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2日
微信

七位改变历史的天主教利奥教宗

作者: Hannah翻译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5年05月22日 14:33 |
播放

2025年5月8日周四,天主教枢机主教罗伯特·弗朗西斯·普雷沃斯特(Robert Francis Prevost)当选为教会第267任教宗,成为首位来自美国的教宗。

当选教宗后不久,这位69岁的伊利诺斯州芝加哥人、维拉诺瓦大学校友决定采用“利奥十四世”作为他的教名。

普雷沃斯特选择的这个名字与教宗职位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此前的那些利奥教宗中有的从事过重要的外交努力、有的在争议中任职,还有的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显赫的美第奇家族有联系。

以下是七位同样名为利奥的著名教宗。

一、利奥一世(约400-461年)

利奥一世也被称为大教宗利奥一世,他从440年开始担任教宗直到461年去世。在其统治期间,他大力打击天主教会内部的异端邪说。

利奥一世监督主持了迦克墩公会议迦克墩位于今天的伊斯坦布尔市内,已不存,该会议重申了耶稣基督兼具神人二性的正统基督教教义等事项。

然而,他最著名的举动可能是在政治领域,因为他成功地说服了入侵意大利的蛮族征服者匈人王阿提拉,使他没有攻陷罗马城。

据杂志《天主教问答》(Catholic Answers)记载:“从罗马古老的城门内走出了一位身着主教服饰的白发老人。这位年迈的罗马教宗步履蹒跚地走出城,去与野蛮的匈人会面,而全城都在等待观望。”

“教宗的请求在阿提拉耳中犹如一道命令。这位匈人扶起利奥,发誓要缔结永久的和约,然后带着他的军队越过多瑙河撤退了。”

利奥一世后来被封为圣徒,成为仅有的两位被罗马天主教会认可为教父的教宗之一(另一位是后来的教宗额我略一世)。他也是第一位被安葬在圣彼得大教堂的教宗。

二、利奥三世(750-816年)

利奥三世生长于罗马,在17世纪被封为圣徒,他从795年到816年担任天主教会的领袖。

关于利奥三世最为人所知的是他对法兰克国王查理曼的支持,公元800年的圣诞日,他将查理曼加冕为罗马皇帝,从而正式建立了神圣罗马帝国。

据《教宗史》记载:“在这次选择加冕查理曼为新皇帝的过程中,利奥开创了一个法律先例,即只有教宗才有加冕西方皇帝的必要权威。”

“利奥三世确实因支持一位与东罗马皇帝竞争的人这一决定,永久性地分裂了东西方。这也导致了几个世纪后天主教和东正教的分裂。这一裂痕从未完全愈合。”

三、利奥八世(约915-965年)

利奥八世于963年正式掌权,接替了短暂且丑闻缠身的约翰十二世的教宗职位,并以一种有争议的方式统治了几年,直至去世。

约翰十二世的权力丧失是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一世的政治努力所推动的,这位被罢黜的罗马主教直至964年去世前都一直试图重新夺回教宗职位。

此外,虽然奥托可能支持利奥八世的主张,但罗马天主教会人员却选择推举另一个人,即本笃五世担任教宗,而非利奥。

为了回应选举本笃五世的决定,奥托回到罗马,迫使天主教会接受利奥为真正的教宗。然而,由于其地位存在争议,许多人认为利奥八世是一位“伪教宗”,而且他的权力范围至今仍在一些人中间存在争议。

四、利奥九世(1002-1054年)

教皇利奥九世原名布鲁诺(Bruno),是位于现今法国的埃吉斯海姆的休伯爵之子。利奥九世从1049年至1054年去世期间一直担任天主教会的领袖。

在其统治期间,利奥九世倡导旨在打击买卖圣职的改革,其中也涉及出售教会办公场所以获取利润,并强制神职人员独身。

然而,利奥九世最为人所铭记的是他挑起了1054年的大分裂,因他试图对东方教会施加权威,导致了天主教和东正教之间延续至今的分裂。

1054年7月,就在利奥九世去世几个月后,君士坦丁堡牧首米海尔一世·色路拉里乌斯(Michael I Cerularius)将所有支持由教宗领导整个教会的人逐出教会,致使分裂最终形成。

美国东正教会指出:“虽然一些东方教会与罗马之间的关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相对友好,但分裂的现实和程度仍在逐渐加深和蔓延。”

“正如我们所知,尽管1965年教宗保罗六世和普世牧首雅典纳哥拉一世解除了1054年相互加诸的诅咒,但罗马天主教会仍未与东正教会恢复共融关系。”

五、利奥十世(1475-1521年)

利奥十世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原名乔瓦尼·迪·洛伦佐·德·美第奇,他是一位著名的艺术支持者,并助力推进了现代圣彼得大教堂的建设。

1513年至1521年在位期间,利奥十世最著名的事迹可能是将新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逐出教会,路德的改革运动是在他执政四年后发起的。

宗教改革500周年纪念活动指出:“他留下的遗产将永远与他未能遏制宗教改革的失败联系在一起。他的教宗任期没有带来第五次拉特兰会议所预期的改革,反而加深了罗马的财政和政治问题。”

“他试图起诉路德关于的赎罪券的教义,并最终将其逐出教会,但此举并未消除路德教义,反而进一步分裂了西方教会。”

六、利奥十一世(1535-1605)

利奥十一世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原名亚历山德罗·奥塔维亚诺·德·美第奇,他取名利奥十一世是为了纪念他的叔祖父,同为美第奇家族成员的教宗利奥十世。

利奥十一世在被擢升为枢机主教之前,曾担任皮斯托亚主教和佛罗伦萨大主教。1605年4月,他在69岁时当选为教宗,与新当选的教宗利奥十四世年龄相同。

利奥十一世在天主教会历史上以在位时间第九短而著称,这位教宗于1605年4月27日自然死亡,距离他当选教皇仅26天。

据《教宗史》记载:“利奥十一世去世的情况很悲惨,4月17日,他在圣约翰拉特兰大教堂举行的仪式上经受了寒冷和疲劳。第二天发烧,不到10天就去世了。”

七、利奥十三世(1810-1903年)

利奥十三世出生于意大利的卡皮涅托罗马诺,原名文森佐·吉奥阿奇诺·佩奇,他于1878年至1903年在位,是天主教会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教宗之一。

利奥十三世以谴责世俗自由主义和共济会而闻名,同时也支持改善与世俗政府和其他基督教教派的关系。

伊利诺斯州蒙德林的教宗利奥十三世研究所称,这位已故教宗“创作了圣米迦勒祈祷文,发表了十一份关于玫瑰经的通谕,以及很多关于天主教社会教义的通谕”。

该研究所表示:“他不厌其烦地鼓励政治和道德领袖以基督教的方式生活和执政。作为一位思想和精神领袖,他能够深刻洞察世界的现实,始终敏锐地意识到针对每个人的灵魂和各地社区所进行的无形却非常真实的斗争。”


文章来源:《基督邮报》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