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5日

孙毅博士读书报告:从《宗教情感》一书“思想生命重生的确据”

作者: 楚恒安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5年05月12日 09:37 |
播放
爱德华兹的《宗教情感》 +
孙毅博士(图:视频截图) +

《基督教经典译丛:宗教情感》是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与神学家的爱德华兹(Jonathan Edwards)针对18世纪美国第一次大觉醒运动期间种种错误的宗教现象而写的一本历史名著。2013年中文版推出至今,已经赢得中国基督徒的喜爱。

日前,该书的策划方橡树文字工作室再次推出了去年人民大学孙毅教授副教授关于《宗教情感》一书的读书报告分享。孙毅博士主要从事基督教思想以及圣经研究,同时也是北京一家教会的长老。在报告中,他以“思想生命重生的确据”为题分享了爱德华兹所探讨重生得救的若干特质。

爱德华兹在引言中问到,“蒙上帝恩宠得永恒赏赐之人具有哪些明显的素质?”96年蒙恩受洗,98年到北京读书孙毅也曾经面对这样的问题。他给那个提出问题的弟兄的回答,“应该得救了吧!”

你真的重生得救了吗?你有确信吗?这是每一个基督徒要面对的问题。如果回答“是”,那么依据是什么?教会和基督徒常常引用罗马书10章保罗说的话,“心里相信,就可以称义;口里承认,就可以得救”,而且常把这句话和决志祷告联系在一起。如果一个人做了决志祷告,就觉得自己信了,教会也会接受他视其为基督徒。

不过相信什么,承认什么是很重要的。罗马书1010前面有很重要的话,自己是否确信自己得救,那要问自己是否把耶稣迎接成为生命的主,是否把自己的生活交在他的手中。有的人在教会很长时间了,如果问他,你真的相信耶稣从死里复活吗?他的回答显得非常的不肯定。耶稣死里复活,意味着信仰不是仪式,耶稣今天在我们生活当中,我们可以与他相遇。决志祷告不能只是当做一种仪式和程序而是提醒我们明确自己是否真的迎接耶稣。

路德、加尔文,第一代宗教改革家非常强调因信称义,强调接受耶稣时,无论外在有什么变化,基督徒客观的身份地位发生变化。只要真心的相信,你的地位就发生变化,从罪的奴仆变为神的儿女。假如有人说信了好几年,但感觉没什么特别重生的变化,生命没有太大的改变。面对这样的问题,第一代宗教改革家会告诉你客观的地位变化。就像约翰福音3章耶稣讲到的,圣灵像风一样,我们不知道过程怎样发生,但是毕竟地位身份都发生了变化。

不过,教会历史走到十七十八世纪,到了爱德华兹这一代,改革就进行到了第二个时期。敬虔派,清教运动,他们不满足于第一代改革家取得的成果。他们开始强调基督徒的重生,应该有生命内在的变化,有主观上可以经历到的变化。

重生是生命的变化,自己可以看到,同样也是可以外显出来的,这是神恩典的工作。不单单是客观的变化,也可以主观经历。第一代改革家强调称义是成圣的开始。第二代的口号是,重生是成圣的开始。甚至,如果你没有显出重生的记号,你不会被接受为教会正式的会友。

爱德华兹接了外祖父的班,牧养一个教会。外祖父开了一个先例,如果父母没有重生的记号不是教会正式会友,可以给他们的孩子施洗。这个先例接受清教徒的批判因为当时的教会,有一的人不是正式会友,他们不能领圣餐,儿女不能接受洗礼。到了爱德华兹时,重新变得严格起来,禁止了外祖父给非正式会友的权利。

对比一下,今天教会的要求是比较松的但我们自己的要求不应放松,我是否是一个真正重生得救的基督徒,我重生的记号在哪里?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在当时的大复兴的运动中,有一些基督徒的确显出重生得救的记号,爱德华兹试图对这一现象进行探讨。

《宗教情感》一书分为三个部分。情感和重生表现有非常紧密的关系不是所有的情感都是重生的记号。哪些情感是重生的记号。我主要分享第三个部分。首先简单分享第一个部分一个重生得救的生命的敬虔,很大程度上通过情感表现出来。

过去在基督教的传统中,把重生和情感联系在一起的不多。因为神学受希腊哲学的影响,往往把神理解为不变的,往往是不动情的,这是希腊的思想。中国的传统思想也是这样,虽然有些地方强调人的真情表露,率性而为。但在宗教领域,特别是到了宋明理学之后,基本上是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情感方面也是呈现压制性的特点

无论是在基督教的古代传统,还是在中国人的传统思想里,不是把情感看的那么神圣。但在基督教里,情感是非常神圣的。爱德华兹在这方面有很好的阐释。耶稣基督也给我们看到了人里面的喜怒哀乐,当然是从神圣的源头流露出来的。当我们效法耶稣基督,我们的情感也能够成为从神圣的源头而来的重生生命的流露。

宗教情感跟重生的生命,得救有很大的关系人们容易呈现两个极端,有人重视一切热情情感,有人谴责轻忽一切热烈情感。他们都未进行深入调查。爱德华兹在第二部分里探讨,探讨了一些不是真正恩典运行带来的情感。

他说,“所有的宗教情感都能达到很热烈的程度,比如说泪流满面,克服自己的本性让他们变得热情洋溢,能够流畅热烈的谈论上帝的事情,滔滔不绝,可能还伴随着经文和应许,在他们头脑中凝结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当他们开口赞美上帝,邀请别人一同赞美上帝,大喊自己不配,赞叹上帝白白的恩典……”爱德华兹指出这一切可能发生,但不过是圣灵的普遍感动,加上撒旦的欺骗和人性的诡诈,此外还可能伴随着天生的好脾气,拥有一些宗教的教义和知识,熟悉圣徒表达情感和宗教体验的语言…… 

假冒伪善者和真圣徒外表多么相似。所以,爱德华兹一方面说到重生的生命会外显于情感表现出来,但另一方面很多的情感并不一定就是重生得救的真的表现。那么,怎么才能看到那些真记号呢?重生的特质究竟在哪里呢?如何对自己有一个判断呢?

在讲第三个部分之前,爱德华兹提醒他所列出的这些特征和标准,不是让我们去判断别人是否重生得救。这个权利,上帝只留给他自己。不要以为看了这本书,自己可以分辨真假信徒。

他说,“上帝给我们规则的目的,绝非让我们借此判断谁是上帝的真儿女,或在绵羊与山羊之间作出充分而清晰的区分。正好相反,上帝特意把这个权利留给自己。”爱德华兹写这个是为了帮助我们认识自己,我们无法明确判断别人,当要明白自己是否重生得救,我是否经历了书中所写的改变。

一个重生得救的生命有哪些基本的特质呢?作者列出了12点,每一点都是很深刻的。我相信只有重生得救的人才能写出来,才能理解和体会。我主要通过几个要点给大家勾勒一个轮廓。

我首先给大家解释一下第一点“圣灵特殊的感动”。爱德华兹讲到有圣灵普遍的感动,有特殊的感动。普遍的感动是可以在信的人以及还没有信的人身上显出祂的工作和能力。特殊的感动是圣灵是在神预定拣选的人身上的内住。如果只是在一个人身上运动,只是在特定的环境中,情绪可能激动高涨,但只是一时运行的结果,而不是内住的结果。

圣灵内住带给人的是救赎性的工作。彼得在使徒行传2章中讲到,信而受洗,就会领受圣灵。圣灵内住带来的是重生,有生命的更新。爱德华兹提出一个概念,属灵的感官,生命有了全新的感受,是从来没有看见没有想过没有听过的世界。这种感受比天生瞎眼的人重见光明还要强烈。

如果你真的相信耶稣基督死里复活,那么在生活中你会遇到他。如果用作者的话说,就是打开了属灵的眼睛,能够看到神和祂的作为。我们有这样的体验时,会知道他在说什么。

属灵的感官被激活了,看到的听到的都是崭新的东西。这是因为圣灵的内住,他带给我们生命全然的改变,生命的根基改变了,生命的原则发生了改变。这与圣灵在属血气之人身上偶然的运行不同,不只是暂时的感动。

行为的改变是得救的一种印证。圣灵的内住是得救的确据。圣灵具体在生命如何工作,我们不知道。但他带来的结果我们能够体会,能够知道。

以下讲几个重生生命的表现,我概括了4点:

1.更加渴慕与神交通,渴慕圣洁

渴慕被激活了,呈现出正马太效应。当我们经历到与神的同在,我们会更加渴慕神。

爱德华兹说,“真基督徒越爱上帝,越渴望更爱他;而当他感到自己爱上帝不足时,就会感到不安。真基督徒越恨罪,就越要更恨它;而当他感到自己仍旧多少有些爱它时,便会感到悲伤不已。”

渴慕上帝是重生的一个记号。我们很难知道别人但我们可以查看自己是否有这样的渴慕。在我们不认识神的时候,大多数人是没有的,没有重生的人可能偶尔渴慕。但是重生的基督徒渴慕上帝,甘愿也是很自然的投入时间亲近神,非常享受这样的时间。

2.对于神的明确的信心

当属灵的感官被激活时,真圣徒看到生活中的神,生活中耶稣的工作。而这也成为他的信心的根基。我们的信心不是来自我们自己,而是我们与耶稣基督的相遇,或者说我们对他的经历。在经历中,我们认识到他的美善。过去不认识神的时候,从圣经中读到的,或者别人告诉我们饿,良心告诉我们的,仅仅是一个会审判的上帝,但是属灵的眼睛打开的时候,会看到神的良善。

正如路德从罗马书中看到了神的义在律法以外显明了出来。我们经历了神的爱,宁愿舍弃祂的独生子来爱了我们,我们对他的话语也有了一种信心。他对我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应许都是信实的,不是徒然的。帮助我们读懂神的话语,从神的话语中看到神的爱,神的信实。这样的话语是活的话语,在生活中经历的活着的耶稣的话语,这样的话语有生命力,成为信心的根基。

对于重生得救的人来说,如果跟活的耶稣基督有联系,去读圣经是完全不一样的。圣经不再仅仅是某些事件的记载,而成为活的耶稣向我们说的话,成为我们与神沟通交流的预言,情书。圣经被圣徒珍视,看为神的话语。这样的信心与我们与神的经历有关,跟我们明白理解神的话语有关。所以,话语成为活的话语,成为我们信心的根基。

3.显出生命的谦卑与温柔

这种谦卑不等于谦虚、自卑,温柔也不等于好脾气、爱笑。谦卑与温柔是非常接近的。

作者对比了福音的谦卑和律法的谦卑。律法的谦卑体现在下决心想要按照神的话语去遵行,但是做不到的时候,带给我们谦卑,不过这是一种自卑和绝望我们需要从律法的谦卑走到福音的谦卑。如果没有福音的谦卑,说明我们还没有重生得救的谦卑。

律法的谦卑,可能表现为陷入绝望的同时,也希望别人跟我们一样。我们对他人身上的问题也呈现出批评的姿态,但这种问题有时我们身上也有同样的问题。圣经中记载了法利赛人和税吏的祷告税吏有福音的谦卑在神面前,看到自己的一无所是,转而去信靠神。

福音的谦卑在于抓住福音的恩典,在圣洁的光中看到的软弱。在福音的谦卑中,我们才会真正的接纳别人,有跟他人的团契。如果看不到自己的一无所是,可能跟很多人关系很好,但是不能完全的接纳别人。

4.一生追求圣洁的行为

内在的转变可以而且必须体现在生活中的每一个方面。好树结好果子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表达出来,意味着三件事情:完全顺服、立志成圣、矢志不渝。也许你在这方面表现出自己是一种人,可能在另一方面表现的是另一种人生活不是分块的,生活本来是里外一致的。

如何明确自己是否重生了呢?

1.可以更加仔细的阅读《宗教情感》这本书。如果没有确信,还是要从神的话语入手,在生活中经历神圣经是信仰的根基

2.努力按照神的话语去生活。如果违背了神的话语,要深深的在神的面前悔改。重生之前是悔改,去查看自己是否有着真实的悔改,是否有真正祈求神的心,希望以后不再发生这样的事情。渐渐的,悔改会进入到更深的层次,不再只是为了一些具体的事情悔改,而是为了自己在神面前不顺服,悖逆的罪悔改。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