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哈里特·比彻·斯托(Harriet Beecher Stowe)是当时美国最重要的女性。有报道说,当她在美国内战期间被介绍给时任总统林肯时,后者说:“原来这位就是给我们带来这场大战的小妇人呀。”
哈里特出生于新英格兰(译注:美国最东北角,合有:缅因州、新罕布什尔州、佛蒙特州、马萨诸塞州、罗德岛州、康涅狄格州六个州)一个享誉美国的比彻家族。她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基督教布道家,哈里特成长于一个敬虔的、促进如废奴和妇女教育等进步社会事业的家庭中。
哈里特聪慧且受过良好教育,在青年时代一次改变信仰的经历影响了她的余生。
21岁时,哈里特一家搬家到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她在那里成为一名教师。虽然俄亥俄禁止蓄奴,当它与合法蓄奴的肯塔基州相邻,于是哈里特在辛辛那提遇到了很多逃亡奴隶。
访问肯塔基州的时候,哈里特亲眼看到过很多家庭被拆散并在奴隶拍卖会上出售掉,于是让她对奴隶制的反对更加深刻。她对奴隶制的厌恶得到了她信仰的支持:毕竟,如果一位奴隶是上帝的孩子,还有任何人有权利买卖他们吗?
哈里特与神学教授加尔文·斯托(Calvin Stowe)成为朋友。在妻子去世后,加尔文在1836年与哈里特结婚。他们两人的婚姻很长,有七个孩子。与丈夫一起搬回新英格兰后,斯托夫妇参与了帮助奴隶逃往安全地带的个人网络地下铁路(Underground Railway)。在收容逃亡者的时候,哈里特听着他们的悲伤故事。
1851年,她应邀请为一家废奴主义报纸撰写文章。按照狄更斯等作家建立的模式,她开始写作一本每周分期发表的小说。小说获得巨大成功,达到了40期,还被出版成书。如标题一样,《汤姆叔叔的小屋》(Uncle Tom's Cabin)是公开谈论处理奴隶制恐怖问题的涉及小说。在小说的结尾,汤姆叔叔,一位高尚而卑微的基督徒奴隶,因为拒绝透露两个逃亡者的位置而被奴隶主吩咐监工打死。在他最后的遗言中,汤姆叔叔饶恕监工并呼吁他们皈依基督教。
《汤姆叔叔的小屋》充满了激情和情感的故事线对人们产生了非同寻常的影响,有力地呼吁反对奴隶制。作为第一部大卖小说,它打破了出版记录,在内战之前就在美国热卖了一百万份。小说在全球范围内也取得了成功,仅在英国就卖出了一百多万份。
可以理解的是,很多非裔美国人对汤姆叔叔让自己被一个白人殴打致死的方式感觉不安。但是,这本书的确产生了惊人影响。而它是否导致了美国内战呢?或许不是,但它确实让奴隶制在道德层面无法获得辩解,还可能帮助了废奴主义者亚伯拉罕·林肯成为美国总统。
无论如何,小说确实对于战争发挥了作用。英国因为其巨大的棉花产业,很想支持美国南方,虽然此举可能会改变战争进程,但哈里特这部小说的巨大成功迫使这个做法在政治层面上无法接受。
哈里特一边继续写作书籍,一边进行国内外巡展。她曾经三度前往欧洲,与那里的群众及查尔斯·狄更斯及英女王维多利亚会面。她依然致力于社会改革,如为女性提供更好的法律权利,为新近获得解放的奴隶提供教育机会。夫妇两人继续过着简朴的生活,因为她把大部分可观的利润都捐给了慈善事业。丈夫去世后,哈里特的精神健康下降,于1895年去世。
我们能从哈里特·比彻·斯托身上学到什么呢?思考着《汤姆叔叔的小屋》这一伟大成就,我留意到四个耐人寻味和具有挑战力的因素。
第一点,哈里特是一位有准备的女性。有人说“财富青睐有准备的人”。在基督徒生活中也存在着一个相似但被忽视的现象:有准备的人会发现上帝留给他们去做的事情。哈里特这位深植于基督教信仰、圣经知识和致力于社会行动的人,自然是有所准备的。所有需要的只是那个请求进行反对奴隶制写作的触动。我们是否能为上帝使用我们而准备好自己作为优先事项呢?
第二点,哈里特作出了反应。奴隶制一个令人不安的特征是,这么多人是如何大方地忽略其作为一个道德问题了呢?哈里特不仅看到了奴隶制带来的后果,而且她被冒犯的良心要求她采取行动。我们生活在一个存在许许多多被忽视的暴行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多的像哈里特这样热情的基督徒注视它们并作出明智反应。
第三点,哈里特作出了回应。她的天赋是讲述故事,这就是她所做的。奴隶制的恐怖似乎配得更多,但她所做的却非常有效。我们有怎样的天赋可以用作成就不同呢?请让我们来利用它们吧!
最后,我看到上帝是如何带来结果的。如《约翰福音》记载的那喂饱五千人的只拿着两饼二鱼的小男孩一样,上帝乐于以小见大。上帝通过哈里特·比彻·斯托达成了很多成就。他也可以使用我们。
原作者J·约翰(Canon J.John)为菲罗信托主任,可以访问其网站www.canonjjohn.com,或在Instagram或Twitter上关注他。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