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30年来,经济特区深圳GDP年均增速达25.8%,从昔日的边陲小县崛起为现代化大城市。经济是这座城市的命脉与发展基础,很多人也来到这里“淘金”,金钱对人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位来来回回在深圳生活了14年的基督徒弟兄说:金钱这里成为了信仰上的拦路虎。他还说:金钱虽然是拦路虎,但神还是带领他学会如何奉献与倒空,如今,他奉献的钱比自己的生活费还多。
基督时报同工来到这位弟兄的小家,看到的是简陋的摆设与满墙的经文与耶稣的画像。弟兄的妻子彭姊妹很热情,圆圆的脸上透着热情,喜乐的表情让人一点也看不出曾经她是一个濒临死亡的人。她跟基督时报同工讲起了自己的见证:08年底,在很普通的一天,她去朋友家吃饭,吃完饭回家,晚上腿就开始肿了起来,小便失禁。到医院一检查,年纪轻轻的她竟然得了“肾病综合症”,医院一位老医生说这个病乐观的话半年能好,如果情况不理想,就无法确定何时会康复了。
患上这个病让人一下子就失去了盼望,每天全身都是肿的,无法走路、无法下蹲,在别人眼中上卫生间这样的小事情到了她这里,却成为了难关。头发大把的掉,说话也失去了心情与力气。当时彭姊妹刚信主,家附近有几位基督徒极为关心她,有个老姊妹每隔一天都来为她做按手祷告。彭姊妹一边祷告一边还继续吃着难以下咽的中药。
正像圣经所说的“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你的仗,你的竿,都安慰我”,08年6月份彭姊妹受洗后,一天她在读到《罗马书》14:7-8 罗马书14:7-8,“我们没有一个人为自己活,也没有一个人为自己死。我们若活着,是为主而活;若死了,是为主而死。所以,我们或活或死总是主的人。”读到这里,她萌生一个念头,既然基督徒不管生死都是主的人,那她就把药都扔掉,就把自己的命交给主了。也奇怪,那天后没几天,她发现自己忽然变得胃口大开,一顿饭可以吃三碗米饭,而身体的浮肿也渐渐的消退下去。
她每天就是灵修祷告,跟着附近的基督徒出去散步,顺便派发福音单张,病情一天天轻了,人也变得喜乐起来。路上有熟悉的人会问,“你的病好点了吗?”,彭姊妹脱口而出:“都好了”。她被自己的回答吓了一跳,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回答,虽然病还没完全好,但在信心中她觉得自己已经好了。
后来,大家就邀请她到教会做见证,在做见证的时候,虽然头顶一直发麻,但她还是在圣灵的大能下跟大家分享,喜乐的说自己好了。“信心的宣告,带出上帝的行为”,从那之后,她就真的慢慢的完全康复了,没有用一片药。而她也成为了职场上祝福别人的天使,每参加一份工作,她就带着周围的同事信主,也帮助了几位信仰软弱的基督徒重返教会。
“喜乐”成为了她的名片,职场上她的喜乐常常感染别人,别人好奇的问,你为什么那么高兴啊,她说:我信耶稣,你想跟我一样喜乐,就跟我一起信耶稣吧。耶稣救了彭姊妹,夫妻没有忘记神的恩典,实践圣经的话成了他们人生的目标,“奉献金钱”就是其中一项。
彭姊妹说,在深圳各种基督教特会很多,会费最少是100,也有的是感动奉献的形式,但做感动奉献,他们肯定会掏比会费更多的钱。因为上帝给他们的感动往往都比较大,夫妻赚钱也许不多,但奉献的钱占了家庭收入的一大半。除此之外,当年那位为彭姊妹代祷的老姊妹也为她树立的信仰上的榜样,如今他们也这样去对待关怀贫穷、处于病痛中的肢体,爱就这样像接力棒一样的传递了下去。
在这个追求效率、成功、物质的城市,彭姊妹夫妇只是众多因为耶稣而改变的众人中的两位,在追梦中,他们曾认为”只有赚大钱才能够扬眉吐气、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如果没有钱,在深圳根本无法生活下去”。可是信仰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地上是短暂寄居的,只有眼目朝着天上的国度,才能够真正做到不计较自己在金钱上的得失,虽然常常奉献,但耶和华上帝却从没让他们缺乏,在金钱上的释放让他们得到了灵魂的自由,从此人生不再是为了金钱生活,而是因为爱而活。
同样有一个人,刘弟兄在深圳曾经是职业经理人,信主后上帝呼召他成为街上的流浪汉的“福音”,于是他放弃了自己的高薪工作,首先成为了街头流浪汉,为的是去体会流浪汉的艰辛,并与流浪汉成为朋友。后来他的家成为了接待流浪汉的地方,刘弟兄接待过上百位流浪汉,他用理解去接纳他们,用耶稣的福音去让他们感受到来自人间的爱,让受创的心灵看到人生的盼望,留弟兄也培养能够自食其力的人不再乞讨,让流浪孩子掌握技能。现在刘弟兄做全职传道人,他说,自己要用近全力去照顾这些被社会忽略的人。
刘弟兄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而当地的派出所看到他做工的果效,也从刚开始的不理解变成了后来的容许与接纳,我们看到了上帝的恩典与他们对社会的好见证。
一个城市经济高速发展,与之配套的心灵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上帝眷顾这片土地,他在这里兴起了他的儿女,为的是能够把爱播撒出去,为的是赐给人灵魂的自由与力量可以得胜对金钱的贪婪,为的是不止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圣经中说,基督徒要做这个世界的光与盐,照亮别人与洁净社会。当一个环境中基督徒越来越多时,这里也可以变得更明亮与温暖。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