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4日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音乐敬拜

作者: 译者:S.I.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0年12月17日 08:40 |
播放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出生于1685年,是德国杰出音乐王朝的一份子。他的世界由马丁·路德的神学所塑造,后者除了是位伟大的教会改革家之外,也是一位视音乐为上帝恩赐的人。

自出生之后,巴赫就热衷于音乐,逐渐掌握了各种技巧和乐器,直至成为作曲家和教堂音乐总监。他也研究过神学,在他保存下来的圣经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细心注释。

经过相当多的短暂任职之后,巴赫在莱比锡安了家。在莱比锡,巴赫30年来不仅为教堂,还为法院和协会掌控着音乐。1750年,巴赫去世,留下了无法比拟的音乐遗产。

除了他的音乐,我们对于巴赫本人知之甚少。从保留下来的零零碎碎信件中,我们知道他是一位代表着各个年龄段及教派的典型教堂音乐家:他捍卫自己的音乐,对标准抱怨不断,同时也争取更多资源。

我们知道巴赫经历过很多悲剧事件:孩提时就是个孤儿;出国旅行归来后,发现心爱的妻子已经离世下葬;12个孩子死于幼小之年。巴赫的音乐有时会触及到悲伤,而你就知道他的所感所想。

巴赫的音乐在数量和质量上双双令人赞叹。数量上,如果你想要一份巴赫作品的完整收藏,那就包括了管风琴音乐、键盘音乐、大提琴、小提琴、笛和数量庞大的教会音乐。质量上,巴赫毫不费功夫地就掌握了各种音乐的特性。尽管他有能力写出令人眼花缭乱、充满计算复杂性的作品,但它们自始至终都是令人值得一赏的音乐,绝不是简单的学术才华展现。

巴赫的音乐约有四分之三是为教会而作的。他那个年代的路德宗教会中,敬拜(可能会长至4个小时之久!)中间会有一份厚重的音乐作品康塔塔(译注:cantata,一种组曲,一般多乐章并伴有人声和乐器演奏)。对于独唱者(通常会是合唱团和一系列乐器)而言,康塔塔经常约20分钟长:它反映在读经中,提醒会众为证道作准备。

教会行事安排要求为一年70个事件安排康塔塔,而这正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持续创造力盛宴之一。三年来,巴赫每周都会创作出一曲新的康塔塔。如此就意味着他每周要为音乐设定德语文本(通常是供12位独唱者和演奏者的写作环节)、复制乐谱、排练作品,并在最后的主日进行演出。尽管诱惑明显,但巴赫鲜有重复自己的作品,不断创作出具有非凡影响力的美丽新曲。

正是巴赫的信念推动了他大部分的工作。从某些方面而言,巴赫可以算作是以音乐进行交流的神学家和布道家。在写作教会作品时,巴赫经常以缩写祷告“J.J.”(拉丁:Jesu Juva,“耶稣助我”)开头,用“S.D.G”(拉丁:Soli Deo Gloria,“归荣耀于神”)作结尾。

巴赫写到过,说“所有音乐的目的和最终目标都应该无外乎是上帝的荣耀的灵魂的洗涤”。在音乐中,他的意图就是赞美上帝并鼓励听众。

巴赫有很多事情值得谈起,请让我这里特别提到三件。

第一,巴赫如何将工作视为敬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的,教会音乐支付了他的工资,但即便每周都在谱曲,没有证据表明他就是在“做自己的工作”。他为上帝工作,上帝配得他最好的付出。我们很多人面临着不得不重复做事情的负担,愿我们能像巴赫那样保持新鲜感和受启发。

第二,巴赫深深的基督教信仰温暖了我的心。事实上,巴赫追随着路德,了解福音的核心就是关于有罪的男男女女是如何通过基督在十字架上受死而在圣洁上帝前为义的。我们也绝不能忽视这个真理。

最后,作为一名福音人士,我感动于巴赫在教会音乐中不仅描述真理,还宣讲真理。他发出了回应,力图吸引听众从单单真理的旁观者进入到宣称自身就是真理中来。多年来,巴赫的音乐被证明对无神论者极其危险。

在生命的最后岁月里,巴赫创作了作品《b小调弥撒曲》(B Minor Mass),成为他对这个世界的见证。不同于往常,巴赫选择了拉丁语进行创作,这可能是为了让他的作品走出德国、走进世界。曲目最后部分《请赐平安》(译注:拉丁完整名称“Osanna, Benedictus, Agnus Dei et Dona nobis pacem”,意为“赞美颂、迎主曲、羔羊经及请赐平安”)为祷告,祈求上帝给我们属他的平安。

这里的Youtube地址可以看到以巴赫可能认可的方式呈现出来的非常细腻的现代演出。导演者为日本指挥家、巴赫最高诠释者鈴木雅明(Masaaki Suzuki)。鈴木雅明本身就是一名坚定的基督徒,不仅理解这部音乐,还理解创造它出来的信念,即的的确确是为了“上帝的荣耀和灵魂的洗涤”。


原作者J·约翰(CanonJ.John)为菲罗信托董事。可访问其网站www.canonjjohn.com或是在Facebook、Instagram和推特上关注他。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