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行量最大的平民杂志《读者》2012年第八期刊登了《8个人的希望》,源于基督徒音乐人杨嘉松《我希望我的希望不再只是希望》(观看视频请按此)。30日,杨嘉松弟兄也在丰台堂“天上的光芒”音乐赞美会上倾情演绎,也为现场的观众见证了个人在主里面靠着主而不失信心的生活态度。
《我希望我的希望不再只是希望》所带来的感触是很真切而明显的,因为当中是最真实的生活,也是最无奈的感叹。面对现实的生活,很多人总是束手无策,但却又坚韧的呈现出巨大的能量,为了心中最卑微的希望而努力着,虽然很多时候明知道不可能,但依旧怀抱“希望”。他只是唱着他的故事,折射的却是我们的生活。
其实每个人都一样,痛苦、伤心、挫折和绝望的经历,但是有上帝的人是幸福的,因为有上帝可以听他们的祷告,在他们的祷告中安慰他们,成为他们心灵的归宿和依靠以及信心和希望的源头。有上帝的人的信心和希望不是源于自己或者自己的能力和才华,而是源自对上帝的信靠,因为他们深深的承认自己作为人是有限和不足的,但上帝是完全而无限的,“在人不能,在神凡事都能”。而且在他有丰富的慈爱,信靠他的时候便必不至于羞愧,因他必不撇弃你,定要拯救你。
资深基督徒音乐人李广平老师也在微博热推此文,“我把它做成长微博在这里给杨嘉松和所有在中国抱有卑微的善良美好的梦想的人鼓劲加油!有梦想就有希望!上帝爱你!愿上帝的公义慈爱恩惠良善常常与我们同在!用这首歌温暖你的梦想。”
八个人的希望录像:
这八个人,第一次面对镜头显得有些拘谨;
谈及希望这两个字时,他们会有点害羞,有点恍惚,甚至躲闪镜头。
她,河南人,住在北京清河,每天凌晨3点起床,5点赶到北影门口摊煎饼,一摊就是7年,风雨无阻。她希望更多人来买点煎饼,这样,她就可以多挣几块钱,让念书的孩子吃好点。
他,58岁,没有老伴,无儿无女,在公园做了五年的绿化工。他每天的饭菜就是馒头、萝卜、白菜粉丝……偶尔,他可以攒起一堆易拉罐,赚点小钱。他希望每星期都能吃上两次肉,不管猪头肉还是牛肉。
他,18岁,成绩一般,高中毕业之后,也许只能上个大专。他趁暑假出来当了两个月的保安,每天站在车水马龙的十字路口指挥交通。他希望能在学校里好好表现,将来当个公司的小职员。
他有点胖,30来岁,是个出租车司机,每一次大班要连续不断地开18小时的车,跟女朋友一周才能见上一次。情况好的时候,每个月交完租金,还能剩下3000块钱。他不知道还能做点什么。他希望一个月能好好休息两天,希望自己的女朋友能理解他。
他,20岁,成天穿个红色的T恤溜达在北京的天桥上和小区里发广告。不管大雪还是暴阳,他都得医治站着,一直跟来往的人说“您好,麻烦您看看”。每当遭遇白眼和呵斥的时候,他心里会很难受。他是个外乡人,没有办法,只能这么糊口。他希望能找一个稳定点的工作,不再让家人担心。
他是街上的一个卖唱歌手,吉他是他每天晚上唯一的伙伴。他的收入要看当天的运气和客人的心情,有时候碰上小混混,唱了半天,一分钱拿不到不算,还得请他们喝扎啤酒。他希望,人们能给卖唱歌手多一点尊重和支持。
他是一个应届大学毕业生,24岁,来北京投了200多份简历,仍然没有找到工作。《北京人才市场报》是他每天必看的报纸。他仍然在投简历,仍然在各大招聘中心徘徊。
他是个裸婚族,25岁,上月儿子刚出生。一家三口,住在15平米的房子里。 他是个送水工,他希望每天能多送点水。500桶,1000桶,甚至更多,他都没有问题。送完一桶水,他可以提成两毛钱。很多时候,都是从没有电梯房的一楼搬上六楼。问他累不累,他笑笑:“男人的肩膀硬得很。”
这真实的八个人。他们在杨嘉松的《我希望我的希望不再只是希望》里,他们的每一张脸都镌刻着未来,他们或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
他们都没有绝望,我们有什么理由放弃希望?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