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1日

艺术家陈丹青呼吁“快住手”残害白鱀豚和江豚:当敬畏自然

作者: 楚以琳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4年08月28日 15:24 |
播放
被誉为“水中的大熊猫”的白鳍豚 +
极危物种 江豚 +

昨日11:31分,著名艺术家陈丹青在他的微博“丹青时评”上大家要要关注频临灭绝的长江珍贵的物种:白鱀豚和江豚。他说,“敬畏自然:保护濒危生物人人有责”。

陈丹青分享了数张白鱀豚和江豚的照片,以及被人宰割的残忍照片,并说到
“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河流,由于无知、贪婪、不计后果的开发,片面强调经济发展,已导致灾难性的、不可逆转的破坏,原有丰富生物种群逐渐消失或濒临灭绝,其中白鱀豚和江豚已生了2500万年,但这种珍贵物种很可能10年内,完全绝迹,将毁于无知、贪婪、掠夺之手。快住手。”

早在2007年8月8日,《皇家协会生物信笺》期刊内发表报告,正式公布白鳍豚功能性灭绝。白鳍豚,被誉为“水中的大熊猫”,仅产于长江中下游,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是世界上12种最濒危的动物之一。继白鳍豚功能性灭绝,江豚数量也在以每年6%的速度锐减。

据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8月26日报道,近年来,由于长江流域水体污染加剧,人类肆意采挖江砂,非法使用渔具等原因,鄱阳湖重点流域观测到的江豚不足百头。

中国长江江豚是全球唯一的江豚淡水亚种,在地球上生存超过2500万年,被誉为长江生态的“活化石”,属中国二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干流以及洞庭湖和鄱阳湖等水域。

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当代最具影响力艺术家,作家,文艺评论家,学者。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1970年—1978年辗转赣南、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其间自习绘画,是当时颇有名气的“知青画家”。1980年,陈丹青以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油画——《西藏组画》而成为中国艺术界巅峰人物,引起极大轰动,至今余韵不绝。1980年毕业留校任教。1982年,陈丹青辞职移居美国。2000年陈丹青回国并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因对教育制度的教条、刻板难以认同,陈丹青遂于2004年10月愤然辞职。再次轰动社会,并引起极大关注。作画的同时,陈丹青还喜爱写作,出书10多部。陈丹青无论画风与文风,都具有一种优雅而朴素;睿智而率真的气质,洋溢着独特的人格魅力。

而他的微博也以“丹青时评”为名,关注时事,和他的个性一样率真。此次关注频临灭绝的白鱀豚和江豚,他呼吁的是“敬畏自然”,提到人类对自然的态度不应该是残害,而是敬畏,值得关注和反思。

的确,生态本没有危机,但因为人类的贪婪和野蛮,导致生态危机越来越严重。如今,
生态危机已经成为人类面对的共同问题。那么基督徒如何看待生态问题,圣经又提供了哪些可以参考的认知和原则呢?

《中国民族报》曾刊登过一篇《从圣经看环境保护问题》写到,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孙毅副教授所写,他也是一名基督徒。他写到:“
《圣经》表达出的一个重要思想观念是:这个地球是人类的家园而不是人类可以随意支配的资源。并且,这个地球不只是人类的家园,也是已经存在于这个地球上的各种生物的家园。人只不过是这个家园的管家。”

孙毅教授说,“
神所创造的世界丰富多彩,人通过创造的世界可以去认识神的存在和伟大,受造的万物也显明神奇妙的作为。圣经中多次有因着万物的美好而赞美上帝的话语。神将全地交给人来治理,人并没有拥有主权,应该遵行神的旨意来以正确的方式来管理。”

对于自然,陈丹青教授用的是“敬畏”,基督徒则更多使用的是“管家”一词,背后也是敬畏,因为敬畏造万物的上帝,所以我们善待自然,以管家的心去对待自然。  

人是一个关系性的存在,不仅是人和上帝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而且还有人与万物的关系,所有的关系都需要来到和睦。 江豚和白鳍豚的濒危只是生态环境问题的冰山小角,借此人们是否应该反思人类对自然的非理性非科学开发,反思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和谐关系?

圣经指出,神通过他的话语创造诸世界,万物都有其法则。如果
不认识神,作为受造存在的人就无法正确认识自己和世界,不能明白创造的旨意,生命不再以神为中心,而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各样的私欲为中心。我们应该转换这样的中心,恢复创造的秩序。圣经中十分看重安息日、安息年。也就是说,上帝看重人得到安息,但也包括所创造的万物。万物受造存在从根本上是为了帮助人成就神的旨意,人作为管家,对待自然的开发需要科学合理,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过度使用万物,破坏生态环境。自然不是属于个人所有,而是属于上帝的。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