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6日

角声| 再思社会转型下的教会牧养:如何才能吸引新一代年轻人?

作者: 李道南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3年08月05日 14:02 |
播放

当下教会面临的瓶颈是如何留住年轻人,以及如何吸引年轻人,让教会免于堕入特定年龄群体的行列。这意味着,教会应该有效回应年轻人的需要。

婚姻观代际冲突之下的个人婚恋观转型,意味着年轻一代不愿意接受父母的婚姻观念,而是坚持自己的婚姻意愿,而现代流行的断亲潮,更是将年青一代的向往自由的生活理想,硬生生地置于尚没有从代际婚恋冲突的惊愕中缓过神来的父辈面前。

——这意味着社会的转型,分析这种转型,把握这种转型下的年轻人心态,有助于教会明确自我位置,调整自己的牧养方式。教会牧养最重要的是想年青人之所想,急年轻人之所急。正如耶稣所言:“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因为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你们中间谁有儿子求饼,反给他石头呢?求鱼,反给他蛇呢?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你们在天上的父,岂不更把好东西给求他的人吗?”不了解年轻人,教会就会在年轻人来求饼的时候,给他们石头。

断亲潮为代表的社会转型,主要基于三个因素,社会大生产、区域突破、社会共济模式的转变。

首先,社会大生产起源于工业革命,这一生产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手工和作坊模式,而带来社会以及地域协作,这种生产模式突破了过去的地域封闭,让更多的人开始了社会流动。这就是城市化的兴起。除此之外,他还带来人们的物质资源的宽裕,更能让人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不必寄托在一个传统血缘团体关系中。总而言之,这一模式带来了个人的自由空间。

中国在过去二十年,经历的城市化进程,是这种社会转型的基础,也是传统社会结构瓦解的基础,正是更多的人来到城市中,才带来了个人主义的兴起。

其次,我们应该看到,城市化带来的打工潮,以及商品房的兴起,让过去的熟人社会无以为继。这就意味着,过去建立在封闭空间的熟人网络,血缘亲戚网络失去了存在基础。传统的熟人网络,半径一般不超过十公里。这个区域的血缘亲戚网络维护成本较低,符合传统社会的经济现状。如果超过这个半径,在没有交通工具的情况下,单靠步行或者自行车,一趟就要耗费很长时间,这对于农业社会来说实在是不小的成本。而对于没有交通工具,单靠双腿的时代,更是如此。

而现代社会,交通的发达,城市化的兴起,让原本在一个狭小空间生活的亲戚群体,各居一方,彼此间相聚可能几百公里,这样关系的维护成本就已经超出了大家的承受范围,一年也难得见面一次,这样亲戚关系也就淡漠了。这种情况的亲戚也许只有在父辈那里还有些许概念,在于下一代年轻人这里根本没有概念。城市化的空间和距离不仅让血缘亲戚网络瓦解,也为那些脱离亲戚关系,拒绝父辈强加的价值观念的年轻人,提供了空间。

最后,我们更应该看到,传统血缘亲戚网络的功能中,共济大于亲情。出门靠朋友,在家靠亲戚,实际上出门靠的大多也是亲戚。在异地谋生,我们往往投靠的是亲戚。即使在保罗时代,他传福音的落脚点也是希腊化世界的犹太人。此外一旦家庭陷入困难,亲戚网络可能提供资助,借钱或者生病探望,婚丧嫁娶的随礼,在传统社会都是经济资助。这种资助被一种礼尚往来的规则强制规范,实际上它发挥的还是保险功能。

而对于今天来说,这种共济模式已经由血缘的共济转变为社会共济。社会保险以及社会慈善,已经为个体风险提供了经济资助的保障,这样传统血缘关系也就失去了共济功能和必要。此外原来的传统亲戚关系的共济模式,已经演变为一种攀比,随着年年节节升高,已经成为一种经济负担,因此人们对此也不再有什么热情。

以上三种情况,一方面将年轻人推向世界,另一方面失去了传统社会网络的年轻人也有原子化的风险。在推向社会,离开熟人网络之后,社会转型就在于建造一个独立个体的信任社会,独立个体自由结成信任团体的社会文化和社会规范。

在现代社会,年轻人更需要的不是亲情,因为他们成长独立之后,必然离开父母,他们需要的是情感安慰和信任支持。一个人之所以是一个人,是因为他的社会属性,情感归属和信任支持是必须的。我们常说历史的尘埃落到个人头上便是一座大山,因此一个个体是脆弱的,社会共同体是个体获得安全的必然归宿。

这就意味着,教会在这场社会转型中也应该随着转型。传统教会所发挥的角色仍然是传统社会的共济团体。他提供身体的医病赶鬼,精神娱乐方面的音乐和戏剧,以及物质方面的探视和接济,因此在传统社会中,教会能吸引人,并成功将人留在团体内。但是今天年轻人需要的不再是传统社会中的需要,娱乐已经由社会的世俗娱乐业代替,物质救济已经由社会保险和慈善取代,发达的医疗体系和医疗科技,也为人们的医疗解决了很多压力。因此,传统教会如果还想像传统那样牧养人,那么可能就无法满足年轻人的需要。

年轻人需要的是信任和情感,当然这种信任不是那种排斥了独立和自由的家长制团体带来的信任和安慰,而是一种个体独立和自由之下的信任。

因此,教会应该能输出一种被年轻人需要的价值,这种价值能让年轻人从中汲取力量。也应该输出一种信任支持,让孤独的心灵在教会里得到安慰和归属。

今天的年轻人需要的教会,不再是传统那种建立在“不信耶稣就下地域”的恐吓之上,也不是那种“信耶稣上天堂”的利诱之上,而是一种有爱和彼此加纳,有共同的兴趣,并能带来价值认同,能获取安慰和支持,让人感到轻松和喜悦的教会。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