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4日

【与农村传道人对话系列一】农村教会培训现状和新时代背景下到底如何革新培训?

作者: 王璐德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5年06月17日 08:52 |
播放

——【对话】农村80后传道人谈中国农村教会的现状、问题与潜力系列

【编者按】

农村教会是一个中国基督教的重要话题。虽然因为现在中国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新兴教会在城市兴起,但农村教会仍旧有很大的基数,并且有着不可忽视的一个庞大的信徒群体。

到底农村教会是一幅怎样的真实景况?农村教会面临着怎样的挑战,又有着怎样的潜力?本文是基督时报编辑与一位中南地区的80后的农村传道人陈弟兄的对话实录。

陈弟兄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其家庭就是农村传道人的家庭,后在农村教会的神学院接受培训,也曾有在城市服事的经历,接受过不同神学背景的教会,最近几年一直在中南地区的一个农村地区服事,同时也借助于网络与各地新兴的教会、团契沟通和交流。

正因为这样的背景,使得陈弟兄一方面较为真实的了解农村教会的传统和实际,同时也因为属于年青一代,并且和外界有较多的互动,加之自己也喜欢观察与思考,所以可以使其在有一个较为现代和广博的视野中可以转过来对农村教会进行反思。

本文之所以采用实录的方式刊登,是因为笔者在对话和整理的过程中发现,这位农村传道人的很多观点颇能激发人的思考,其中尤其是他所谈到的农村教会的很少有人关注的潜力、及其可以转化而成的对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产生的正面力量,实在是颇有亮光的看见。

当然,我们承认,陈弟兄所看到的农村教会未必全面,他对于农村教会的思考也未必已经足够的成熟,但本站相信,其在对话中所激发出来的亮光可以带来我们更多有价值的关注、启迪和思考。而这不仅仅关于农村教会本身,也关于中国基督教和中国社会。尽可能原貌刊登,也是希望读者们更直接接近对话中的那些火花与亮光。

【与农村传道人对话系列一】农村教会培训现状和新时代背景下到底如何革新培训?

您身在农村教会很多年,也服事农村教会很多年,您所看到的农村教会是怎样一副情景呢?

现在因为城市化的原因,所以农村教会在流失,农村教会主要成了老年人的教会。在我看来,有这个要很自然的看待。在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农村教会自然会出现流失现象。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教会要赢得未来的话,自然要转向看城市的中产阶层,这是我认为今天的中国教会应该有的看见。并且,中国教会要赢得年轻人,而这对今天的中国教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尤其是对农村教会来说是更大的挑战。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年轻人喜欢思考,其实我发现年轻的基督徒们很真诚的在思考信仰和生活,比如“我是一个基督徒,我能不能去KTV”等等,还有我看到一些年轻人常常以一种文化的方式探讨。

但是教会反对他们思考,而年轻人并不是很适应这种方式。传统教会对人性有很大的压抑,而且很多陈旧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慢慢让人觉得不像现代人。我也和各地一些弟兄姐妹们常常网络上交流,大家一个共同的看见是:现在的情况是我们教会的人往往比社会的人更加落后,教会常常不知道社会发生了什么事情,教会也不能对社会做出任何反应。比如,今年我看到很多基督徒还在讨论西方愚人节的问题,其实这个好多年前社会都已经讨论过了。

而且,年轻人很喜欢网络社交媒体工具,这个也是需要看到的。像我们这一代年轻的传道人也是因为有网络,所以各地没有地理限制的沟通,比如我虽然呆在农村,但是网络可以延伸,社会和神学动态都可以知道。

农村教会有什么样的需要呢?

农村教会最需要是对信仰有理解、明白自己的信仰,但这又是老一代和受老一代影响的最不喜欢的和最不希望的。

您可以具体解释下你刚刚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老一代的话其实自己也觉得自己过的不好,其实老一代们也常常听到各种对他们批判的话。口头沟通时他们也说我们需要明白真理、明白福音,但是你真去讲这些东西的时候他们还是会睡觉的。因为他们还是停留在过去一个相对落后的时代里面,他们最希望看到的还是一些和民间迷信有相合点的东西,比如神迹奇事啊、或者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或者对教会领袖而言一些经济的援助,让外面的人来帮他们盖教堂。

现在也有城市教会很关注农村教会,您觉得城市教会该如何援助农村教会呢?

如果说城市教会要对农村教会来援助的话,最大的问题是城市教会不太能够理解农村教会。比如说,他们说信徒要理解福音,理解基督教信仰到底是什么,于是他们过来讲,讲的也很深,但是他们也会忽略一个事情:农村人对这些的理解程度能够有多深。

我知道来我们本来年年做培训的一个事工,培养农村教会很多年轻人,多年下来他们发现虽然每年都培养了很多学生,但是基本上都没留下来,要么出去打工赚钱了要么去城市教会了。他们就问我,我说:“不要想着他们留下来,他们留不下来,你们要培养的应该是那些40多岁、已经稳定在教会的人,也不会去外地了,因为他们本身很稳定,而且也会很稳定的在教会呆下去,而且他们了解农村教会的信徒,知道农村的信徒什么话是能理解,什么话不能理解。”后来,这个事工就改变方式了。

所以,您的意思是农村教会不要总是想培训年轻人,而是培养和抓住那些中年人?

对,而且培养这些人的时候也要有选择,不要找已经在农村教会讲道10年、20年的人,因为他们的模式和想法都已经很固化了,你怎么培训他们都没有效果。

我所在的地区每年都会有一个神学短期培训班给附近的农村基层教会同工们,而且其中不少还是当地都有名气的传道人,每年培训,我年年过去看到的都是熟悉脸孔的人,可是没什么大的改变。

前段时间有个大城市传道人来我们这里培训2周的电脑,很多人没学会,因为学的人太老了。

那您的意思是要怎样的一个群体培训呢?

其实教会有不少的年龄段在3040岁左右的人,本身是初高中毕业,有些文化底子,而且对这个时代新事物乐意接受,也乐意事奉。在这个年龄段里面挑选。

要找新的人,这些人也对老的人也会有帮助。而且,用这种新老共存的局面,对信徒也会比较好的方式,比较温和。

问题是现在很少有这样培训的地方,而且这种类型的培训也只有当地教会上层的领袖比如长老牧师们愿意站出来做这样的事情才行,因为没有他们站出来的话,即使你培训出来,他们也不会用的。

现在我看到的情况就是有不少针对年轻人的培训,即使培训出来了,年轻人也留下来了,教会也不怎么用。因为你如果想在当地服事的话,你没得到他们的认可的话,是不会用你的。

年轻人很多也很想改革,也反感以前的模式,但经常采取一种很敌对的方式来针对传统教会,所以就会面临传统教会的打压,纵然说的他们有道理,也不会起到什么作用。

对农村教会革新的话,肯定是要建立在一个温和的基础上,我感到温和也挺有效果的。比如,我跟我教会的老一代虽然理念不一样,但聊天时也会聊聊信仰,因为关系比较好,虽然观点不一样,但彼此可以讨论和反驳,渐渐可以影响一些人。因为是建立在一个可以谈话的基础上,否则的话会引起很多问题。

我有一个同学刚刚接触改革宗,说唱诗只能唱诗篇,乐器也不能随便用,回到自己的教会就讲这个,刚没讲过很长时间,就被人从讲台上拉下来了。

在农村教会服事的年轻人很少,因为年轻人都还没稳定,很容易之后就离开了。比如一些地方不愿意送年轻的姐妹去读神学,因为害怕培养了之后嫁人就走了,你培养的心血都白搭了。

在农村很少见到年轻的男性传道人,基本都是年龄大的男性传道人。其他在教会服事的最多的是一些当妈妈的人,他们家庭都比较稳定了,也不用太担心经济,在家里面没事干,所以就做做服事。

农村教会同工里面有学历的人很难找,一般有初中毕业的中年传道都已经非常不错了,算是罕见了,更偶尔的您才能见到高中的。

真正能够给农村教会带来帮助的就是这些人能够站起来,或者是虽然是传统的传道人,但是能够可以接受一些新事物、产生一些思考的人。

农村教会如果不自己站起来,只接受城市教会援助的话,是没有希望的。因为他们处在两个极端,农村不理解城市,城市也不理解农村。

所以,最根本的是农村教会能够自己站起来。那么,这个实现挑战大吗?您刚刚也强调说农村教会要自己站起来,但是站起来的前提是自己想站起来,有这样自发的想法和意志,那您看到的是农村教会自己想站起来吗?

这个也很难。首先一个问题是是农村教会是一个封闭的状态,自己封闭了自己。但是现在面临一个过渡期,老的一代已经在褪去,中年一批的起来,他们本身已经意识到很多问题,因为他们本身就处在教会的衰落期,他们亲眼看到教会在衰落。现在大部分我接触的中年同工和领袖已经和老一代不一样了。

所以最根本是这一批中年的同工们要站起来。最起码他们已经意识到教会是他们要接的,接下来他们就会发现自己不愿意跟老一代的方式一样。

您刚才也提到城市教会直接援助没有效果,最根本是这一代中年同工,那我们如何帮助这一代同工站起来呢?

帮助这一代的话,让他们能够用网络的话可以用网络,帮助他们更多的使用网络接触更多的资源。

还有给他们开一条培训的道路。现在并没有专门针对这批人的培训机构,培训都直接建立在关注年轻人,高学历的人这个群体上,对这批人没有,就算有也只是教你怎么做讲章,准确的说是“套讲章”,都是很肤浅的。

如果要开展对这批人的培训,那么要有哪些关键的内容呢?

首先是对现代化器械有个了解,比如电脑、上网。

还有帮助他们建立起一种学习的姿态,或者让他们更了解他们在教会里面要做什么事情。他们延续上一代的观念就是只是知道两件事,一是尽量不让信徒去外面打工,二是把教堂盖的更大。这一代人也很迷茫,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有一点,我觉得非常重要,就是让他们对农村教会的各种现象的了解很重要。他们活在很多农村教会的现象里面,但是不知道这些现象,比如农村教会和民间迷信的混合等。

另外,包括对圣经、神学一些简单的培训。

是不是让这些同工去外面看看其他的教会、开阔眼界也很重要呢?

我觉得出去看效果并不大,因为他们看不到本质,他们出去看也许只是看到这个教堂很大、车很多、人很多、也很有钱。有些教会也举行这样的观光活动,但是感觉就跟旅游一样。

您之前提到外面的人往往不了解农村教会,讲的东西未必能被理解多少,另一方面又要对农村教会同工培训,这两者之间一定有鸿沟。那么,要如何克服这样的鸿沟,更好的帮助这些同工呢?

我觉得首先培训的人要对农村、农村教会有研究,并且要在培训中要懂得农村的传道人,彼此形成一个交流。要成为一种交流式的培训,用交流的方式,而不是教导的方式,否则也会把讲的当成教条,交流的话这些传道人会讲农村是怎么样的情况,彼此探讨。

您一直提到培训这些人要让他们更了解农村和这个时代的情况,那是否在邀请一些教牧人员进行培训的同时,邀请一些社会学者也很重要呢?

是的。因为即使是教牧培训,无论他怎么开放,他还是延续以前的模式,因为他以前学的就是这些,而且牧师培训很难形成这种交流式的,因为他们都是教导式的,并且虽然他们讲圣经可以,但是对社会科学了解很少。

我也接触过一些说自己比较开放的牧师,但是其实讲来讲去还是在那个圈子里面绕,包括城市教会的牧师。

我觉得找那些不在教会体系、但是又了解教会的第三方的人给他们培训比较好,这会给他们打开一扇窗口。不过现实是,这样的人很少。

不过,我觉得可以开发农村教会出来的大学生作为培训人员。因为他们从农村教会出来,比较了解农村,而且去外面上大学参加各种团契看到很多新的东西,他们也不是现在教会体制里面的人,而且本身他们的知识素质对农村教会来说也是够的,比如一些哲学系、社会学系的大学生,他们可以做一些基础知识的培训。

大学生基督徒可以成为一个资源,其实现在并没有很好的用起来。我的意思并不是要大学生成为专门培训的力量,而是比如说,可以招募一些志愿者,让他们在假期的时候对传道人和信徒进行基础知识的培训,不是讲圣经,只是讲专业,这些对农村教会其实很重要。

当然也有一些传统教会出来的基督徒上了大学,虽然是大学生了,但还是很封闭和保守的,我也见过这样的,因为受老家教会的影响,满口的属灵话,强调穷属灵,自己也不敢买品牌的衣服。或者也有一些人比较叛逆的了,说自己是基督徒,但不想去教会了。这就是传统教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另外,还需要农村教会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多样化。因为你要培训的话,自然是越统一越好,但是每个地方的农村教会其实都不一样,很少人会留意到这种多样化,都说是农村教会,至于这个农村教会和另外一个有什么分别,很少有人搜集资料。

关于培训方式,您有什么思考吗?

现在不少家庭教会培训的话都采访的是小神学班,招收年轻人,为了生源的话基本是零要求,在这种零要求下,教学质量可想而知。而且鼓励人辍学,觉得只要圣经就可以了,这样的话人年轻的时候很难受一个基本的文化知识教育,长期发展并不好。

所以我是觉得神学班的方式要改变。以前那种家庭教会的小神学班不适用了,要拆零,比如做短期培训。如果要培训年轻人的话,要拆零,鼓励他们平时好好上学,只是暑假寒假做培训。因为还要有这种小神学班存在的话,要生源的话还要鼓励辍学。针对中年人的培训也要拆零,比如农村要种地,没有长期的时间,而且培训农村人一定要带着他学会主动,如果不带着他学会主动的话,他肯定是被动的接受,最终他也不能够改变。

关于培训,您觉得还有哪些需要改变,可以更好地促进农村教会的改变呢?

我需要觉得注意到的是:从农村教会出去的打工人群和大学生都是可以产生主要力量的群体。刚刚说到了可以让大学生来农村教会做些普及知识的培训。

更加重要的就是打工人群,如果把打工人群算入农村教会,肯定农村教会人数多。春节期间,农村教会的人数暴增2-3倍,如果把打工人群算入城市教会,那么城市教会多。对于农村教会,尤其是打工人群有直接的影响。

打工者可以成为一种渠道,可以输送一些理念。虽然说影响打工人群影响还是比较困难的,他们本来就受到老家教会的思想影响,但因为他们去外面比如说城市教会看了新的东西,他们回到老家后会有个很明显的变化,就是他们会跟当地教会说城市教会怎么管理的、怎么牧养的。如果通过这个输送农村教会一些新的理念是有效的。比如我们这里有个人之前在深圳打工,他回来在教会管理诗班,他并不是说要带着改革的想法,而是觉得外面的看到的很好自然就拿过来用了。

而且打工人群中有不少的传道人和神学生。对打工人群有的很大的造就的话,对教会气氛和方式可以发生影响,间接也会让农村教会可以有很大的改变。因为毕竟每年春节都能暴增23倍,想一想一个教会这么多人改变的话,那么教会气氛会完全改变。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本文根据分享者对此话题谈话的要点进行整理刊登。对其中观点,本站保持中立。本文为基督时报独家稿件,欢迎个人分享并注明来源与链接,其他媒体与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