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高是目前有史可考的中国大陆首位新教徒,他于1788年生于广东香山(今中山)一个殷实家庭。其父拥有一艘帆船,从事南洋与广东之间的贩运。蔡高有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二,长兄名蔡轩,幼弟名蔡运。
蔡高在私塾读书时,不太用功,又加上脾气暴躁,常与兄弟、同学发生冲突,因而成为远近闻名的“问题儿童”。不过,蔡高写得一手好字,常得到人们的赞誉。蔡高16岁那年,一场沉重的灾祸降临到这个富足、美满的家庭,其父在从巴达维亚(今雅加达)返航时,不幸遭遇沉船事故而遇难,蔡家也因此家道中落。蔡家兄弟为求生计,只好前往广州从事刻字印刷工作。
1808年,蔡家兄弟因业务关系结识了在广州宣教的伦敦会宣教士马礼逊,他们成为马礼逊的得力助手。马礼逊要求他们在工作之余,参加在他家里举行的聚会和主日崇拜等活动。每次聚会都由马礼逊作简短祷告开始,接着恭读一段他所翻译成中文的圣经经文,并详细讲解其经意,聚会最后在大家高唱圣歌中结束。马礼逊还经常开设一些专题与助手讨论信仰问题,有时还在聚会后对个别听众进行教义辅导。
蔡高在参加聚会初期,因马礼逊的中文不够娴熟,经常听得一头雾水。3年之后,随着马礼逊汉语读写能力的提高,他渐渐地明白了马所讲的福音。此外,他和哥哥负责印刷马礼逊所翻译的圣经,他从中受益匪浅,更深地明白了基督的福音。他从此饥渴幕义,不仅很少缺席聚会,而且常常聚会后向马礼逊请教基督教义。马礼逊在日记里如此写道:“阿高继续以令人愉悦的方式探索。啊,愿上帝打开他的心。今天晚上他再度来参加祈祷、学习祈祷。我向他讲解附录在《耶稣教法》之末的晚祷后,跪下来和他一起祈祷,他立即跪了下来。
蔡高幕道4年多后, 1812年11月8日晚上,向马礼逊表达了希望受洗加入教会的想法。但马礼逊认为他真理造就尚浅,可能是一时冲动所致,婉拒了蔡高的请求。此后,蔡高继续积极聚会和主日崇拜,虔诚地做晨祷、晚祷,学习圣经的训诫,时常省察自己的缺失。他的性情本来非常急躁暴戾,常与兄弟和其他工人争吵,但自从受到信仰感化后,开始看到自己的过错,于是真诚悔改。后来果然洗心革面,前后判若两人。
两年后,蔡高继续向马礼逊提出受洗申请。他在志愿书中写到:“耶稣为世人赎罪,乃佳音也。语言或思想皆无以表达耶稣慈悲善意于万一。今予深信耶稣,且赖其救赎己罪。予有罪及缺失,若不信赖耶稣以赎罪,则将永世悲惨。今吾人既闻赖耶稣能赎罪,便应全心信赖其功。若非如此,便非善人。予非良善,每反躬自问,幼年至今,无能无德无学,今年廿七,未尝作一事以符合上帝令予生存于世为人之美意,亦未尝报答父母戚友恩情。予得抱怨乎?予当寄望一己善行乎?予全心信赖上帝天父赦免予罪,并永求上帝赐予圣灵。”马礼逊虽然认为他信仰上仍有不少不明了之处,对有些教义的理解还存在偏差,但见其两年来虔诚渴慕主的真理,且生命发生重大改变,于是答应了蔡高的请求。
马礼逊在澳门海滨一处陡峭的丘壑,有涌泉流出而人所不到之处,亲自为蔡高施洗。他在日记中说:“1814年7月16日,我奉圣父、圣子、圣灵的名,为蔡高施洗礼。其人之品行与志愿,上面已记述。恳求我主以耶稣之宝血涤其罪恶,以圣灵之感力洁其心灵。祝其成为将来大丰收之初果,成为将来千千万万中国人皈依基督后,得到拯救的第一个基督新教信徒。”这是马礼逊来华后受洗的第一人,蔡高是中国大陆首位正式受洗的新教徒(1),他成为了“将来大丰收之初果”(2)。受洗后的蔡高在信仰上更为虔诚。马礼逊在1816年6月10日的信中提到蔡高:“每逢礼拜日,只要蔡高人在几英里范围之内,总会前来参加崇拜活动。”
1817年1月,广东发生清政府搜查英国东印度公司澳门印刷所事件,蔡家兄弟以及马礼逊的助手们前往马六甲避祸。蔡高到达马六甲后,进入伦敦会的宣教站,协助英国宣教士米怜和梁发(日后成为第一位华人牧师)工作。由于他有写字的恩赐,成为宣教站的写书手。蔡高和米怜、梁发经常举行聚会,增进了对信仰的理解。可能因水土不服,蔡高在此待了半年后即返回广州,回国后,仍然积极参加聚会,追求真道。可是不久,他患上了严重的肺病,于1818年10月,走完他在世上短暂的天路历程,在主怀里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