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6日
微信

疫情下的日本宣教士是如何经历了上帝的复兴?

作者: 舒念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5年04月15日 08:43 |
播放

这是一个发生在东京的故事。

2018年,以斯帖和森下正光在圣经学校相遇。相遇后的他们开始一起参与布道,也慢慢互生了情愫。毕业后以斯帖便回到了自己的国家,而令她没有想到的是,仅仅是过了很短的时间,森下正光也追随她而来到她的国家,并在第二天向就向她求婚。

于是,3个月后的某一天,在2018年的12月,他们便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的他们开始决定为接下来他们的服事方向而祷告。

森下正光对上帝祈求道:“有一件事情,上帝啊,我可以去任何地方,但是除了日本。”虽然尽管正光是一个日本人,他也不愿意回到日本宣教和服事。因为他听说过很多关于日本宣教很艰难的话。

“很多宣教士和基督徒都说日本的情况很艰难,是宣教的墓地。这就是我所听到的,而且我的妻子也不会说日语。对我个人来说,我并不想要回到日本。”

然而,祷告后以斯帖和正光夫妻二人都有着很强烈地向亚洲宣教的呼召,更奇妙的是上帝也开始对他们说话——“去日本吧”,“在日本建立一个教会吧” 。这样的话不断萦绕在他们的内心。

不仅如此,后来无论他们去到什么地方,上帝都会让他们不断地看到有关日本的信息。“我爱日本”“我爱东京”——这些诸如此类的迹象不断地出现在他们的身边——有时,这些迹象是在人们的衣服上,有时是在书本上,在每一处他们能看到的地方。

“无论我们去哪里,都能不断地看到上帝的异象和踪迹,……我们被上帝的确实所震撼。”当他们看到源源不断的踪迹时,他们就知道,到了要去日本的时候了。

于是,他们打包了行李,搬回了日本。

起初到日本的时候,他们没有任何的团队支持,也没有任何的资金来源。“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又遇顶头风”这句话用来形容他们窘境再合适不过了,因为他们还同时遭遇了新冠疫情的冲击。

“这些对我们来说都非常的艰难。我们刚开始做教会的时候,我们只有2-4个人,聚集在一个非常狭小、拥挤的空间。”

不过,上帝奇妙的工作已经降临在他们的身上了。如今,他们已经神迹般地有了超过100人来参加主日礼拜,甚至人多到现有的聚会场地已经装不下这么多人了。为此,他们不得不准备换一个地方。未来,他们希望可以在东京的涩谷区有一个聚会的会场。

如何将福音传递给当地人?为此,他们选择走向日本东京的街头,向他们分享福音的信息。

“我们渴望看到基督的肢体因福音而聚集在一起,享受爱与和谐。而我们作为基督的家庭,可以一起去分享福音,促进神国度的发展。每个周日主日礼拜结束后,我们都会走到街头邀请路人一起弹乐器,这会吸引他们驻足。这时,我们就会用话筒传递一个清晰的、有关福音的信息。我们也看到人们被福音的信息触动,当然也有人被上帝治愈和拯救了。土壤正被耕种,属灵的气氛也被转换了。”

一开始,他们出去传播福音的时候,也没有那么顺利,但好在上帝触摸了那些“孤儿”的心。

“开始,我们宣传福音的时候,没有人愿意听,他们也不关心。在耶稣遇见他们之前,很多人都没有什么生活的意义,毫无生气一般,他们还有人有抑郁和自杀的倾向,以及孤独感。他们信主以后,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发自内心的微小,他们的眼神告诉我们上帝有多爱他们。”

除了走向街头,深入人群,传递福音,正光也在通过社交媒体分享他们所经历的上帝奇妙的工作,正光盼望自己的分享可以唤醒教会,为教会赋能。

“我个人对社交媒体很热衷。要想改变亚洲,首先教会需要被唤醒。现在我们关注的是为教会赋能。我们真的想向他们展示上帝在这里所做的一切,并且他们会看到上帝的心意、上帝的希望以及上帝的国度。当我走向街头分享福音的时候,我们想要充分地唤醒基督徒,让他们成长,让他们为上帝而活。我们认为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像一个口袋一样。”正光说。

“当你知道上帝是谁,你知道上帝做了什么事情,你就会知道真的是上帝在日本做工了。如果上帝可以在日本做成这样的工作,那么上帝也可以在你的国家、你的地区做同样的工作,在任何上帝所呼召你的地方。”

以斯帖确信,这就是他们疫情期间经历上帝复兴与得胜的故事。

“5年前,我们来到日本东京时,我们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但是现在我们看到有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福音,教会也在发展和成长,因此我们绝对站在复兴的一端,站在上帝得胜的一端。” 以斯帖说到。

笔者后记:
这是全球基督教联合行动“Gather 25”亚洲分会场,日本宣教士以斯帖和森下正光夫妻二人的分享。他们让我们看到日本宣教禾场带来的喜人发展,也鼓励了更多的基督徒无论在哪里,都可以经历上帝的复兴和得胜。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