原因会影响每个人对于自我形象的认识,但只要愿意走进信仰,让神的话语来对自己带来反省,让神来指引自己的不足,接受神的生命来更新炼造,就能够走出自我形象的误区,进入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二.突破自我的限制
当对自我形象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后,需要尝试去突破束缚自己的固有思想和先入为主的教导,以开放式地思考方式去真实面对自己的问题。
我所在的原生家庭对自己影响是非常广泛的,无论是在价值观、世界观、还是人生观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可能父母是将他们没有达到的目标放在孩子身上,也或者是父母自己的原生家庭给予的传统教育,导致我的父母将这些传统的教育方法又继续传递给了下一代。
有时一些父母常常会用自己的价值观来取代孩子的价值观,导致孩子缺少自由,童年流走了无数的乐趣。
我的母亲是家庭里的强权者,她管理着家里的一切大小事物,拥有绝对的话语权,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因缺少母亲的陪伴而心灵受伤,就算和母亲在一起也仅仅是她对我指指点点、处处挑毛病,得不到她的认可。我的父亲因长年外出工作的原因很少照顾孩子,由于这些原因我一度产生极其严重的心理问题,例如在选择上常常没有主见,时常感觉自己不被理解,有时候也会自艾自怜,甚至觉得这个世界没有人真正爱自己,逐渐心里建立起一个防护墙。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问题也逐渐变得明显,生活被一些忧郁的情绪笼罩,常没有安全感、多疑,不愿意进入群深入交流,害怕被拒绝、忽略。这些从我的家庭谱系图上可以看出,我和我的母亲其实经历过同样的经历,以至于我和母亲的性格、处事上有些相似。
如今这些问题真实地成为我成长的限制和框架,并且也养成了这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这些自我的限制有时候会影响与他人的关系,也会使我不能够专心在神面前,所以突破这些生命中的限制需要找到原始的问题——就是外在的原因和内在的软弱。
首先找到这些根源性的问题进行自我辅导,也可以寻找他人的帮助,与人分享自己的一些软弱和问题,让牧师为自己祷告,并且帮助自己去分析自己的观念、判断、思想等。
当然在具体的生活中要常努力跨越生命的拦阻,用实际行动回应限制自己生命成长的东西。
其次每天花时间与至少与三个人交流,主动关心别人,并且不求回报的关心别人生活上和学习上的问题。每天放轻松自己,对身边的人友好,坦诚相待,不管别人对自己的态度是如何的。
要放低自己的姿态,学会与人沟通——包括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人。学会信任别人,不胡思乱想。
最后就是透过圣经上神的话语时刻给自己提醒,每天找一段对付自己问题的经文来宣读、默想,让神来引导自己突破自己内在的问题,使外在的生活也变得有秩有序。
突破自我的限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一个过程。只有发现自己的问题才有机会被改变,如果不能够发现盲点,就看不到改变的地方。
一方面是针对自我性的改变,另一方面是回应影响自己的人群或者一些因素,例如与父母心平气和沟通原生家庭对自己造成的伤害以及限制自己成长的问题,并且让父母明白自己的问题所在,花时间和他们多沟通逐渐建立信任和尊重、爱与被爱的关系。
这种处理方法相比较来说是需要挑战自己、突破自己的,因为放下自己是不容易的,更甚者还要将自己内心的世界向他人敞开;或许在处理过程中有些许羞耻感,自卑感,失落感,没有预期效果的失望感,但如果不去突破,那么人生后面的路程重担将会更重,没有自由的喜乐。
突破自己的问题也许就如保罗所说心里两个律的争战,圣灵的律是释放生命的律,那么罪的律就是罪行和死亡的律,二者交战必然是圣灵的律会得胜,而每个人当与圣灵站在一切,让圣灵帮助自己战胜罪以及罪所带来的死亡。保罗所说得胜的秘诀就是“圣灵亲自用说不出来的叹息替我们祷告”。
三.更新自我的品格
自我品格的问题也是成长过程中要面对的,品格的塑造与自我价值的认识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认识自己的过程实则也是培养自己品格形成的过程,这并不是天方夜谭,而是切合实际的。
品格不仅仅是在指外在的行为表现和言谈举止,更是从人的里面发出来的。良好的品格能够帮助人建立人际关系,也更能提升个人的修养和道德生活标准。
品格有好也有不好的部分,不好的品格所形成的原因,广义上讲是因为人里面罪的问题,会带出、苦毒、争竞、恼恨、嫉妒、诡诈等;而狭义上讲品格的形成与父母的教导,同龄人的影响,和周遭一切的事物所培养成的。
改变自我品格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花时间和付代价的,因为有些品格已经深入到自己生活的每个层面,不经意间就会流出来。
我深信改变自己品格首先要从自己内在品质做起,发觉问题,接受问题,改变问题。
第一尝试着去靠近身边的人,打开自己的内心,并且打破自己固有的思想和束缚,愿意去接受别人在自己的生活当中。尝试和身边的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并且去理解别人的感受,放心顾虑坦白面对。
第二在做事上避免自己情绪化,多多向身边良好的榜样学习。学会去爱人,即使感觉自己被爱的不够,不和别人进行比较,真心接受自己的状态。还要时常地提醒自己,嫉妒是罪恶。
第三不要忘记当自己去嫉妒别人的才能时,不少时候在自己身上也能找到这些问题,只是没有发觉出来罢了。
第四不要只看别人所有的,而忘记自己所有的。
第五记录神给自己各方面的好处、恩赐、才能和经历,并且为此献上感谢,因为一切都是神所赐的。
第六就是无论过去有什么遭遇、有什么惨痛的经历或者浪费了什么机会,依然可以现在开始成为神要自己成为的人。
从圣经的角度来看改变自我的品格实则就是破碎自己老我的生命,与基督联合。用神的话语来看待自己的行事为人,品格与生命是有关系的,生命能够影响品格的发展,品格是生命的流露。
这个世界没有绝对完美的品格,也就是说没有绝对完美的生命,除了耶稣以外。当亚当犯罪的那一刻起,也就决定了每个人不再有神完美的生命和品格;没有完美的生命和品格就是失去了与神之间的关系,神以公义和慈爱来彰显自己对每个人的救赎,透过耶稣救赎使每个人的生命再次恢复,品格也被更新,使神与人不再有任何的隔阂。
四.总结与应用
综上所述,生命是一个历程,需要我们用正确的态度去面对,也能够在紧要的关头做出适当的调整。没有天生完美的人,因为每个人都生在罪中。而我们可以靠着耶稣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与品格。
回顾自己过去所发生的一切,一定会有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们的自我价值的认识为什么会不断的改变,如何突破自己的限制带来生命里外的更新。
透过以上的分析,明白了自我价值的认识不是建立在人身上、家庭身上、乃是耶稣基督里;自我限制是阻碍生命成长的根源,甚至这些限制能够衍生出更多负面的消极、消沉、固步自封等问题,但当发现原生家庭、外在环境给自己带来的自我限制时,采取合宜的方法来进行处理和沟通。
对于品格的培养也是重中之重,好的品格反应好的生命;坏的品格则反应不好的生命,品格的更新更多的是应该用心面对他人,用心面对自己,在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时都要留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留意自己这样做的动机是什么,从而改变自己不良的品格,靠着圣灵生发出好的品格。
当我们面对更多自己问题的时候,或许我们应该停下来静一静,与主亲近,花时间灵修,或者以退修会的方式让自己更加聆听神,与神建立美好的交通。不要总是忙碌别的事,应该学会认识神,因为当我们越认识神,就会越认识自己;神的大能和引导也必与我们同行。
参考书目:
业万寿。《自我形象与两代之间》。香港:突破出版社,1988。
邝炳钊。《从圣经看如何提升和认识自己》。香港:天道书楼出版社,2000。
庄文生。《如何舒解青少年的压力——缺氧的天空》。台北:天恩出版社,1980。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