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虎妈战歌”之后,“中国狼爸”萧百佑所写新书《所以,北大兄妹》呈现在世人眼中。他的“每天挨顿骂,孩子进北大”宣言,吸引了众多家长和教育界人士。“打”能否造就一个孩子,作为基督徒应该如何看待呢?
萧百佑自曝曾就读于暨南大学国际金融系,如今常住北京,从事名牌折扣店商业地产,事业有成;但最让他骄傲的是,他与香港籍太太所育的四个孩子中三个都考进了北大。他坚持“用最传统、最原始的古老方法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家里常备藤条和鸡毛掸子,让孩子们从小背《三字经》、《弟子规》,背不上来就打人。他不准不准自由上网,不准随意开空调;他说,孩子是民,家长是主;打是一种文化。像“虎妈”一样崇尚彪悍教育方式的“狼爸”说,他“把三个孩子打进了北大”。
关于打,萧百佑说,“我采用的“萧氏教育理论”。从孩子3岁起,我就会和他们沟通好家规,一旦孩子犯规,他们就清楚地知道,爸爸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用什么方式打哪个部位、打多少下、打的力量有多重……家中顽皮的孩子一周受罚的次数会超过3次。我会把鸡毛掸子反过来,用藤条打。会留疤痕,但不伤身体……而且我打之前会先讲一个小时的道理,让所有的孩子一起来听训。打孩子时,唯一的想法就是‘钢铁是这样炼成的’。‘打’就是我个人认为的洗礼。”
通过打,萧百佑建立起了作为家长的权威。“打”是爱在孩子身上的吻,爱是“打”在孩子心中的痕。只要父母在情、理、节上与孩子们明正典范,孩子们一定能体味严父慈母之良苦用心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萧百佑就决定限制他们的自由。他在一次采访中提到,他认为现在90后的孩子面对着网瘾、物质化的挑战,为了培养孩子的刻苦耐劳精神,孩子必须要家长的陪伴下才能够上网,使用网络科技来查资料或者写作业。天气热,也只能得到家长允许才可以开空调,用他的话来说,他自己小时候的生活条件还不如现在好,那个时候自己可以忍受炎热,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就不能忍受呢?
对于别人称呼他狼爸,他欣然接受,他认为狼性是一种带有野性的拼搏和竞争精神,这应该是如今社会需要的。并称,“在中国就是一个竞争的社会,怎么能够在百万高考的人中进入好学校,如何能够从毕业生中竞争出好岗位,另外孩子在小时候自律、自控、自强、自觉、自主很差,必须高标准严要求。因为玉不琢,不成器!”
他还说:“在我们可见的未来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中,孩子们不可能有不争而得的机会。争什么?凭什么争?争来干什么?这是我们的孩子们必须要学懂的事情。”
“孩子们不宜交流感情,孩子们的所有交流和话题只能是学习有关的东西。但交流其它的一切,都是多余的。除了学习上的话题,怎么交流都是负面的,无益的。绝不支持。孩子在上大学之前不需要朋友,他们只需要同学。”
“老师主持的课外活动,只要孩子说出合理理由的,我支持。但要有一个前提,就是不能影响学习成绩。一旦相左,马上刹车。因为,毛主席说,学生以学习为主。学什么,当然是文化知识,当然是教学大纲的课文。”
萧百佑说,当四个孩子到了十一岁之后,他不再打了,因为他认为此时孩子已经定型了,已养成了良好的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形成了自己世界观、价值观,知道礼、仪、廉、耻,能辨是非黑白了,他们懂历史、有分寸,知进退了。
他现在集中精力为孩子做的一件事是让他的孩子们有使命感。解决几个问题:我们究竟来这世上干什么?我能为这个民族做什么?我能为这个社会做什么?然后,我会得到什么?最后,我是什么?
萧百佑认为他要先培养孩子考上中国最好的大学,再来教育孩子思考自己是谁,自己能够为社会做什么。而在基督教里面所提倡的是,我们要先明白自己是谁,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然后才是自己过怎么样的人生。一个人只有自我价值感建立起来的时候,他才能带着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命还有种种艰难。
萧百佑先让孩子适应这个竞争的环境,而且灌输孩子要通过竞争来获得成功,不知道他孩子的抗挫力如何,他在书中提到,他的女儿在面临高考时候,压力很大,情绪低落到每天都要哭泣。
而他不允许孩子跟同学交朋友,不允许孩子参加同学的任何活动,如果要参加必须写请假条,说清楚这个同学是谁,在班级里面的成绩如何,家中电话,还需要请班主任签字。有一次孩子写了假条,还请了姑姑来家中求情,才终于获得允许参加了同学的一个生日会。可是只到同学家5分钟,他就打电话要儿子回家。他认为这个时间用来学习是更好的。
孩子的社交能力、建造友谊的能力是从小需要在集体中被培养的,可是这些都被萧百佑制止了。可庆的是,家里有4个儿女,儿女之间相处弥补了这点遗憾,从书中看到,他把中国传统道德伦理教给孩子,孩子与亲人之间的相处很愉快。只是不知道能够弥补到何种程度,毕竟友谊与亲情是不同的。
在书中提到,箫尧从小很喜欢花花草草,他走路看到漂亮的花草都会随土铲下来带回家培育。而且会看很多资料,学习分辨花草种类,培养花草。但萧百佑认为这样会耽误孩子学习,于是当着孩子的面把花草扔进了垃圾桶。从此孩子再也没有碰过这些,顶多是偶尔在花盆中帮妈妈栽种一些葱蒜。
台湾彩虹之约事工育儿专家谢慧燕说过,孩子出生就具有不同的恩赐,如运动、生物、空间感、艺术等等。让一个在艺术方面很有天赋的孩子一定要学习他不喜欢的数理化,那对孩子是一种摧残与伤害。
基督教的教育理念是,每个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上帝所给予的恩赐,家长需要挖掘孩子自身的特点与才能,并按照他的特质来培养孩子,恩赐没有高低之分,正如职业没有贵贱之分,重要的是我们能否发挥自己的恩赐,做到最优秀,这样人在一个自己喜欢的领域做到最好,也能够影响造福社会与他人。
萧百佑认为学习是最重要的,任何东西如果与学习所抵触,那都是要让路。而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自己的竞争力,将来能够在社会中出人头地。只有能够在社会中出人头地了,才谈得上对社会的贡献。
大儿子箫尧在书中写道:我不知道爸爸的传统教育和封建教育,究竟有什么差别,希望爸爸有一天可以告诉我答案。但他在书中也说了一句:“将来,我的儿子也交给我爸爸教!”甚至有人拿萧百佑的教育观点询问一所学校的孩子与家长,六成的孩子说能够接受这样的教育方法,因为有家长的督促会让他们学习的更好。他们认为这样的方式很适合中国的教育——分数第一。但我们不得不得问:当孩子在应试教育中成功,却失去了自己,怎么办呢?现在很多大学生毕业参加工作,才发现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是那样的,他们开始寻觅到底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可是这些问题应该是孩子在青少年的时候就应该想明白的。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