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2日

访谈|华东一牧者谈中国教会近30年对牧养模式的探索:从派单制到堂会制,到今天对“融合制”的尝试

作者: 舒华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2年03月22日 11:54 |
播放

教会是基督的身体。地上的教会存在的意义是为了作基督荣耀的身体,为主赢得失丧的灵魂。教会存在的意义是不会改变的,但教会的牧养与治理模式却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2020年的全球疫情,对世界影响深远,对教会也是如此,促使教会在牧养模式上不得不进行革新和调整。

日前,笔者采访到了华东的一位M牧者,他是在过去是30年中国基层教会牧养模式的变迁历程中的亲历者:在过去30年里,中国基层教会在牧养模式的层面上,经历了从农村教会使用的片养制和派单制、到城市教会强调堂会制,再到后疫情时代的今天将线上和线下、小组/家庭和堂会等多种方式融合起来的一种新模式。与此同时,M牧师在实际的牧养中,也把过去的派单制、堂会制等优点融合起来,回避各自的劣势。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这种因环境变化而新兴的模式并非如片养制、堂会制已经有专有的词汇来进行称呼和定义,但其内涵和形成更多呈现出来的是一种“融合制”的风格。

一,派单制和堂会制结合,可以焕发新活力

M牧师回顾说,近30年前,不少农村教会主要使用的片养制是一种派单制——把传道人派到不同的片区或者教会轮流讲道,在当时的时代下很重要。但再回头看可以发现,这是一种比较“走马观花”式的牧养,很难起到深入牧养的作用,牧者与信徒无法建立更深的牧养和被牧养的关系。

因此,现在M牧师如何使用派单式的牧养呢?首先,是希望能够让讲道的同工得到训练,在各处讲道,但是同时这个讲道人也有一个固定的堂点或小组教会去治理和深度牧养信众。因此,现在的派单制是这个牧者除了自己负责的堂点或者小组教会之外,还会一个星期出去一次,这样他们会在讲道与牧养方面得到均衡的成长。

M牧师说:“如果不用派单制的话,有些堂的讲道人因受教程度和年纪大等原因,喂养信众的水平会弱一些,而通过派单制的方式,可以让讲道人交叉和轮流讲道,这样至少让一个堂的信众一星期听到2次其他优秀讲道人的讲道,在真理的供养上会来到一个平衡。”

同时,M牧师强调说:“一个讲道人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本堂点的工作,派单只是训练讲道人的一部分。之前的派单制因为讲道人没有自己负责的堂点,只是流动地讲道 ,这样就无法深入栽培,讲道人只是好像一个讲道机器,讲道人与这个堂的信徒也没有关系,导致讲道人在完成任务之后就可以消失了。这是我们之前走过的弯路。虽然现在是也是用的派单制,但是我们要求讲道人除了讲道,还要好好地牧养所负责的堂点的信众。这样也可以建立起来真正的牧养关系。”

二,堂会制需要回避的劣势:要更深把握教会的本质

堂会制是2000年后在城市教会流行起来的一种模式——教会固定在一个堂点,牧养都以此为空间展开。

M牧师认为,第一堂会制主要只是一个人固定地宣讲圣道与牧养,比如有的讲道人需要一周讲很多道或者做很多辅导之类的,从某个角度来看,是对这个讲道人的拖累和内耗;第二是教会信众主要只是受一个讲道人的影响,容易出现信众对真理和整体的福音观的认知出现偏离。时间久了,这个堂的信众可能会发现只认这一个牧者的现象,而在当下网络听道资源锐减的环境下,如果一个堂的信众只是在局限在这一个牧者的牧养水平里,这个堂的信众就很难融入全备的福音信息里,时间久了,会出现全教会的在真理和关系上的不和谐。

因此,M牧师认为派单制和堂会制的结合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并且,在牧养上需要更为体系的一种讲道和牧养。比如M牧师推荐可以制定年度讲道纲要的方法,其中包括:真理性、教义性、生活性的的证道内容与教会发展方向等几方面。每个月四五周的讲道可以分别以这些来进行调整和平衡,比如以周为单位的话,第一周带领圣餐、第二周会讲十字架、第三周会讲马可福音、第四周会讲基督徒信仰生活的实践,当这样配比好的时候,信众的生命会吸收更为平衡和丰富的圣经的话语和智慧,信仰生命才会更好地向着基督成长。

M牧师认为,信仰不应该被堂会束缚起来,但他并不是反对堂会,他认为很多信徒出现一个错误的认知——只认准那一个地方聚会,认为只有这个地方才是教会。但是其实圣经让我们看到:信耶稣基督而得救的人聚在一起就是教会,耶路撒冷圣殿是神圣的,但不是只有在耶路撒冷叫聚会,叫教会,在教会论上,需要把焦点从地方转到人的身上,为此,M牧师特别留意分享正确的教会论给信众。

三,小组牧养的优势与弊端如何平衡?

“小组聚会模式可以把大型的教会聚会模式转化过来,如果再加强对信众生命的栽培,就可以补足堂点聚会的短板,这样就不仅有健康的牧者,也有健康的信徒,如此,便更加得平衡了。”M牧师介绍说:“现在我们的牧养是把小组聚会的观念用上了,但是小组聚会的问题是,虽然栽培了很多人,但是也制造了教会的很多混乱。”

他举例说,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从之前由多个牧者管理各自的堂点,到小组长得到权力管理自己的组员后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权力分散之后,有些个别的小组长就有骄傲的资本,也会有小组的分裂情况出现,或者是堂点讲道人之间的分裂,最负面的结果是他曾经历过小组长带走了小组的人离开教会。

M牧师肯定说,小组聚会很适用于今天的环境,但也需要认识到,教会的小组化有时候会把教会引向功利性的一面,即会刺激教会牧者不断通过发展更多的小组以达到追求人数倍增的目的,这就会导致教会在牧养和栽培门徒的方面是以事工为导向的,即非常看重结果、数字和规模,但却不是以生命为导向的。“当我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后,我们做出了对信众生命内面化加强的调整。”

四、后疫情时代 信众和牧者都需要心态的改变和更新

M牧师特别指出:“从2020到2022年,疫情发生后这二三年的时间里,我们不得不改变很多的模式。最开始的时候,我也不愿意接受网络聚会,总感觉少了那一种在实地会有的气氛和感情。刚开始对着屏幕讲道,我也是不适应的,我对着电脑讲道,感觉没有感情回应一样。我最开始有很多的失落,觉得网上讲好像缺少圣灵的感动,还是在台上讲的更好,但无法不去接受这个事实。”

“从2020到2022年,我们这近三年的时间的经历,我觉得就是神给我们一个提醒。我常常和弟兄姐妹说,我们要适应和接受现在这种线上线下、和小组聚会的模式。平安稳妥的时候,我们聚在一起当然更好,但是现在难的时候,我们不能够发怨言,不能够试探神。至少我们面对这个环境的时候,我们坦然一点。就算有5个人聚在一起,也不至于我们信心软弱。我一直鼓励弟兄姐妹,不要灰心。”

笔者手记:

中国本土教会自改革开放后重新兴起,在牧养上也是一直在摸索中积累经验和更新发展的。无论是农村教会的派单制,还是城市教会的堂会制,都是和不同的时代变迁和牧养需求息息相关。2020年全球疫情爆发,开启的后疫情时代对教会的冲击也不可谓不深远。这个时候,各种新的元素的涌入,以及新的需求的出现,都给牧养带来挑战和机遇。

过去2年多的时间里面,不少教会牧者将线上和线下敬拜、大堂和小组的聚会融合起来。目前这种因环境变化而新兴的模式并非如片养制、堂会制已经有专有的词汇来进行称呼和定义,但其内涵和形成更多呈现出来的是一种“融合制”的风格。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在自己所面对的处境下,更好地帮助信众藉着灵活的聚会敬拜和小组聚会,使其灵命得着喂养。M牧师将多种牧养模式融合在一起的尝试,是目前不少基层教牧同工都在挣扎中探索和努力的现状。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