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5日
微信

如何看待总是姗姗来迟的礼拜者?

作者: 刘索菲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5年04月13日 20:04 |
播放

礼拜迟到看似是一件小事,但也可以从侧面看出一个人对待礼拜,或者说对待信仰、对待上帝的态度。当一间教会中有少数人因特殊原因而迟到时,是情有可原的。但当迟到成为教会的一种普遍现象甚至风气时,就不得不严肃对待这个问题了。

而如何指出人的问题和罪,又让人心服口服地承认并且悔改,做出调整和改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极大地挑战着牧者在上帝面前正直的心,也要突破不看人的脸色、不惧怕得罪人的恐惧,并且以智慧的方式处理也显得极为重要。

信仰的最初操练:礼拜守时=信仰虔诚

十多年前,自己的信仰正式开始。那个时候,在团契生活时,在参加礼拜和礼拜守时上被高标准和高要求对待,因此在这方面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操练。那时,自己还是个学生,过着宿舍、教室、教会三点一线的生活,准时礼拜也相对容易些。

由于传道人非常强调守礼拜以及准时甚至提前到教会的教导,并将其视为敬虔和对上帝敬畏的一种操练。但人多多少少总有迟到的时候,我每次迟到的时候心里就担惊受怕,感觉自己犯了很严重的罪,好像要被丢在地狱里一样。而传道人看到这些迟到的人,有时一言不发但表情严肃,但有时也会严厉批评。这造就了我对礼拜迟到的认识就是不敬畏、不敬虔、信仰不好、会被批……

在这种教导和氛围中成长的我,当在教会全职服事时,也会经常面对礼拜和各种活动经常迟到的人。那时,虽然自己不会在言语上说什么,但心里却常常充满了论断,并且也会给他们贴上不敬畏、不敬虔等标签。

寡妇的两个小钱更得上帝称赞

直到进入职场工作一段时间,以及经历一些事情时候后,对于这一问题我有了不一样的看法。

工作与全职服事差别很大。工作有工作的要求和标准,有要遵守的规则和底线,除了工作的压力,还要面对生活中各样琐碎的事情。另外还要守好教会的规章制度以及信仰的操练。而全职服事的工作内容就是与教会相关的事务,准时参加礼拜也是他们服事甚至可以说是工作的一部分。从这个角度来讲,全职服事者准时参加礼拜比职场人士要容易很多。

传道人要求信徒积极参加各种礼拜,并且要守时,虽然这是为了信徒灵命的成长,动机是好的,但当信徒无法达到此要求时,若牧者不问具体原因,就简单粗暴地将其解释为“不敬畏”“因工作、家庭等原因找理由和借口”未免会让人觉得有一刀切的嫌疑。

当职场人士面对工作的压力,内心挣扎了好久,最终才决定带着一点点信心拖着疲惫的身体走进教会,想听到上帝的话语和从祂而来的力量和安慰时,却被批评“迟到”了,他们会作何感想?久而久之,教会会形成一批“法利赛人”,因为他们礼拜时间遵守的很好,而与之相反的另一批人则会慢慢成为教会边缘甚至退出教会视野的人。

有一间教会有接待人员,他们面对那些离教会比较远、又需要带孙子的老年人姗姗来迟时,亲切地跟他们打招呼,并且为他们的辛苦以及即使迟到也要参加聚会表示鼓励,并微笑着将他们迎进教堂。住在郊区的一位基督徒,大冬天带着孙女骑将近一个小时的电动车去参加位于市区教会上午的礼拜,却迟到了,她该被批评还是被鼓励?

我想,就像寡妇的两个小钱比财主的百万奉献更得主的喜悦一样,那些拖着疲惫的身体、即便迟到也从大老远赶到教会的人是更让上帝感动的。因为上帝看人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上帝却是看内心。

具体分析迟到原因 不笼统粗暴定性

一个学生考试没考好,老师就说他肯定没好好学习,但我们要小心谨慎这样的结论。考试没考好的原因有很多,没好好学习是原因之一。除此之外,还可以是学生原本很优秀,但因心理素质不好导致没发挥好;考试中途因紧急情况提前离开考场,没做完答卷;确实好好学习了,但学习方法不对,导致事倍功半……

心理素质不好提升心理素质,学习方法不对,找到对的学习方法,这才能根本解决问题。

同样,不参加礼拜或者礼拜迟到的原因也有很多,确实有人打着工作或者家庭的借口缺席礼拜。但这并不是唯一的原因。也可能确实是身体不舒服、心里确实很累没力量参加;或许是与某人发生冲突,因不想见到那个人而不参加礼拜;随大流,看别人迟到自己也迟到;又或许是讲道不接地气,得不到恩典……

属灵的问题用属灵的方式解决,肉体的问题用肉体的方式解决,一股脑地将礼拜迟到或者礼拜缺席的问题都归结于因为某事找借口,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打击大家参加礼拜的积极性,甚至还会压伤很多人。

礼拜守时毋庸置疑是信徒无条件要遵守的,耶稣也教导门徒说,你们的义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但我们也要清楚地知道,礼拜守时是敬畏上帝的一种表现,但不守时不一定是不敬虔、信仰不好。

图片来源(Image Credit)Pok_Rie via pixabay.com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