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妮弗格兰在她的一个解经作品中告诫家长们不要试图“威逼他们的孩子进入信仰”。她写道:“威逼我们的孩子进入信仰和忽视教导他们祷告,这两个极端之间有着巨大鸿沟。”
我完全同意,而且觉得大多数家长也会同意。但是……在我们的教养实践中,我们常常表现得似乎孩子与神的关系完全决定于我们。在我经历中,从作为一个教会的孩子,到长大作牧师,现在又是四个孩子的父亲这样的经验来看,我发现大多数强迫孩子信仰的意图都源于误用了一节颇受欢迎的关于教养孩子的经文:
“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箴言22:6)
乍一看,箴言似乎提供了一个铁一般的应许:“以正确的方法”教养孩子,这样他们就会自动的“归正”。我们当中谁没有听过千般这样的应许?只要我们采用了正确的公式,我们就能“五天改变孩子一生”。(译者注:“new kids by Friday”《五天改变孩子一生》是一本书名)
但问题来了:这并不时常奏效。我们都知道有在基督家庭长大但成年后离弃信仰的人。
那么到底箴言22章第6节有什么问题吗?我们认为这智慧的经文是神的保证,因此我们认定浪子的父母肯定有某些地方是失败的。带着愧疚,家长们回忆着养育孩子的那些年,从中细查自己的大过犯。许多牧师和辅导员也很乐意地在他们痛悔的过程中“帮他们一把”。
但是箴言22章第6节从来不是圣经中关于教导孩子的唯一范例。这仅仅只是神从创世纪到启示录整个启示的其中一节经文。
此外,对箴言22章第6节通常解释为应许或教义其实是错误的。严谨的圣经学生知道,作为上帝启示文本的箴言书,就是谚语,代表了来自世上任何地方的至高智慧合集,凌驾于所有其他的文学之上,包括经典和现代文学。
但是箴言不是绝对的教义,也不是绝对的应许。
我们也不把箴言书其他经文作为教义或应许。例如,箴言15章第1节告诉我们“回答柔和,使怒消退。”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是真的。和善的话语常常使怒气消散。但有的时候柔和的回答也会点燃怒火。我曾遇到过一个柔和的回答像上勾拳打在我的下巴上。在我家乡芝加哥的一些辖区,柔和的回答可能得到的回应是枪击。
你了解把箴言解释为应许是荒唐的吗?诚然,神确实在圣经中包含了许多美好的应许,那是建立在永恒不变的神性基础上铁一般的保证。
但是箴言22章第6节并不是其中之一。
若把这节经文作为教养孩子的基石,问题在于这样会很容易把家长们引离以圣经和信心为基础的方法,转而投向以人性为基础和结果导向性的方法上。
所有的压力都堆放在家长身上,要他们执行,然后只对他们的失败进行谴责,这是违背圣经且不切实际的。之所以说“违背圣经”,是因为这种做法无视了神的工作,把荣耀归于人了。之所以说“不切实际”,是因为仅仅作为人的家长们,无法造出只有圣灵能造的东西。
我们忘记了每个孩子都是个体的,是神所造的,要在神的面前为自己负责的灵魂。更坏的是,我们忽视了圣灵在塑造孩子灵魂上的工作。
那么家长的责任是什么?敬虔!家长们被赋予了营造信仰氛围的责任,要有计划地用尽自己所有的生命把孩子引向与神一生的关系当中去。我们是要让他们为生命而装备。
但是改变与成圣的工作只能由神籍着圣灵做成。只有神能塑造人心。太多的基督徒家长模式都运行在一种不知不觉形成的假设中,好像耶稣基督的生命,死亡和复活只是教育过程的附带内容。但福音式的教育方法不仅仅是让孩子们在主日学上点头决志接受福音,还要把我们自己从神的位置上拉下来。
在一种福音范式中,家长是传道者的同时也是信徒导师,不断重复关于创造,人的罪,耶稣的救恩,还有圣灵应许他们成就神的目的这些故事。我们诚挚地用炽热的信心祷告,知道这是圣父圣子和圣灵所做的,使人归正且成圣的工作。
孩子是神所管教的。他们不是让我们去拥有的,而是让我们去爱,去谨慎引导,然后放手让其接受神预定的恩眷。我们不能强制威逼他们进入信仰。
我们作为家长,不是要盼望应许的结果,但要将信放在耶稣那里,把结果交给他。
本文由义工翻译 阅读原文请点击此处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