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是我国的杰出的政治改革家,同时,他也是一名基督徒。他从小就出生在一个具有中国传统宗教信仰的家庭,幼名“帝象”,“帝”字乃亲人为其请求“北帝”神护佑之意。但是,因着后来他到美国留学的经历,他和基督教也结上了40年令人欣喜的缘分。
据中山大学的一篇自然科学论文《孙中山与西方基督教》介绍,1879年,13岁的孙中山在哥哥孙眉的安排下,从澳门登上了去美国夏威夷的客船,从此踏上了走向世界的第一步。当时的夏威夷还是一个独立王国,但已受欧、美近代民主思想的熏陶,从王室到社会弥漫着一股西化之风。越来越多的欧美移民,以及基督教传士于1820年代起陆续到来,使得夏威夷王朝也日渐西化和基督教化。当地的酋长卡美哈梅哈也开始信奉基督教,孙中山亦开始对基督教的兴趣。
当时,他先在英国圣公会设立的意奥兰尼学校上学,《圣经》是该校的必修课,学生早晚和星期天都要到教堂做祈祷。校长韦礼士主教对孙中山格外亲热,“十分器重,曾邀他同桌吃饭,亲自给他讲解《圣经》。1882年秋,他转入美国公理会所设的奥阿厚书院学习后,牧师教员芙兰谛文又对其信仰更是循循善诱”。于是,孙中山便有了“久受宗教教义薰陶,信道渐笃,至翌年春夏间遂有克日受洗礼之议”。
孙中山的故居纪念馆高级顾问盛永华女士说,孙中山在学习的过程中接受了基督教,基督教宣传的“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博爱"的思想对他有影响,他觉得这个教义很好,要追随和加入基督教。
但是这个想法和他哥哥的那种传统的要求很不一样,他哥哥发现他要加入基督教以后,狠狠地教训了他一顿,而且认为这样下去不行,最后培养了一个和他想法完全不一样的人,所以就让他回乡。
但是他哥哥孙眉的阻挠并没有动摇他的信仰,1884年他转学香港英圣公会开办的香港拔萃书院,深受美国宣教师喜嘉理牧师赏识。喜嘉理牧师知他“服膺基督真理而未受洗,遂日劝其早日受礼奉教,以为众倡”。这年冬天,孙中山由喜嘉理牧师洗礼加入了基督教,取号日新。
在香港期间,孙中山表示,“基督之道,余固深信”,并热心参加宗教活动,和喜嘉理牧师等人带上福音书回家乡翠亨村布道。经过他的热心劝导,“其友二人为所感动,亦虚心奉教”。他的哥哥知道他热心宗教活动,也对他做了很多阻挠的工作,但是他“竟不改其初志也”。
后来,孙中山投身革命之后,也没有失去对基督教的信仰,甚至常以言行来表明自己始终是位基督教徒。1896年,他在伦敦被清使馆囚押蒙难时,“一连六七日旧夜不停祈祷”上帝施恩救自己;1925年3月11日,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在病榻上对亲友说:自己“是一个耶稣教徒,受上帝使命,来与人间罪恶之魔宣战”。
他的亲友宋子文在他病逝说:“孙于弥留之际曾言彼当以基督教徒而死,……孙有前言,决议虽其党中同志多非基督徒,而仍举行宗教式家祭礼”。3月19日,孙中山的葬礼在协和医院举行,葬礼采用圣经式的家祷仪式,满足了他的遗愿。从1884年到1925年,孙中山共信仰了40年。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