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位网友发给蒋佩蓉的问题,讲述了自己跟孩子之间的对话,因为没有很好的理解孩子,孩子感到了受伤。在蒋佩蓉的帮助下,母子和好,并且他们有了亲子教育的新体验与收获。
网友:昨天晚上孩子说有同学偷拿了他的小东西,我说:不要论断人,不然也会被人论断。他就哭了,说:“我就说了是他偷拿的,你不相信我!”我说我相信,可是你没有证据,不能论断别人。我们自己想办法把自己的东西保护好,可以放在家里,或者放在书包小袋子里不轻易被人发现,或者你能想到什么好办法来保护自己的东西?他就说:“您能出去一下吗,我要发泄一下。”我说,我相信你,抱抱你好吗?他说,不用了。我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忙碌给了他简单的答复,让他没有在我这里有完全的发泄,我很自责,但是还是出去了,想着让他自己发泄一下。一会他哭着说,妈妈,手被刀子划破了。他爸爸就急着带他去门诊部简单包扎了一下。孩子是10岁的男孩。佩蓉老师佩蓉老师,我一晚上都非常自责,我没有把他的情绪接下来并且引导他。特别自责,想问您,小朋友偷拿了他的东西,我该怎么和他对话他呢?如果他有怒气,我该怎么让他有健康的发泄的方式呢?(他把小朋友的名字写在纸条上,用刀子划,所以划到自己的手?)
蒋佩蓉:家长很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太急着先处理事情,忽略了情绪。要是你把次序颠覆过来,现处理情绪,事情很容易就会被他自己解决了!要是你能重新再来,可以先观察,认可他的情绪:‘看来你很愤怒,沮丧,灰心……越具体越好,是吗?’用问题回答也是对他的尊重,因为你真的不确认他内心实在是什么心情。然后给他空间内省,了解自己的情绪。
当他有了足够时间来表达他的情绪,你只要坐在旁边,抱着他(要是他比较大了,可以握着他的手或拍着他的背)。当你默默的认可他的情绪的时候,他就会很自然的把事情的过程倾诉给你听了。在了解内容时,不要“告诉”,而是用好奇或关心的语气来“问问题”。一步一步的用问题引导后,你会发现他自己也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了。
当孩子在妈妈的引导和充满爱意的提问下自己解决了人际关系的问题时,他对自己的信心和判断能力就很自然的渐渐强大了,也会对朋友更容易理解和宽容了,因为他自己体会到了接纳,理解和宽容。到了最后,虽然这个过程比较消耗时间,最终却为你省事,因为不会产生更难解决的负面情绪。
以后,因为你对他情绪的接纳产生了他对你的信任和信心,有什么事情,他第一个会找的人就是你,因为你是一个安全的港湾。但是要是他觉得每次跟你说什么,就听到你的教训,他对你的心会渐渐的封闭,去找别的倾诉对象了。
不要内疚,去跟孩子道歉,然后说你也在学习,下次会用不同的方法,尊重他的方法来帮助他处理事情。孩子很有弹性,也因为深爱家长,会愿意再次给你机会。改变了次序,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你们就能成为贴心的朋友。不改变,坚持用旧方法,就是孩子叛逆的开始。
很多家长不会帮助孩子“点名”,就是了解自己的情绪是什么。刚开始,可以用一些表情符号来帮忙孩子挑选自己的心情。
孩子会认字了以后,可以转用字来形容。这些字也会成为孩子将来写作文的“秘密武器”。帮助孩子梳理情绪的第一步就是先帮助他“点名”。要是孩子生气了,帮助他具体一点:是:
灰心,经历不公平,失望,焦虑,惧怕,无聊(我老二最大的恐惧)
被拒绝,伤心,绝望,无奈,无能,愤怒 ,仇恨,挫折,嫉妒, 不公平
没被:接纳,爱,理解,聆听,尊重,重视
被:错怪,误会,忽略,拒绝
失望,怀疑。尴尬,愧疚,羞愧,迷茫 难耐,难忍 ,
恐惧,害怕,惊心,焦急,焦躁,急躁 ,烦躁, 担心,
郁闷,担忧,烦恼, 孤独,寂寞,枯燥 ,悲伤,怨恨,
等等吗?
点了名,才有能力接纳,了解,分析来源,和适当处理。
网友的回复:
昨天晚上我反思了一整天,晚上吃饭的时候不经意的聊起小朋友偷拿他的东西的那件事,用好奇的感觉和他聊,他很轻松的和我说了他自己的感受,以及班上的小朋友对这件事的看法,慢慢地他自己就得出了具体的避免措施,看他能够自己独立的解决了这件事情,我的眼睛又湿湿的了,吃完饭后,我抱着他,向他道歉,说,我也是第一次当妈妈,我也在学习,昨天晚上自己的表现太差了,给他带来不好的感受,向他道歉,请他原谅,保证今后做的更好,他一下子搂住我说,我爱你,妈妈!我说,下次你还愿意和我说你的不快乐吗?我一定认真倾听。他说,愿意。我真的好感激,我重回到我和儿子的亲密中。我们还轻松的从这件事情里面得出,饶恕别人,实际上是饶恕自己,放下仇恨,其实是解放自己。儿子还说,每件事都有两面性。这次事件给了我极大的警醒,爱,来不得半点马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