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印度宗教自由委员会福音团契(EFIRLC)报告,2024年印度基督徒遭受的暴力和歧视程度很高,有640起相关案件发生,相比前几年数量持续增加。
相比之下,2023年记录了601起此类事件,并且2024年发生的640起事件是2014年记录的147起事件的近四倍,这十年来,对占印度人口2.3%的这一宗教少数群体的敌意持续加剧。
印度福音团契秘书长贾耶什·拉尔(Vijayesh Lal)牧师告诉《晨星新闻》:“在几个邦,对基督徒系统化、有组织的迫害已达到危机程度。最让我们担忧的是,平均每天有四到五个教会或牧师遭到袭击,每逢周日信徒前来敬拜时,袭击事件几乎会翻倍。”
印度宗教自由委员会福音团契的报告《信仰面临风险:审视印度基督徒遭受的暴力和歧视(2024年)》指出,北方邦仍然是迫害事件的高发区,共发生188起事件,其次是恰蒂斯加尔邦(150起)、拉贾斯坦邦(40起)、旁遮普邦(38起)和哈里亚纳邦(34起)。
拉尔表示:“我们并非要求特殊待遇,而是要求在公平的基础上执行宪法规定的宗教自由保障。所有印度人都应能够在没有暴力和恐吓的情况下实践自己的信仰。我们敦促所有邦政府依法执政,将宗教暴力的犯罪者绳之以法,不论其身份如何,也不论其有何种宗教和政治背景。”
迫害模式
去年除了四名基督徒被谋杀的事件之外,印度宗教自由委员会福音团契还记录了255起威胁和骚扰事件,129起逮捕事件,76起身体暴力事件,60起与性别有关的暴力事件,46起破坏礼拜仪式事件和41起与破坏公物事件,这些是迫害事件中最常见的类型。
1月份发生的事件数量最多(71起),其次是9月份(68起)、3月份(64起)和10月份(62起)。尽管4月和5月举行了大选,这或许会促使各方有所收敛,但迫害仍在继续,这两个月分别有 45 起事件被报道。
2024年2月12日,在恰蒂斯加尔邦苏克马地区,村民们威胁阿亚图·波迪亚米(Aaytu Podiyami)一家,并在一周内两次要求他们放弃基督教信仰。村委会随后传唤了他们,并下达最后通牒:放弃基督教信仰,否则后果自负。当这家基督徒拒绝后,村民们对他们进行了野蛮殴打,致使阿亚图的父亲重伤,不得不入院治疗。这次袭击迫使这家人逃离了他们的村庄,在其他地方重新定居,以体力劳动为生。
5月4日,在恰蒂斯加尔邦的巴斯塔尔,一群暴徒当着科萨·卡瓦西(Kosa Kawasi)妻子的面杀害了22岁的科萨,只因他拒绝放弃自己的基督教信仰。几周前,他曾向警方报告收到了死亡威胁,但警方无视了他的报案。
这次袭击发生在村民禁止基督徒家庭参加部落节日之后。包括卡瓦西的叔叔和堂兄在内的大约20人冲进了他的家,要求他放弃信仰。他拒绝后,这些人用木棍殴打他,然后用刀刺他,还用斧头砍他。他的妻子在被袭击后逃走了。
同一天,另外五户基督徒家庭为了保命而逃离。
高发地区
北方邦仍然是反基督教事件的重灾区,牧师和其他基督徒经常因被指控强迫改信而被捕。
警察通常在没有可信证据的情况下,在祷告会、家庭聚会和庆祝活动后拘捕基督徒。该报告强调了多起扰乱宗教活动、在社区中引发恐慌的拘捕案例。
3月24日,在马哈拉杰甘杰区贾穆伊村,一群极端分子在棕枝主日的晚上破坏了一场有沙伊莱什·库马尔(Shailesh Kumar)牧师出席的团契聚会。袭击者先是发出威胁,随后变得暴力,对在场人员进行了严重殴打。库马尔牧师头部受伤严重,需要住院治疗。随着病情恶化,他后来被转至戈拉克布尔的一所医学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10月3日,在北方邦贡达县卡纳尔甘杰镇加多普尔村,四名袭击者冲进曼·辛格(Man Singh)和六名村民聚集的祷告会场。这些暴徒对他们进行了暴力袭击,强行将他们拖走200米后继续施暴。
这些袭击者抢走了他们的财物,包括手机和一本圣经。曼·辛格身上多处损伤,部分听力丧失。警察赶到时,并未进行干预。相反,据报道,他们加入了袭击者行列,将受害者拘留到午夜才释放,并警告他们今后不得再举行祷告会。
在恰蒂斯加尔邦,极端主义团体通过肢体暴力、社会抵制、剥夺基本资源和丧葬权利等手段,对部落基督徒施压,迫使他们放弃信仰。
今年6月,在恰蒂斯加尔邦丹特瓦达区,32岁的宾杜·索迪(Bindu Sodi)被其亲属用斧头和石头杀害,原因是一场因歧视基督徒而引发的土地纠纷。自从索迪和她的家人在几年前改信基督教以来,她的亲戚一直声称他们没有继承祖传财产的权利,并拒绝让他们获得这些财产。警方后来向她的家人施压,要求将她埋葬在19英里外的地方,以防止教派冲突,且拒绝承认这起犯罪的宗教动机。
发生在旁遮普邦的此类事件共计38起,其中11起发生在圣诞节期间。12月25日,在菲罗兹普尔区,一群人袭击了一位名叫维贾伊(Vijay)的牧师和他的会众,当时他们正在为圣诞节活动做准备。早些时候,4月18日,在阿姆利则区的苏丹温德村,一位名叫古尔吉特(Gurjeet)的牧师和他的兄弟古尔迪普(Gurdeep)被邻居阿夫塔尔·辛格·尼汉(Avtar Singh Nihang)殴打,起因是他们为古尔吉特牧师的信仰发生了争执。
尼汉用一把基尔潘(Kirpan)——锡克教仪式用的匕首刺伤了古尔迪普的头部和四肢,而古尔吉特牧师的脚趾和手指受伤。据报告,当他们寻求医疗救助时,一名医生拒绝为他们治疗。
这份印度宗教自由委员会福音团契的报告还详细描述了5月5日在比哈尔邦西帕村发生的一起案件,当时极端分子在一场礼拜期间将基督徒锁在教会内,袭击礼拜者,并诬告他们强迫改变信仰。警方拘留了四人,当晚晚些时候才将他们释放。这是该教会在短短三个月内遭遇的第二次袭击。
骚扰工具
印度宗教自由委员会福音团契的报告指出,反改教法的滥用是迫害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
一位来自北方邦的匿名领导人告诉《晨星新闻》:“这些在法律上被称为宗教自由法的法律,却被滥用来限制少数基督教群体的宗教自由。”
2024年,北方邦政府加强了其反改教法,对2021年的《北方邦禁止非法改变宗教信仰法》进行了修订,以加大惩罚力度,并将违法行列为不可保释,其中一些违法行为现在可判处最高无期徒刑。
该立法的一项关键变化如今允许“任何人”——而不仅仅是受害者或其亲属——对所谓的涉嫌违规行为提出投诉。印度教民族主义团体利用这一规定,在该邦各地对基督徒提起越来越多的诉讼。这引起了对基督教礼拜活动的恐惧和怀疑。
这位领导人说:“目前有60多名基督徒因为这项法律的规定而被关进监狱。”
该报告提及了12月27日发生在法塔赫布尔区的一起事件,当时一群暴徒袭击了牧师希夫巴兰·帕斯万(Shivbaran Paswan),强行给他剃光头,并游街示众。然而,警方非但没有保护他,反而依据该邦的反改教法对他提出指控。
10月20日,在北方邦密鲁特,一群印度教民族主义暴徒扰乱了比朱·马修(Biju Mathew)牧师的礼拜活动,并对他进行了殴打。警方最初将他和他的妻子带到警察局,但随后释放了他们。然而,10月26日,当局根据北方邦反改教法逮捕了马修牧师。
截至今年2月,他仍在狱中,而他的妻子瑞尼(Rini)则在照顾着他们两个上学的女儿。在他被监禁的两周内,印度教团体宣称已让他所在教会的30个家庭“重新皈依”印度教,当地印度人民党领导人也发表了挑衅性言论,并对改变宗教信仰的行为发出警告。
该报告指出:“这些案件往往迫使被告承担举证责任,即使指控完全是捏造的,法律辩护也极其困难。”
反改教法目前已在11个邦生效,还有更多的邦正在寻求类似的立法。拉贾斯坦邦的印度人民党政府最近通过了一项反改教法案,正等待实施,而在阿鲁纳恰尔邦,官员们已开始重新启用 1978 年颁布但长期未执行的反改教法。阿鲁纳恰尔邦政府已经开始制定法规来执行这项长期未生效的立法。
日益严重的危机
到2024年底,400名基督教领袖联合起来,向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发出了一封措辞强硬的信,谴责在圣诞节期间针对基督徒的攻击行为,并呼吁制止暴力事件的激增。
他们在12月31日的信中写道:“几乎所有来自联邦政府和各邦最高层的政治领导人都选择不谴责他们,这让我们深感悲伤。不断增加的仇恨言论,尤其是来自当选官员的言论,助长了针对基督徒的暴力行为。”
印度宗教自由委员会福音团契强调,这640起已核实的案件可能只是实际事件的一小部分,因为许多受害者担心报案后警方不作为、受到恐吓或遭到报复,所以不敢报案。
拉尔说:“恐惧的氛围让许多基督徒不敢寻求正义。即便受害者报案,案件处理过程中也往往会出现拖延、被告被无罪释放的情况,甚至会有更令人不安的情况,即受害者反被错误关押,而真正的罪犯却逍遥法外。”
行动呼吁
印度福音团契敦促当局保护面临风险的基督徒团体,追究极端组织的责任,停止滥用反改教法,加强对受害者的法律保障,并确保宗教少数群体能获得公平、公正的法律诉讼程序。
拉尔说:“印度宪法保障宗教自由和不受迫害的生活权利。这些自由不仅是法律原则,更是我们这个多元且包容的社会的基石。我们仍将致力于与所有利益相关方合作,以确保这些权利能保护每一位印度公民,不论其信仰传统如何。”
印度在基督教支持组织“敞开的门”(Open Doors)发布的《2025年全球守望名单》上排名第11位,该名单列出了对基督徒来说处境最为艰难的国家。2013年印度排名第31位,但在过去十年中,该国的排名不断升高。
宗教自由倡导者指出,自2014年5月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上台以来,由印度教民族主义者印度人民党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National Democratic Alliance)政府对非印度教徒的敌对态度,使该国多个地区的印度教极端分子更加胆大妄为地攻击基督徒。
文章来源:Christian Daily International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