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震惊世界的法国校园连环枪击案主要嫌疑犯穆罕默德·梅拉赫已被击毙,但这起时间也许并非就尘埃落定,它其中所含与的反犹性质让人不安。有国际评论人士指出,这再次暴露了反犹主义的盲点,如果想避免这样的惨剧再次发生的话,那么应当改变一些文化和观念中的反犹主义。
这名叫做穆罕默德·梅拉赫的嫌疑犯近年来连续作案,他是法国西南部图卢兹和蒙托班的三起枪击军人和犹太学校的连环枪击案的始作俑者。现年23岁,是阿尔及利亚裔法国人,出生和成长在法国图卢兹。虽曾因小偷小摸和打架斗殴被少年法庭判过15次刑。不过在待人接物上,认识他的当地居民对他的描述是“友善、平和、有礼、慷慨”,并认为他“不是一名极端分子”,而更像一个“时下的年轻人”。在2010年和2011年期间,梅拉曾先后多次前往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接受训练。虽然他自称与基地组织有关,但调查人员认为,他是“自学成才”的激进分子,也就是说,他不一定真的隶属基地组织。
论到为什么会枪杀无辜犹太儿童,梅拉自己承认在3起枪击案中杀死7人,目的是报复以色列杀害巴勒斯坦儿童、抗议法军参加阿富汗战争以及2011年法国政府颁布穆斯林罩袍禁令。“他想为巴勒斯坦儿童复仇,对枪杀法国士兵,嫌犯称他不满法国向其他国家派兵,”法国内政部长克罗德·盖昂在图卢兹接受采访时说。对于自己的恶行,梅拉非但毫无悔意,反而洋洋自得,夸耀自己已让法国跪在其脚,并称自己后悔没有杀更多的人。
CNN邀请国际事务专栏作家弗丽达.希茨(Frida Ghitis)进行评论,她指出,一个人为什么要杀死手无寸铁的犹太儿童,几个世纪以来历史学家和心理学家都此在研究,但比起这个来我们要更多想的是如此阻止类似的事情再发生,而答案就在于我们首先要看到其中的反犹太主义的思想,这个很可怕。
“一个刚刚23岁的青年,出生并且长在法国,怎么能在校园里追捕一个很惊恐的犹太小女孩,并且看着她的眼睛然后把她打死?”弗丽达说,这样可怕的想法或许会让我们想到1940年那个时代的历史,历史不能沉默,图卢兹的悲剧也是呼唤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到自从上个世纪中叶以来曾经让欧洲陷入极大危机的有害偏见——反犹主义。
弗丽达相信,诚实的反思这个事情可以让人看到一个很大的盲点和偏见,这个偏见就是人们认为允许对犹太人的憎恨能影响欧洲的生存,盲点则在于当人们发现偏见或者屠杀的呼声如果和巴勒斯坦这一原因联系起来的话,人们会觉得理所当然。
这次的连环枪击案也是如此,开始人们发现这个人枪杀的有阿拉伯人也有犹太人,当时人们的结论是:这是一个种族主义者、右翼极端分子。因为欧洲人近年已经敲响反移民和反穆斯林的警报。但当嫌疑犯梅拉出现以后,人们的想法变了。梅拉自己描述自己是一个“吉哈德圣战主义者”,他说自己这样做是为了报复以色列杀害巴勒斯坦儿童、抗议法军参加阿富汗战争以及2011年法国政府颁布穆斯林罩袍禁令。
但对于这看上去正义的借口,巴勒斯坦总理萨拉姆•法雅德(Salam Fayyad)感到非常愤然,他说:“对于这些罪犯是时候在他们的恐怖行动停止滥用巴勒斯坦的名义了。”
弗丽达说,事实上不仅仅是这些罪犯和恐怖主义分子应该停止这样可怕的行径,而且是时候要停止那些杀害犹太人的反犹主义思想里把巴勒斯坦作为一个合理的理由。
她回忆说,2年前他曾经在荷兰看到一个支持巴勒斯坦的示威游行中人群喊着说:“哈马斯、哈马斯,犹太人该死。”而且,荷兰足球运动中一个很普遍的庆祝语就是“犹太人该死”,这并非什么新鲜事,但新鲜的是当天的游行中还包括荷兰一些国会成员荷兰社会党的Harry van Bommel,这个人后来和他的支持者一直呼吁说要再来一次犹太集中营大屠杀。
弗丽达说,一些政客们和政府领袖杭长在犹太人成为暴力攻击目标时会表现的不那么重视,特别是当攻击来自于阿拉伯人时。她举例说,一次当五个穆斯林女孩在打一个犹太女孩时候并对她喊“肮脏的犹太人”、“回到你的国家时”,社区的领袖们就觉得这是这些人对比利时的犹太人无尽的攻击被惹怒了,并且呼吁政府对此采取措施。
人们想法中这些无情的反犹思想令人感到害怕,也正如此,人们好像对此次法国枪击案嫌疑犯的理由觉得不那么难以理解。弗丽达还说,欧洲上流社会中有种妖魔化以色列的潮流,这也主张了法国和其他地方对犹太人反动攻击和暴力复仇等。面对此次的枪击案,人们如果只说简单的是个“错误”那就是太简单了,这会更加滋长反犹的情绪。
Abraham Foxman of the Anti-Defamation League 一个刚刚公布的在10个欧洲国家的调查发现,法国人认为自己反犹太人的情绪从2009年的20%涨到24%。调查显示,15%的美国人认为有反犹太人的想法。
弗丽达最后总结说,如何才能避免法国类似枪击案惨案的发生,最重要的是首先要指出这些反犹主义的想法,让人看到这个盲点,然后清除它。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