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规定,郑哲敏院士、王小谟院士获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究竟科学与信仰是否冲突呢?有很多国人不相信有神,只相信科学,那科学家会相信神吗?这有什么冲突么?科学与信神又有什么关系呢?
郑哲敏是著名力学家、爆炸力学专家,为推动我国力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王小谟是雷达工程专家。电子工业部电子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为国家创造出较大的经济效益,为军事电子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们所研究的领域虽然不同,但相同点是合理运用了上帝创造的各样规律,在这个基础上研究开发出新的产品。虽然他们不认识神,但却是活在上帝的恩典中。
那科学与信仰冲突吗?科学家如何能相信神呢?
曾经有一位基督徒针对科学与信仰是否冲突的问题作出解答。
其实科学与信神没有什么关系,至少没有直接的关系。科学家与一般人一样,他们能不能信神,关键在于两点:第一,有没有听见福音?如果他没有机会听见福音,他就绝对不可能信神。如果他有机会听见福音,他就有可能信神。第二,心是否谦卑、敞开?如果他听见福音时,他的心是谦卑、敞开的,他就有机会相信主而成为基督徒。如果他听见福音了,但是他的心是关闭、高傲的,他也没有可能相信神,而成为基督徒。
对大多数谦卑虚心的科学家来说,科学的重大发现使他们更加虚心,把一切的荣耀都归于那创造万有并赐人智慧的神。比如牛顿,他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以科学家的观点发出清晰的评论,说,“无神论是愚蠢的。当我观看太阳系,我发现地球与太阳有正确的距离,使地球接受合式分量的热和光,这并非偶然。”当牛顿探索星体的运行时,他说,“这极其美丽的太阳、行星和彗星星系,只能在智慧的造物主所筹划和支配之下而运行,这位造物主掌管万有,祂是万有的主。”
玻意耳(Boyer)是英国哲学家、化学家,除了以他命名的玻意耳定律以外,还有近代化学之父之称。玻意耳认为神和力学所描述的世界之间,并没有矛盾。他说,“能够创造力学世界的神、并物质负荷运动定律的神,值得我们敬拜。”
对于一个重要的科学发现,有的人会归荣耀与神,并谦卑自己;有的人则会亵渎神,并高抬自己;这全在于人心的光景如何:是谦卑的,还是高傲的。科学工作者因为比常人多知道一些科学的原理和知识,要谦卑下来很不容易,但若是谦卑下来,更是难能可贵。一个有重大科学发现的科学家,能否成为基督徒,与他科学的发现无关,完全在于他的心。
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中往往在千变万化中,找出秩序和规律。他们解决许多疑难的问题,发现美丽对称性的结构,发现许多合目的性的现象,所有这些都给科学家有奇妙或神秘的体验,这些体验常常都是激动人心的。这种特别的体验导致科学家想到有神。牛顿就曾写道,“所有鸟兽和人类的左右两侧,除了内脏以外,形状都相似,都在面部两边不多不少有两只眼睛,为着视觉而造得形状如此精巧,配合得如此巧妙。以致绝非是任何艺术家所能改善的东西。”
他说。“这些又是从何而来呢?诸如此类的考虑,已经并且将永远使人们相信,有一位创造万物并且主宰万物的神存在。”这是牛顿的经历。然而这种激动人心、奇妙而神秘的体验,不过使科学家联想到神,并不能保证他相信这位神。他们能否信入这位神,很大的程度取决于是否听见神的福音,得着神话语的启示,认识神与人的关系。
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在谈到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时,也有牛顿类似的体验。他说,“一个科学家作研究工作的时候,当发现到有一些非常奇妙的自然界现象,有许多可以说是不可思议、美丽的自然结构,他会有一个触及灵魂的震动,因为当他认识到自然的结构有那么多不可思议的奥妙,这个时候的感觉,我想是和最真诚的信仰很接近的。所以你问,相信不相信在宇宙中有造物主在创造一切的问题,我想很难回答是或不是。”这是杨振宁教授的经历。
从他们的描述可以得知,杨振宁和牛顿有完全类似的经历,但与牛顿不同的是,杨振宁没有得出神明确存在的结论。其实这是不难理解的,因为科学研究中的奇妙发现,不过见证或者是高度提示神的存在,并不直接启示神的自己。关于神自己,以及祂与人之间关系的完整启示,乃是在祂的话——《圣经》里。牛顿所得关于神的启示,并不是从他科学研究得来的,乃是从神的启示、《圣经》而来的。《圣经》启示,不仅神的造物是美妙并可享受的,神自己更是可经历并可享受的。
所以,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无论什么人都需要听见福音,无论是科学家或不是科学家,都需要听见福音。当然只有听见神的福音、听见神的话、认识神的话的时候,才有可能相信这位神、享受这位神。特别对于从事科学研究的人,第一要听见福音,第二要谦卑自己、倒空自己,使自己的心是敞开的,使自己的灵向着这位创造万有的神敞开,只有这样才可能相信神、得着神、享受神,才可能成为蒙神祝福的人。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