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2日

【专访】上海七宝丰盛堂赞美敬拜主领董亮弟兄:期待中国每个教会都兴起敬拜团

作者: 楚恒安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5年06月09日 09:02 |
播放

初代教会时期,教会音乐就已完全跟敬拜礼仪结合在一起,成为礼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中世纪时,教会更是成为引领西方社会多方面发展的组织,对于包括音乐在内的社会文化的发展有绝对的主导权。到了文艺复兴时期,音乐则出现多元化、大众化的特点。在教会里面,诗歌从创作内容到敬拜赞美形式,很多方面都已发生并正在发生着改变。 

对于在19至20世纪真正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中国教会而言,教会音乐已经具体到诗班和敬拜赞美,而今已成为教会的重要事工内容。从最初的传统继承到现代敬拜赞美形式的探索,上帝在中国兴起并使用着一批年轻的主内敬拜团队,他们带着赞美的异象在服侍着中国的教会和基督徒。日前,基督时报同工采访了上海七宝丰盛堂敬拜团团长董亮弟兄,邀请他来分享自己的信仰经历和在赞美服事中的一些看见。 

因一场感冒开始进入教会 

时间回到15年前,那时,家里只有妈妈一人信主。董亮比较反对信仰,因为他觉得“信仰非常不靠谱,祷告、聚会,追求的这些事物没有实际的意义。”后来,在外面工作的董亮因为感冒生了一场重病迟迟没有康复,于是回家休息。母亲请来教会的执事为董亮祷告。到了第二天,董亮明显感觉好多了。对此,母亲觉得是上帝医治了董亮,非常感恩,并且邀请儿子一起信主。 

从此,董亮开始跟着妈妈去教会。他回忆说,“那时我渐渐开始喜欢上赞美诗,比如《若不是圣灵引导》就给了我很深的印象,这些诗歌深深吸引了我。”另一方面,半年左右的时间中,董亮也更多的了解并建立了信仰。当他得知青岛有一个神学培训时,他有感动去参加学习。当时,爸爸非常担心董亮以后的生活,包括工作、婚姻家庭等等,但董亮告诉父亲不用担心,他相信,“神呼召我去,神都会负责。”后来,神在各方面的确也都预备的十分丰富。 

带着传福音的热心开始神学学习,最终扎根敬拜赞美服侍 

在神学院里,董亮开始参加了一个敬拜团的服侍,从刚开始的配唱到后来成为了敬拜团的团长。两年的时间,一方面通过神学的学习对信仰有了更加清晰体系的认识,另一方面敬拜方面得到了装备。董亮弟兄坦言,“我生命的成长主要是在神学院里,还有在具体的赞美敬拜团的服侍中。” 

起初是带着宣教的使命来到神学院的,培训接受后,董亮弟兄并没有参与到直接的宣教工作中,而是走上了赞美服侍的道路,带领敬拜团到一些教会和企业做敬拜宣教的工作。他说,“那个时候,一年下来大概有400场的聚会.” 

2013年,董亮弟兄到上海七宝丰盛堂服侍。每周主日,礼拜诗班献诗过后,董亮弟兄都会和团队的其他成员带领近两千人会众一起进行大约半个小时的赞美敬拜。这个团队都很年轻,很有活力,能够带领不同年纪的人都能够跟着一起来赞美上帝。有时,敬拜团队也会受邀到国内其他教会进行赞美的服侍。 

董亮弟兄谈到,中国国内教会的敬拜赞美水平比起港台国外处于落后阶层,相比于国外和港台还有一些的差距。不只是落后在技术方面,乐手的技巧,而且属灵的生命也需要更深的提升。敬拜不能是为了唱而唱,生命关系第一、属灵的品格第二、技巧第三,这是正确的次序。 他说,“赞美敬拜最重要的是用心灵和诚实敬拜。只有这样,才能带下神的同在。然而还有一些的教会比较注重于外在的一些形式,神是活神。”

以下是问答: 

基督时报:您在赞美服侍过程中经历着怎样的一个过程呢?

董亮:敬拜是不断需要学习的功课,祷告进深,与神密切关系。刚开始做配唱时,什么都不懂,只是注重实际的技巧,诗歌的编配和选择准备。但渐渐的成长发现,敬拜不是给人唱的,而是给神唱的。需要细细的考量聚会和敬拜当中,神要给我们怎样的带领,主题是什么。当然,技巧方面也需要不断的追求和学习,刚开始只是模仿,现在可以独自地编排及进行原创。 

基督时报:你觉得对敬拜团影响比较大的一些因素是什么? 

董亮:一个固定的敬拜团队应该有一个负责属灵方面的牧者,不一定是牧师,但是一定要是牧者,保证每个团队成员有神话语的喂养,带领团员有足够的亲近神的时间,祷告,查经。敬拜赞美是属灵的事情,不是属体的事情。属灵的事情需要与神有属灵的交通。同时,我们盼望信徒成为牧者和赞美敬拜团的守望者,这样的时候主日礼拜的效果会不一样的。 

敬拜团要有合一。灵里的合一是必要的,还要有生活的合一。如果不合一,就会有破口,有漏洞。我们会有固定的时间在一起祷告,一整天的浸泡,祷告敬拜。另外有一上午的时间,有查经分享和生活方面的交流。 

基督时报:赞美敬拜本质对象是神,但从外面看很像是面向会众,有些服侍的人觉得会容易显出自己。这方面您认为该如何谨慎和注意? 

董亮:敬拜赞美的人一定要注意时常隐藏在神的翅膀荫下,这样不会让你显露或者变得很骄傲。带领赞美敬拜的人要带着在神面前真实服侍的心去做心态,无论这场敬拜的好与坏,都去感谢神。敬拜赞美是属灵的工作,很多人被感动,会众会经历神的同在,要认识到这是圣灵在工作, 要避免我们自己的骄傲。 

另一方面,有台上的敬拜,还有台下的生活。如果我们跟大家一起生活时,他们也会看到我们很多的问题。每天要面对很多的人,有时候个性会出来,但我们不能任性,要小心谨慎,在耶稣基督里的侍奉。时刻提醒自己宽以待人,严以律己。有关系就没关系。 

基督时报:现在赞美事工越来越多,有很多诗歌可以用于敬拜赞美,方式也多种多样。你觉得从创作到最终的敬拜,哪个环节比较薄弱需要加强注意? 

董亮:在创作的同时,应该多聆听神想要在中国教会或者说在自己的教会做的事情,去体会神在当今时代的心意,并通过诗歌呈现出来。创作中,有人会侧重于技巧方面,词曲的搭配。但有的时候这些词曲是在很自由的和弦进行当中出来的。其实敬拜赞美和祷告这两个是分不开的。就像我们常常提到的琴与炉,象征着祷告和赞美。我们要从神领受启示,不过这些启示也要分辨,不是所有的启示都是从神来的。 

敬拜不只是唱诗,举手,敬拜是心灵诚实遇见神。心灵和诚实是两方面不同的意义,一定要真实,有时候信仰中虚的东西太多。我们容易把神放在我们设想的框架之内,但只有真的东西才会有感动。因为神是真的,我们也要真。 

基督时报:中国教会在赞美敬拜方面的现况是什么? 

董亮:中国的敬拜在很多的学习别人的,还未有一个比较固定的风格。如约书亚,早期他们比较多的翻唱国外的诗歌,赞美之泉做台湾民谣。中国接受了很多风格,比较众多,中国教会需要找到一个比较适合新时代环境的风格。我个人在年轻人这方面比较有负担,觉得靠近欧美的一些风格,流行一些会比较吸引年轻人。 

年轻人是希望,如果敬拜方面不能做的年轻化,就会流失掉很多年轻人。近年来,有很多赞美的团队浮起来。比如,耶希亚创作比赛,激发大家的创作。有的团队侧重于技巧方面,赞美生命之光,有的团队侧重于灵命进深方面的词曲创作等等。 

基督时报:很多教会的赞美事工力量依然比较薄弱,没有专门的敬拜赞美团队。对于这一现象 ,你怎么看?  

董亮:很多敬拜赞美的人员供不应求,更多牧者看到中国对于敬拜赞美的需要,从自己的教会开始做培训,或者输送到一些院校进行学习。在教会里面,赞美敬拜和话语分享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敬拜赞美,很多教会忽略掉了。其实有很多资源可以使用,信徒中有很多有音乐素养的,善用身边一切能够为神所用的资源,网上的资源也有很多。我们希望能够有教会看到这些,非常好。 

敬拜赞美,涉及到音乐,毕然要做的是音乐培训。09年和另外几位老师开办乐河音乐学校就是希望培养这些有呼召的敬拜服侍人员。我认为可以从自己的教会开始,当更多的教会有这样的看见,就可以一起培训学习。只要想学,肯定有办法。重要的是领袖有看见,有异象。下面的人不容易推动这样的事工。 

想要敬拜赞美的事工遍地开花,就需要从小的单位教会开始,注重音乐培训,注重敬拜的培训,这样小的力量聚集一起,是非常大的。善用身边一切可以使用的资源。有的人可能看到别的教会做的很棒的赞美,但是看到自己的现况,觉得差距太大,便放弃了,依然维持原状。 

我们期待中国的教会,每个教会都会兴起敬拜团,年轻人,中年人的,各方面不断的成长。一个团队的力量是有限的,从各自的教会兴起更多的敬拜团,走敬拜赞美的路线是必然的,是神在这个时代要做的事情。不是用敬拜赞美吸引他们,而是把本来属于神的音乐带到教会,用到正确的方面。 中国教会音乐的发展,需要想法观念的转变。新闻报道说45岁以下,都可以称为年轻人。未来的复兴取决于这个年龄阶段的人。  

我自己编写了一本敬拜赞美指引,整合了一些资源,加入了一些自己的经验,主要侧重于诗歌的选择,曲调配搭。属灵方面的也会有,《宝座前的敬拜~敬拜赞美指引》A4纸100多页。我在修改,之后会以书籍的方式分享给大家。 

基督时报:在国外和港台地区,福音音乐也是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会有一些奖项颁发。那么在中国大陆,福音音乐似乎没有什么地位。 

董亮:福音音乐和敬拜赞美音乐是有一定区别的。国外的福音音乐,在教会里面有一个版本,在发行的时候有另一个版本。他们会将里面比较信仰的歌词改动,比如把耶稣换为你。福音诗歌可以分为很多细的类别,感恩类,敬拜类。 教会音乐走向社会还需要一定阶段。很多弟兄姐妹音乐服侍的团队我正在往这方面去做,真正从教会内部崛起走出去的福音歌手乐手并不多。还需要神兴起更多的福音歌手,乐手。

如果带领敬拜,还是选择一些朗朗上口,适合大众一起唱的,调不宜过高,有很多诗歌只有能够带动他才行。独唱类的,会众很难进入那种一同敬拜的状态。现在我们唱一些很青春活力的歌曲,年长的弟兄姐妹也可以很好的跟着唱。关键在于想法的突破和转变。在于如何去转变,去带领大家。尝试多种方式的敬拜,选择适合自己教会的方式。靠着神我们凡事都能。

董亮:乐河音乐学校敬拜主领导师、上海七宝丰盛堂敬拜团团长

(本文为基督时报独家稿件,欢迎个人分享并注明来源与链接,其他媒体与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