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0日
微信

教会复兴后,该火热服事还是先建造生命?

作者: 以琳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5年07月10日 09:33 |
播放

我们教会曾经处于无人牧养的状态,由于讲台上教导的真理模糊,信徒的生命软弱,以至上帝的真理很难在人们的生活中实践出来。这样的光景让人担忧,因为教会如果没有真理的根基,信徒就容易随波逐流,信仰开始变得空洞。然而,感谢上帝的恩典,祂为我们兴起了一位忠心的牧者,弟兄姐妹开始明白上帝的话语,生命逐渐地成长,服事也火热起来。

当弟兄姐妹开始热心参与服事时,这时候很容易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大家的热情高涨,但生命不够成熟时,服事会不会变成一种“瞎忙活”,甚至会给教会带来混乱呢?面对这样的复兴,我们既感恩,也需要谨慎思考:当弟兄姐妹愿意起来火热地服事时,教会是该趁热打铁,鼓励更多人参与事工,还是先稳固信徒的生命,再推动大家服事?

一、要查验火热服事的动机

当教会开始复兴,信徒积极踊跃地参与服事,这无疑是圣灵的工作。在使徒行传中,五旬节过后,门徒被圣灵充满,带着属天的能力放胆传道,教会人数迅速增长。同样,保罗建立的教会,如帖撒罗尼迦教会,因信心、爱心和盼望的见证,成为马其顿和亚该亚众教会的榜样。可见,上帝的确喜悦祂的百姓火热服事。

然而,火热的服事背后可能有不同的动机。有一部分信徒是出于属灵的渴慕,因为明白了真理而甘心乐意的奉献,就如马利亚用香膏膏主。这一行为源于她对主深深的爱和感恩,她明白耶稣是生命的主、荣耀的王,她的服事是完全出于自己感恩的奉献。在教会中,当我们真正认识了福音,如罪得赦免、永生的盼望等,内心会被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爱所驱使,心中渴望自己能为主做点什么来回应主的大爱。

同时,还有一些人是出于一时的感情冲动,以一种三分钟的热度来一腔热血地投身到教会的服事中。就像彼得在耶稣被捕前扬言要为主舍命,可面对实际逼迫时却三次不认主,这就是典型的一时感情冲动。在教会复兴初期,信徒们因看到教会的改变、牧者的带领而受到鼓舞,但没有扎实的真理根基和属灵生命,这种热情就如同无根的浮萍,一旦遭遇挫折,如事工不顺利、同工之间的矛盾等等,就会迅速消退,甚至可能产生对信仰的怀疑。

在火热服事的氛围里,部分信徒可能因看到别人积极参与,出于从众心理或想要显示自己很属灵而去盲目跟从。就像亚拿尼亚和撒非喇为贪图虚名而假装奉献,最终遭受上帝的惩罚。这种服事心态是十分危险的,不仅无法见证上帝的荣耀,还会因内心的虚伪与贪婪,给自己和教会带来亏损。

因此,教会不能仅仅因为“人多事工多”就盲目乐观,而要分辨这份火热是出于圣灵的感动,还是出于自我的冲动?如果只是凭着一股热情服事,却没有真理的根基,时间久了就容易疲乏,甚至产生矛盾。教会领袖和同工们要有属灵的洞察力,透过信徒的服事去观察其背后的动机。这需要我们在日常的团契、查经聚会中,了解信徒参与服事的初衷和想法,确保服事的动机是出于对上帝的爱与敬畏,而不是掺杂着其他因素。

二、生命成长是服事的基础

耶稣明确地告诉过我们说:“凡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服事如果没有生命的改变,只是外在一种的“形式化”活动而已。许多教会的同工团队,因长期忙碌于事工,缺乏属灵的沟通与生命连结,在做事工的过程中,因产生骄傲、嫉妒等罪,导致同工之间分裂,事工不得不停滞。

我们看到,主耶稣曾用三年的时间来培养他所拣选的门徒,等他们生命成熟之后,才差遣他们出去传道。所以,服事并不是“人越多越好”,而是“生命越扎实越好”。如果教会急于推动事工,却忽略了真理的教导、祷告的生活和品格的塑造,信徒可能会为了做事而做事,或者是想表现自己“属灵”,导致越服事越累,最后就在满身疲惫中放弃了服事。

耶稣说:“枝子若常在葡萄树上,就多结果子。”这个比喻生动形象地让我们明白,只有一个被上帝的爱充满的人,才会像那繁茂的枝子,自然而然会结出果子。在教会里,当我们看到一个人真实经历了上帝的恩典,从罪恶的捆绑中解脱,生命从中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后,就会不自觉地想要把这份美好的见证传递出去。比如,一位曾经深陷抑郁,通过读经、祷告和教会肢体的陪伴而重获新生的信徒,他会主动去关怀那些同样陷入心灵困境的人,分享自己的见证和上帝的应许,这样的服事带着真实的生命力量,能深深触动他人的灵魂。

那么,教会该如何在生命与服事之间取得一种平衡呢?当教会计划开展探访事工时,可以先组织大家学习系列的教义课程,比如约翰福音中耶稣对彼此相爱的教导,让信徒们明白这不是单纯地看望,而是带着基督的爱去关心肢体的生命。以此为他们祷告、鼓励他们坚定自己的信心。当信徒奉献时,可以帮助他们从心里看到奉献是出于心甘乐意的真理,明白奉献不仅是物质上的给予,更是一种对主的爱的表达和回应。

在安排事工方面,教会可以根据信徒生命程度的不同来进行安排。对于初信者可以安排一些简单的岗位,比如场地布置、茶水供应。成长中的信徒可以帮忙探访或带领主日学。生命比较成熟的信徒可以带领查经、门训新人。这样,信徒在服事中继续被装备,而不是冒然地承担超过自己生命程度的事工。

在每次服事结束后,牧者应当带领同工一起祷告、反思:“我们做得合上帝的心意吗?是否有需要悔改和成长的地方?”当教会定期召开同工会议,在会议中不仅要汇报事工进度、计划,更要分享在事工中信徒生命的改变情况。如果发现某个事工过度活跃,但参与者生命并没有明显成长,甚至出现抱怨、闹情绪的迹象,就要反思,是服事的形式过于繁杂,还是忽视了生命的牧养?这项事工是否帮助参与者更认识基督、是否培养了他们的属灵品格呢?当我们不断在服事中复盘服事是否可能真的在真道中给信徒带来生命的造就时,就能逐渐回到生命与服事的平衡中来。

求上帝帮助我们,使我们的服事不再是出于人的一腔热血,而是倚靠圣灵的大能;也不再是一味地追求事工的规模扩张,而是开始向内的追求生命在基督里扎根的深度。正如保罗劝勉我们说:“你们既然接受了主基督耶稣,就当遵祂而行,在祂里面生根建造,信心坚固,正如你们所领的教训,感谢的心也更增长了。”

图片来源(Image Credit)Sam Balye via unsplash.com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